第一章 了解思维,是提高思维力的前提(13)

④急中生智

在社会活动中,特别是军事活动中数不胜数,科技创新中也不少见。16世纪之前,外科手术用烧红的烙铁止血。法国的帕累在做手术时,烙铁没热,他就用刀柄按在血管上,血流立即止住。事后,这位医生萌生了止血的新思路,止血钳就这样问世了。⑤另辟蹊径

思维主体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课题内容与兴奋中心都没有发生变化,但解题思路却由于研究者灵机一动而转移到与原来寻解定势相异的方向。

⑥原型启示

在触发因素与研究对象的构造或外形几乎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已经有充分准备的研究者一旦接触到这些事物,就能产生联想,直接从客观原型推导出新发明的设计构型。

⑦触类旁通

人们偶然从其他领域的既有事实中受到启发,进行类比、联想、辩证升华而获得成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触类旁通往往需要思维主体具有更深刻的洞察能力,能把表面上看起来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情沟通起来,进行内在功能或机制上的类比分析。

⑧豁然开朗

这种顿悟的诱因来自外界的思想点化,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达的一些明示或隐喻。豁然开朗这种方法中的思想点化,一般来说要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有求”,二是“存心”,三是“善点”,四是“巧破”。

⑨见微知著

从别人不觉得稀奇的平常小事上,敏锐地发现新生事物的苗头,并且深究下去,直到得出一定创见为止。见微知著必须独具慧眼,也就是用眼睛看的同时,配合敏捷的思维。

⑩巧遇新迹

由灵感而得到的创新成果与预想目标不一致,属意外所得。许多研究者把这种意外所得看作是“天赐良机”,也有的称之为“正打歪着”或“歪打正着”。不管怎样,最后取得的成就都是主客观条件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