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

    释义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之前,心中要先有竹子的形象,也指做事前要有完整的谋划打算。典出宋·苏轼《文与可画筼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注释

    胸:胸怀。

    成竹:现成的竹子。

    溯 源

    北宋大文豪苏轼有个好友叫文与可,此人善于画竹。据说每次他画竹时,都不用草稿,提笔便画,但所画的竹子都各具风姿,没有一根是相同的。四面八方的人都带着白绢来求他的竹画,在他家门口互相挤踩,这让文与可非常讨厌,他把白绢丢在地上骂道:“我将用这些白绢做袜子!”时人都把这句话当成一个笑话,到处传扬。

    alt

    这话传到时任徐州太守的苏轼那里时,苏轼大笑不已。恰巧这时文与可从洋州回来,就写信给苏轼说:“我近来常告诉那些求画的人,说:‘我们画墨竹这一流派的人,已传到近在徐州的苏轼,你们可去求他画。’做袜子的材料会聚集到您那里去了。”苏轼忍俊不禁,但也深深佩服文与可画竹的才能。

    一次,苏轼问文与可,为什么他的竹画得如此有神。文与可答道:“竹子开始生出时,虽然只是一个萌芽,但节、叶都具备了。待它像拔剑出鞘一样长高时,内在却和刚生出时一样。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节地画它,一叶叶地堆积它,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所以画竹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笔来仔细看去,就看到了他所想画的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动手作画,一气呵成。”

    后来,文与可去世了。苏轼写了一篇文章来纪念他,文中就有“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之句,“胸有成竹”一词就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