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米为山

    释义

    “聚米为山”原指东汉大将马援堆米成山,以代地形模型,给皇帝分析军事形势、进军计划的故事,后用来形象地陈述军事形势、险要的地形。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溯 源

    马援,字文渊,为东汉大将,曾为光武帝讨隗嚣,平诸羌,下陇冀,征南夷,北出塞漠,南渡江海,身经百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东汉建立之初,光武帝虽统一了中原,但尚未形成统一政权,许多地方势力依然占据某些州郡。一些州郡虽然表面上表示臣服东汉,但实际上并不是真心臣服;一些比较强大的州郡的农民军活动还相当活跃。经过一段时间的肃清,只剩甘肃的隗嚣和四川的公孙述两大军团还保持比较大的势力。

    当时,隗嚣表面上已向刘秀称臣,并把儿子也送到洛阳任官,表示归顺。刘秀虽然担心他的势力,但鉴于疲惫的兵马,还有一些犹豫不决。这时刚投奔刘秀的大将马援却认为,隗嚣内部将帅不合,此时出兵必胜。为了说明情况,马援用米堆积成西部地形,标示出进兵线路,为刘秀演练战略,深得刘秀的宠信。刘秀听取马援的建议,大军攻打隗嚣,果然大胜。刘秀亲口称赞马援说:“伏波将军(马援被封为伏波将军)论兵,深得我心。”后来,每次遇到战事,刘秀都询问马援的意见,对马援的话也言听计从。

    用典

    又在帝前聚米为山,指划形势,详陈路径,何处可攻,何处可守,说得明明白白,昭然可晓。

    ——清●蔡东藩《后汉演义》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