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量杆和钟在运动时的行为

沿K′的x′轴放置一根米尺,令其起点与点x′=0重合,终点与点x′=1重合。问米尺相对于参考系K的长度是多少?我们只要求出在参考系K的某一特定时刻t、米尺的起点和终点相对于K的位置,就会知道这个长度。借助于洛伦兹变换第一方程,该两点在t=0的时刻其值表示为

x(米尺始端)=0 4737.png

x(米尺始端)=14733.png

两点间的距离为

4726.png

但米尺以速度v相对于K移动。因此,沿本身长度方向以速度v移动的刚性米尺的长度为4722.png米,因而刚性米尺在运动时比静止时短,而且进行越快运动的刚性米尺就越短。当速度v=c,我们就有4717.png=0,对于比这更大的速度,平方根就变为虚值,由此的结论为:在相对论中,速度c的意义为极限速度,任何实在的物体既不能达到也不能超出它。

当然,作为极限速度的速度c的这个特性也可以从洛伦兹变换方程中看到,如果选取了大于c的v值,这些方程就没有意义。

反之,如果所思考的是静止在x轴上,相对于K的一根米尺,我们就应发现,当从K′去判断时,米尺的长度是4708.png,这与我们进行考察的基础,即相对性原理完全吻合。

%e9%93%b6%e6%b2%b3%e7%b3%bb.tif

银河系 合成图片

银河是一个星系,它比普通的星系稍微大一些,直径大约为十万光年。银河系中至少有2000亿颗星。其中,大约400亿颗星集中在中央的核球(Bulge)上,核球四周缠绕着四只旋臂,这个区域由气体和尘埃物质混杂而成。核球的直径为3000光年,呈椭球形,由年龄超过100亿年的老年星球构成。银河系的历史已经有150亿光年。

从先验的观点来看,我们一定能够认识到变换方程中量杆和钟的物理行为,因为z、 y、x、t的值正是借助量杆和钟所获得的测量结果。如果我们以伽利略变换为基础进行考虑,就不会得出量杆因运动而收缩的结果。

4634.jpg

奥本海默(左) 摄影

美国杰出的物理学家奥本海默由于在“曼哈顿计划”中卓越的管理才能,被称为“原子弹之父”。他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原理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石 墨(右) 合成图片

石墨是碳的结晶体,是一种非金属材料,色泽银灰、质软,具有金属光泽。莫氏硬度为1~2,比重为2.2~2.3,其容重一般为1.5~1.8。石墨具有相当高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其导电性比不锈钢高4倍,比碳素钢高2倍,比一般的非金属高100倍。其导热性,不仅超过钢、铁、铅等金属材料,而且随温度升高导热系数降低,这和一般金属材料不同,在极高的温度下,石墨甚至趋于绝热状态。因此,在超高温条件下,石墨的隔热性能是很可靠的。

假设我们现在考虑放在K′的原点(x′=0)上一个永久不变的秒钟。t′=0和t′=1对应于该钟的两滴嗒声。对于这两滴嗒声响,洛伦兹变换第一和第四方程式给出:

t=0

t′=4601.png

由K判断,该钟以速度v运动;由参考物体判断,该钟在两次滴嗒声之间所经过的时间不是1秒,而是比1秒钟长一些的79-%e5%85%ac%e5%bc%8f.tif秒。由此可看出,该钟在静止时比运动时走得快一点。速度c在此的意义也是一种不可达到的极限速度。

4876.jpg

这个变换方程已经对时间、空间性质作了某些假定。这些假定主要有两条:

第一,假定了时间对于一切参考系都是相同的,即假定存在着与任何具体参考系的运动状态无关的同一的时间,表现为t=t′。既然时间是不变的,那么,时间间隔在一切参考系中也都是相同的,即时间间隔与参考系的运动状态无关。时间是用钟测量的数值,这相当于假定存在不受运动状态影响的时钟。

第二,假定了在任一确定时刻,空间两点间的长度对于一切参考系都是相同的,也就是假定空间长度与任何具体参考系的运动状态无关。

经典力学时空观(绝对时空观) 牛顿说:“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就其本质而言,是永远均匀地流逝着,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绝对空间,就其本质而言,是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的,它永远不动、永远不变。”

%e6%bf%80%e5%85%89%e6%9d%9f.tif

激光束 合成图片

激光束就是激光。激光,是一种崭新的光源,是由激光器产生的一种光。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激光是在有理论准备和生产实践迫切需要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一问世,就获得了异乎寻常的飞速发展。激光的发展不仅使古老的光学科学和光学技术获得了新生,而且导致整个一门新兴产业的出现。激光可使人们有效地利用前所未有的先进方法和手段,去获得空前的效益和成果,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按照这种观点,时间和空间是彼此独立的,互不相关,并且不受物质和运动的影响。这种绝对时间可以形象地比拟为独立的不断流逝着的流水;绝对空间可比拟为能容纳宇宙万物的一个无形的、永不动的容器。

伽利略变换是绝对时空观的数学表述。

伽利略速度变换法则:

v′x=vx-u

v′y=vy

v′z=vz

加速度变换关系为:

a′x=ax

a′y=ay 即 a′=a

a′z=az ,

在所有惯性系中,加速度是不变量。

〉〉〉中国钟表技术史

12世纪,金人入侵中原,苏颂古钟被毁,中国传统制表技术辗转流传。蒙古人入主中土后,仅让占星术继续发展,以保国运,其余所有有关计量时间的学问,都一概漠视。

4973.jpg

计算时间的仪器 合成图片

从古至今,人们计算时间的方式有很多种。沙漏及水钟是利用沙或水由一容器流向另一容器的速度来计时。钟摆时钟以摆动的钟摆来计算时间。石英表和原子钟分别利用石英晶体及原子的振动来计算时间。

16世纪中叶,最早一批从欧洲传到中国的时钟,由耶稣会教士引入。他们以传扬基督信仰,建立天国为志,借着传扬西方科学知识来达到宣教目的。1582年,第一个洋钟运入中国,并于同年12月27日献给两广总督陈瑞。

%e5%8f%8d%e7%89%a9%e8%b4%a8%e9%a3%9e%e8%88%b9.tif

反物质飞船 合成图片

反物质就是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所有的粒子都有反粒子,这些反粒子的特点是其质量、寿命、自旋、同位旋与相应的粒子相同,但电荷、重子数、轻子数、奇异数等量子数与之相反。反物质飞船就是利用这种原理来实现飞行的。

1601年,利玛窦神父到中国,向万历皇帝进贡了一座有驱动坠的铁钟。它每小时发声四次;钟身置于木柜内,柜身刻有龙饰,以鹰嘴指示用汉字写成的时间刻字。利玛窦神父本人连同两位本地工匠造了一个铜钟,可以每隔两小时(一更)报时一次。

中国宫廷的造钟坊是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建立的,监督的沙林神父属下有差不多100名奴仆。

1810年左右,有几份报告提到当时在广东省售卖时钟的西方商人,说他们经营惨淡,原因是要面对来自本地产品的竞争——它们可以以低一半的价钱出售。

1824年,宝威兄弟从瑞士到广东经商,复兴了钟表业。当时,宝威的手表是在纳沙泰尔的弗勒里耶生产。时至今日,这些地方仍然是制表的中心。

1840年,宝威兄弟率先为自己的产品采用了中国的商标名称,叫做“宝哗”或“播威”,都是从“宝威”字音译而来的。直至20世纪之初,这牌子仍然深受欢迎。

〉〉〉中国测时工具的历史

杆影测时 古人很早就知道,直立的标杆影长不断地随太阳在天上的位置的不同而变化。看杆影比直接观测太阳要方便,但测时结果是不等时的。《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中就有春秋时代“立表下漏”测时的记载。用杆影测时法测定中午的时刻精度很高,是中国古代用来校正漏壶计时的主要方法之一。

圭 表 甲骨文中有关时间的字大多从日字,说明测时的依据是太阳。根据太阳的运动判断一天内的时间变迁,圭表是最早使用的仪器。一根竿子立在地上,可以根据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判断季节和一天内的时刻,1967年在江苏仪征的一座东汉墓中出土了一件铜圭表,不用时可以折叠起来,像一把铜尺,使用时将圭从表的凹槽中立起,使用和携带都很方便。

11.%e5%9c%ad%e8%a1%a8%ef%bc%88p94%e9%92%9f%e6%91%86%e7%a4%ba%e6%84%8f%e5%9b%be%e4%bd%8d%e7%bd%ae%ef%bc%8c%e9%92%9f%e6%91%86%e7%a4%ba%e6%84%8f%e5%9b%be%e5%8f%96%e4%bb%a3p96%e9%a1%b5%e7%bd%97%e9%a9%ac%e5%a4%a7%e5%ad%a6%ef%bc%89.tif

圭 表

圭表是我国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

日 晷 在圭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日晷到汉代已做得很精细,1897年和1932年先后在内蒙、河南、山西出土了三块秦末汉初的晷仪,上有69条刻线,占盘面的2/3,其余部分没有刻线,当为黑夜见不到日影的部分。三块出土地点不同,而其结构和所刻字体都相同,这表明秦汉时圭表和晷仪已很流行。

漏 刻 作为计量时间的仪器,漏壶是最早发明的。古籍载:“漏刻之作,盖肇于轩辕之日,宣乎夏商之代。”这可能是一种传说。较可靠的资料见于《周礼·夏官》,其中载有挈壶氏,由于古代的漏壶上面有一个提梁,故称挈壶。挈壶氏“掌挈壶,……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西汉以前的漏壶现在未见实物,传世最早的漏壶为西汉时制,1958年、1967年、1975年分别出土于陕西兴平、河北满城、内蒙古默特右旗,都是铜铸圆柱状,上有提梁,下有漏嘴,梁上方有小孔,是插刻箭的。

12.%e6%bc%8f%e5%88%bb%ef%bc%88p95%e4%bb%a3%e6%9b%bf%e4%bc%a6%e6%95%a6%e5%a4%a7%e5%ad%a6%ef%bc%89.tif

漏 刻

城铜漏于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墓。壶中水量排放从满壶到浅,先后流量不一,故其计时精度不太高,它不能做为天文仪器,只能在日常生活中作为粗略的时段计时工具。

为了改进单壶漏水不均匀的缺点,东汉时代开始用二级漏壶,以便互相补偿,如张衡的漏水转浑天仪。

经过秦汉时代的发展和创造,圭表、仪象、日晷、漏刻等天文仪器得到很大发展,并已普遍使用,这些仪器构成了我国2000年间用于天文观测和时间工作的主要仪器系列。

%e6%97%a0%e9%a1%b5%e7%a0%81-1.tif

牛 顿 布莱克 版画 1795年

在这幅版画上,布莱克把牛顿画成了神的样子,正在设计创造世界的蓝图。牛顿还是学生时就发明了微积分技巧。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包含了他的三大运动定律,在世界范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记时器具的种类

流量计时 最古老的守时工具无疑是泄水型漏壶。后来有以沙代水的沙漏,有以油灯耗油量多少来计时的灯钟,也有燃香的香篆钟(香火在金属盒内沿篆字式的沟槽蜿蜒前进)等等。中国现存最古的漏壶是西汉时代的。世界上现存最古的滴漏是公元前14世纪的埃及水钟。

机械钟 中国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做的水运浑象,能显示恒星出没、中天等天象,与室外天象完全相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推动的机械钟。

1-3%20%e5%89%af%e6%9c%ac%20-3.tif

卡文迪许实验 示意图

一束激光(e)被投射到有刻度的屏幕(f)上以确定哑铃的任意扭转。两个小铅球(a)附在哑铃(b)上,哑铃上带有一面小镜子(c),这些都自由地悬挂在扭矩纤维上。

在旋转的杆上的两个大铅球(g)放置在小铅球附近。当大铅球旋转到相反位置,哑铃振动,然后在一个新的位置安定下来。

唐代天文仪器制造家梁令瓒所制的水运浑象,除能符合天象外,另立两个木人每刻自动击鼓,每辰自动击钟。这是张衡水运浑象的改良型机械钟。

在宋代,苏颂和韩公廉等共同创造水运仪象台。

元代有郭守敬制的大明殿灯漏。

明代詹希元造五轮沙漏。这些机械钟具有完整的齿轮系、凸轮和擒纵机构。

欧洲的机械钟开始于14世纪,此后盛行了约400年。

摆 钟 1582年,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

1656—1657年,荷兰惠更斯把摆引入机械钟,从而创立了摆钟。

1673年,惠更斯采用摆轮-油丝系统,造出一种便于携带的钟表。

1735年,英国哈里森首次制造出航海钟,解决了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航海定位问题。

1896年,法国吉尧姆研制低膨胀系数的合金钢,造出精度极高的天文摆钟。如果把钟装入真空的玻璃罩内,存放在地下室,保持恒温,即为天文摆钟,每天的误差不超过千分之几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