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

    释义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主动退让,避免冲突。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注释

    舍:古时行军的计程单位,一般三十里为一舍,“三舍”即为九十里。

    溯 源

    春秋时,晋献公听从骊姬的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后,又准备将重耳置之死地。重耳听说后,逃离了晋国,躲在晋国附近信息不通的狄国。后来,晋国内乱,重耳为继承王位,不得不途经各诸侯国回晋。当他到达楚国时,楚王认为他日后定大有作为,就待他以国君之礼。

    一天,楚王宴饮重耳,席间,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都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得到的只不过是楚国剩下的罢了,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笑着说:“虽然如此,但你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沉吟了片刻,回答说:“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果然回到晋国当上了君主,历史上称为晋文公。公元前632年,晋军与楚军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兑现他许下的诺言,巧妙地安排晋军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以为晋军畏惧了,马上追击,结果被准备好的晋军彻底打败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

    用典

    似你这般诗才,不怕杜羔不退避三舍。

    ——明·叶宪祖《鸾鎞记·京晤》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