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掌握方法,有效提高思维力(5)

1)鼓励

对爱提问的孩子要表示赞许,并及时正确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大人对孩子的提问反应积极,可以使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满足,会促使他更爱提问题,对什么都感兴趣,这对启发思维有积极作用。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往往忽视孩子的提问,甚至嫌他们提问多事烦人而粗暴地训斥他们。高尔基曾经说过:“儿童的问题,如果只回答说:‘等着吧,长大了就会懂。’这等于扼杀了儿童的求知欲望。”

(2)启发

回答问题要有启发性。要引导孩子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鼓励孩子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考找出答案。

(3)存疑

如果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确实不知道,就要如实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我也不清楚,等我查查书或问问别人再告诉你。”事后,家长一定要真的想办法查问清楚,尽可能给孩子一个满意的答复。

(4)引导

有的孩子提的问题古怪,钻了牛角尖,家长应该注意引导,而不要训斥孩子。家长只要引导得法,就可以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又不使孩子胡思乱想。

总之,对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家长要给以鼓励与满足,而且要教孩子学会思索。对孩子的好奇心,家长千万不要打击,也不要因为自己不会回答而觉得丢了面子,就责骂孩子。如果采取这种态度,不仅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压抑孩子的思维,而且会使家长失去威信。

7为师法

当学生容易当老师难,难就难在不但自己要懂,还得让别人懂,这就需要动脑筋。平时孩子们都是学生,是被动思维,如果让孩子当老师就需要主动思维了。要想让别人明白,自己就更要明白,这就激发了孩子思维的积极性。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首先熟悉教材。要弄清楚你的孩子是否真正学到了某一知识,你可以让孩子来当老师,看他能否讲得明白。

家长要鼓励孩子当老师,甚至从小培养他当老师的欲望,给他提供几个小凳子、一块小黑板、几支粉笔,等等,让孩子跟其他伙伴轮流当老师,给其他孩子“上课”。

家长要鼓励孩子将他的知识传授给其他的小朋友们,鼓励孩子在教别人的同时提高自己。

你可以不时地让孩子也教你一些东西:

“这道题我怎么不会做呀,给我讲讲。”

“帮帮我,这个谜语怎么猜不出来啊?”

“这个外语单词怎么说来着?”

“计算机出了毛病你看看怎么办啊?”

家长可以明知故问,可以装作不懂,让孩子充当老师,在为人师的过程中促进思维力的提高。

8反问——理论法

反问法就是孩子向家长提出疑问时,家长不回答,而反问孩子,促使孩子自己去思考的方法。当然,家长在反问时要适当给孩子指点一下思路。

有些家长为了应付孩子层出不穷的问题,疲于翻查资料,此时,偶尔用反问的方式来问孩子,也是不错的。反问的目的,在于不要立即给孩子明确的答案。

如孩子问:“人为什么要生孩子?”家长可以反问:“人要不生孩子,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孩子可能就会思索了,他可能会说:“都不生孩子,人就没有了,世界也就完了。”

孩子问:“中国为什么要搞计划生育,一家就生一个孩子?”家长可以反问:“如果随便生,中国会成什么样?”孩子就会自己去思考,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