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的太阳

    从远古走来的尼罗河

    在非洲东北部,有一条举世闻名的大河——尼罗河。它发源于非洲中部高原,自南向北,穿越无数峡谷险滩,浩浩荡荡,注入地中海。尼罗河全长六千六百七十一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是埃及也是人类的母亲河。每年六月,尼罗河流域进入雨季,丰沛的降雨使河水猛涨。湍急的水流挟奔雷之势,咆哮汹涌,倾泻而下,冲出河床,吞没了宽阔平坦的下游谷地。原本生机勃勃的河谷变成了一片汪洋。直到十月,雨季终于结束了,河水逐渐退去,尼罗河又恢复了往日的美丽、温柔,被洪水驱散的鸟兽,又回到了昔日家园,尼罗河谷又是一片生机盎然。洪水使生活在河谷的众生饱受灾难,也带来了更多的生机。洪水带来的淤泥,千万年来日积月累,在尼罗河下游造就了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就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在尼罗河的滋养下,孕育了辉煌的古埃及文明。它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并称为人类四大文明,成为现代人类文明的摇篮。

    大约三千万年前,尼罗河流域被茂密的森林覆盖着,人类远祖埃及法尤姆“原上猿”就生活在这片森林中。它们在树上攀援腾跃,以甜美的果实和嫩叶为食。千万年过去了,气候逐渐变得干燥,大片森林枯萎了,森林之间开始出现广阔的草原。森林已不能提供足够的食物,一些古猿不得不到地上寻找新的食物。为了防止猛兽袭击,它们开始用后肢行走,前肢逐渐解放出来,学会了使用天然石块和木棒,在生存斗争中变成“正在形成中的人”。

    到距今三百五十万年至一百五十万年,古猿终于进化为早期猿人。早期猿人的手已经比较灵活了,能够自己把石块打砸成更适合需要的形状,依靠集体的力量获取食物,抵御猛兽的侵袭。

    明媚的阳光照耀在尼罗河上,生活在岸边森林中的古猿人,经历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四个阶段的进化,已经比他们的祖先更聪明,更能适应环境。他们已经学会了打猎、捕鱼,并用火将食物烤熟,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他们可以制造更复杂的工具,如把石矛、渔叉装上木柄,能够用兽皮缝制衣服御寒等。尤为重要的是,他们住在固定的洞穴里或搭建的简陋的草屋里,开始相对定居的生活。

    大约五六千年前,古埃及人终于在尼罗河谷定居下来。善于观察的古埃及人发现洪水退去的谷地,植物生长得更加旺盛,更适合种植他们喜爱的农作物。于是,他们用简陋的工具,砸掉灌木,铲去杂草,在尼罗河谷开辟农田,转入农耕生活。丰足的谷物使更多的人生存下来,古埃及人部落更加繁盛、强大。为把高地的可耕地也利用起来,他们建设了复杂的小运河系统进行灌溉,用桔槔将水从河面汲引到高岸,再通过纵横交错的水渠引入田地。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源,带给古埃及人富足的食粮。古埃及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啊,尼罗河,我赞美你。

    你从大地涌流而出,

    滋养着埃及……

    一旦你的水流减少,

    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这是古代埃及人民赞美尼罗河的著名诗篇。这条古老的长河,不仅给埃及带来了生命的繁荣,而且成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大约公元前四千年的时候,古埃及部落之间通过不断的战争互相兼并,形成了北部和南部两个王国。北部叫下埃及,南部叫上埃及。公元前三千年左右,上埃及逐渐强盛起来,国王美尼斯亲自率军攻打下埃及,准备建立统一的国家。上埃及和下埃及在尼罗河三角洲展开决战。美尼斯国王头戴饰有白鹰的白冠,意气风发地在阵前督战。上埃及战士受国王的影响,士气高涨,战斗热情旺盛。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下埃及国王带领群臣,跪在美尼斯国王面前,恭敬地呈出了自己的红色王冠。第二天,美尼斯将决战地命名为“白城”,即后来的古埃及首都——孟菲斯城,并在这里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高高在上的美尼斯国王自称“上下埃及之王”,他头戴象征埃及统一的红白王冠,接受众大臣的朝拜。

    埃及统一后,逐渐形成了一套专制统治机构。国王被尊称为法老,下设各级官吏,对全国人口、土地、财富进行管理。

    在统一的国家统治下,社会相对稳定,为古埃及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古埃及人在文字、艺术、历法、科学技术等各方面有了更高的发展。

    一七九九年,拿破仑率军远征时在尼罗河驻扎。这次驻扎,意外地使埃及古老的图画文字之谜大白于天下。一位法国青年军官在百无聊赖时去参观尼罗河三角洲遗址。在遗址中,他发现一块别致的黑色玄武石上,雕满了小像,上面还刻着三种文字,其中一种是希腊文。好奇的军官将这块石碑带了回去。原以为对照希腊文可以搞清楚另两种文字的意思,没想到竟没有一个人能弄懂这些文字的意思。这便成了一个历史之谜。一八二二年,法国学者商博良弄懂了石碑上部分小图画的意思,这个谜初步解开。后来经过其他学者的研究,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原来这是用希腊文、埃及草体、埃及象形文字记载的一段祭司颂词。通过破译这块石碑的文字,人们终于搞清了埃及古庙宇、旧宫殿的墙壁上、纸版上那些奇怪图画的意思了。例如,一块纪念古埃及第一王朝创建者那美尔胜利的石版上,刻着那美尔用权杖责打一个下跪的俘虏。俘虏头上有只鹰,鹰爪一只牵着穿在人鼻上的绳子,一只踩着六根草。这幅由个别象形符号组成的表意图形,意思是那美尔在这次战争中俘获了六千名俘虏。

    通过这些象形文字,我们了解到,公元前一七五○年,埃及发生过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奴隶起义;公元前一二九六年,埃及打败了当时不可一世的赫梯人建立的国家,迫使这个攻占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洗劫古巴比伦城的大国签约停战……

    这些古老复杂的文字,不仅向人们讲述了尼罗河四千多年的故事,还深刻地影响了西亚乃至整个欧洲的文明进程。我们不能不对尼罗河蕴育出的杰作表示叹服!

    古老的尼罗河,她目睹了人类千万年的进化和发展;

    仁爱的尼罗河,她养育了世世代代埃及儿女,生生不息;

    智慧的尼罗河,她孕育了不朽的古埃及文明,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

    新世纪的朝阳又从东方升起,美丽的尼罗河闪耀着金光。她见证了人类的历史,又将和人类一起去创造未来的辉煌。

    时间这样开始——公历的由来

    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子夜,都会有许多人静静守候,聆听新年的钟声,并在钟声敲响时为新年许一个心愿。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分成十二个月,以一月一日为新年的开始,这已成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了。可是你知道吗,人们把计时单位分为年、月、日,是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最后总结出来的。看似简单的划分,却凝聚着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心血。

    在六千年前的古埃及,每年六七月,尼罗河开始暴涨泛滥,古埃及人搬到高地上居住。十月,河水退回河床,在河谷地带留下的淤泥,形成了肥沃的土壤。古埃及人便回到河谷,耕耘、播种。到第二年三、四月收获他们的劳动果实。

    为了确定播种和收获的时间,古埃及人注意观察尼罗河水的涨落,在木杆上用刀划横进行记录。年复一年,聪明的古埃及人通过比较历年的记录,发现尼罗河每次泛滥的时间大致相同,水涨水落的周期几乎都是三百六十五天左右。更令他们惊讶的是,尼罗河开始泛滥时,天狼星和太阳同时出现在地平线上。于是他们把尼罗河泛滥的周期三百六十五天定为一年,并把天狼星与太阳同时升起在地平线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并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为便于计算,又把一季分为四个月,每月三十天。年末的最后五天就作为年终节日。这样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产生了。

    古埃及人的太阳历确定三百六十五天为一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只差四分之一天,在当时的条件下,已是非常准确了。但日子一天天过去,七百多年后,太阳历和实际的时间已经差了半年,寒暑都颠倒了,只好由统治者做临时性的调整。

    尽管太阳历有缺陷,但在当时已是最先进的历法,因此被传到欧洲。公元前一世纪时,罗马统治者儒略·恺撒组织学者对太阳历进行改革:设平年和闰年,平年三百六十五天,闰年三百六十六天,每四年设置一个闰年。单月每月三十一天,双月每月三十天,但二月在平年为二十九天,闰年为三十天。恺撒对新历法很满意,因此用自己的族名命名新历法,“儒略历”就这样诞生了。

    恺撒的继任者屋大维发现恺撒出生的七月是三十一天,而自己出生的八月却只有三十天。为表示自己不比恺撒地位低,就把二月减少一天,把八月增加一天,后面的月份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儒略历在欧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它没有规定哪一年应为起点,因此各地历法起算点各不相同,造成了很大不便。直到公元六世纪时,基督教会把传说中耶稣·基督诞生的那一年作为公元元年。公元元年以前的纪年称为公元前××年,以后的年份称为公元××年。这样,使用公历的广大地区就有了统一的纪年方法了。儒略历被称为公历。

    儒略历比埃及太阳历更精确了,但与回归年相比,每年仍有十一分十四秒的误差,第一百二十八年就又差了一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学家们能更加精确地计算,并且认识到儒略历的误差。一五八二年,掌握欧洲最高统治权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专门组织天文学家改革历法。规定:将当年十月五日算作十月十五日,以弥补与回归年的差数;将儒略历每四百年设一百个闰年改为四百年设九十七个闰年。每百年整数不能被四百除尽的不再设闰年。新历法在欧洲推行并逐渐推广到世界各地,被称为格里高利历。格里高利历的精确度更高了,但也有缺陷,比如二月一般只有二十八天,比大月少三天,这都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造成的,从历法上来说是没必要的,也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许多学者呼吁设立更加精确、科学的历法,但由于现行公历应用实在太广泛了,要推行新历法,必须克服很多困难。

    法老的超生转世梦——金字塔

    今天,每一个到埃及来的人都会到尼罗河边去欣赏宏伟壮丽的金字塔。尼罗河下游两岸共有九群七十多座金字塔,其中胡夫金字塔最为壮观。这些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因为它的外形很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

    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能够超生转世,但是必须保存好自己的尸体,否则灵魂就无所归依。因此古埃及人十分重视尸体的保存,法老更是精心营造自己的陵墓。金字塔便是古代埃及法老超生转世梦的寄托处。关于人死后能超生转世的说法,源于古埃及的一个古老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埃及有一位贤能的法老,叫奥西里斯。他爱护关心百姓,教人们耕种、酿酒、采矿,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奥西里斯的弟弟塞特一心想篡夺哥哥的王位,时刻伺机下手,一直未能得逞。一次,塞特请哥哥赴宴。席间,塞特指着一个漂亮的箱子说:“谁躺进这个箱子合适,箱子就送给谁。”宾客们纷纷试验,躺来躺去不是大就是小。后来有人怂恿奥西里斯说:“尊敬的法老,我们都想要这个箱子,可是神灵不想把它赐给我们。您躺进去试试吧,我们想知道您是不是时刻都能受到神的庇佑。”奥西里斯一时兴起,便爽快地躺进箱子中,不大不小正好。

    “让神保佑你去吧!”众人还没反应过来,塞特快速合上箱子,上了锁,他狞笑着说:“尊敬的法老,亲爱的哥哥,尼罗河宽阔的胸怀,足以让你睡得安稳!”奥西里斯被扔进了滔滔的尼罗河。塞特耀武扬威地登上了法老宝座。

    “奥西里斯,你是不会死的。神灵会让你复活的。”悲痛过后,奥西里斯的妻子立志要找回丈夫的尸体,让他重新回到人间。工夫不负有心人,奥西里斯的尸体终于找到了。塞特怕兄长活过来找自己算账,忙命人趁黑夜将尸体偷出来,并肢解成十几块扔在不同的地方。奥西里斯的妻子又不辞辛苦,到各地找到丈夫的尸体块,就地埋葬了。

    “父亲,我一定要为你报仇!”奥西里斯的儿子从小就立下了报仇的志愿。他长大后成了一名勇敢的武士。他带领正义的部队推翻了残忍的塞特,为父亲报了仇。之后,他又把埋在各地的父亲的尸体块挖出来,拼在一起,做成了“木乃伊”。在神灵的帮助下,奥西里斯在阴间复活了,并做了阴间的法老。

    奥西里斯复活的传说传到后来的法老耳中,激起了他们超生转世,生生世世当法老、统治百姓的贪婪梦。他们渴望自己能重演一回奥西里斯的“复活剧”。

    埃及法老死后,首先要举行洁身仪式,解剖尸体,把内脏和脑髓取出,把尸体浸泡在一种专门的药液中,溶去油脂,泡掉表皮。经过一段时间后,把尸体取出晾干,腔内填入香料外面涂上树胶,以免尸体接触空气,然后用布将尸体严密包扎。这样就制成了“木乃伊”。法老安葬前,要举行隆重的复活仪式,身穿法袍的祭司用神杖轻轻触抚木乃伊的脸,诵道:“我启开尊口,让您讲话;我拨开贵眼,让您看见太阳神;我张开您的耳朵,让您听到颂扬;我使您行走,去巡视万邦。”然后,人们恭恭敬敬地把木乃伊放进石棺,放进法老“永久的住处”——金字塔。

    alt

    在埃及,最早的坟墓就是在地上挖个坑,再堆成一个沙堆,然后在沙堆周围砌成石墙,这种坟墓被称为“马斯塔巴”(意为石凳)。

    到公元前二十七世纪的埃及第三王朝,法老杰赛尔认为低矮的“马斯塔巴”不能作为法老的永久住所。于是,他命令建筑师为他设计了一个巨大的石砌的“马斯塔巴”。但杰赛尔还不满意,又用石块加砌了五层,筑成了颇有气势的金字塔。这是埃及最早的塔形陵墓。因为它由下到上是一级一级的,所以人们又称它为“阶梯形金字塔”。

    此后,每一位新法老登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主持前任法老的安葬仪式。然后就开始筹建更大规模的金字塔作为自己的灵魂安息之所。第四王朝的第二个法老胡夫即位后,决心为自己建造一个最大的金字塔。他强迫埃及人民背井离乡,到很远的地方运来巨大的石料,墓室顶盖石板约有四百吨重。在没有任何机械的情况下,古埃及人怎样把如此巨大的石块垒砌起来,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胡夫金字塔工程浩大,估计至少有十万人花了整整三十年才建成。

    胡夫金字塔原高一百四十六点五米,占地面积五点二九万平方米,是古埃及最高、最大的金字塔。四千多年来,风沙剥蚀,地势变化,目前高度降为一百三十七点一八米。直到一八八九年巴黎埃菲尔铁塔建成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金字塔不仅建筑宏伟,而且设计十分科学,反映了古埃及人民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高超的建筑技术。塔身的石块没用任何泥浆类的东西而是直接叠在一起,但石头间的缝隙小到以至于数千年后,连锋利的刀片也插不进去。

    胡夫死后,他的儿子哈夫拉也开始建造自己的金字塔,并在塔的附近建成两座神庙。在神庙西北方,又雕刻了一个巨大的“狮身人面像”。雕像除狮爪外,其余部分是用一整块天然岩石雕成的。狮身人面像高二十米,长五十七米,表现了古代埃及人民极高的艺术成就。它也和金字塔一样,成为埃及悠久历史和文明发展的象征。

    金字塔的建造增加了古埃及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受尽折磨的劳动人民忍无可忍,多次发动起义。法老的木乃伊经常被愤怒的人们扔出金字塔。法老的超生转世梦当然不能实现,但金字塔历经风雨保存至今,成为人类由愚昧走向文明的伟大见证。

    女神与妖女的化身——克列奥帕特拉七世

    公元前一世纪的一天,富丽堂皇的埃及王宫笼罩在一片悲哀的气氛中。原来,老国王托勒密十二世已经病入膏肓,埃及臣民整日惶惶不安。此时的埃及王国在内部战乱和外族入侵的双重打击下,已经岌岌可危。所有的人都害怕随着老国王的去世,新的灾难随之降临。

    在王宫里,奄奄一息的老国王,用他无神的双眼凝视着他的一双儿女,十八岁的克列奥帕特拉和她的异母兄弟托勒密十三世,他再三叮嘱姐弟俩同心协力,共同执政,把埃及王国治理好,然后就怀着留恋的心情告别了人间。

    克列奥帕特拉七世(公元前69—前30年)是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王。她亭亭玉立,丰姿绰约,更有一双迷人的眼睛和动人的笑容。她和异母兄弟托勒密都想独占王位,为此,姐弟二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她利用自己的天生丽质,巧妙地借助两任罗马统治者的力量,在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克列奥帕特拉七世深刻地影响了埃及和罗马的历史。她的许多传奇故事至今仍为史学者和文学家津津乐道,被称为埃及艳后。

    最初,在激烈的王位争夺战中,女王处于下风,被逐出亚历山大城。这时罗马统治者恺撒追击他的政敌来到埃及,大兵驻扎在亚历山大城。他正想借此机会把罗马的势力扩张到埃及,可手握实权的托勒密十三世却拒绝了他。必须想一个办法,恺撒苦苦思索。正在这时,卫士前来禀报:“埃及女王克列奥帕特拉给您送来了礼物。”随后,卫士们把一条卷着的毛毯抬了进来。毛毯厚得出奇,恺撒不由得心生疑窦,小心翼翼地用宝剑去挑毛毯。毛毯豁然打开,一个绝代佳人让恺撒眼前一亮。她姿色娇美、玉肌脂肤,令人销魂的眼睛脉脉含情。原来是克列奥帕特拉把自己作为见面礼来博取恺撒的欢心。

    女王借助恺撒的精兵打败了托勒密十三世,迫使他自杀。按照埃及的传统,女王应该与另一个同父异母弟弟托勒密十四世结婚。虽然名义上是两人共同执政,实际上是女王独掌大权。

    克列奥帕特拉对恺撒献媚逢迎,每日艳舞笙歌,颇得恺撒的欢心。一年后,女王为恺撒生下儿子,取名托勒密·恺撒。

    恺撒回国后,邀请克列奥帕特拉到罗马访问。女王携同小丈夫托勒密十四世一起到达罗马城,受到了隆重欢迎,还住进了恺撒的私人住宅。恺撒还在维纳斯女神像旁,竖起了埃及女王的黄金塑像,以表示无上的爱情。埃及女王艳压群芳,春风得意,眼看整个罗马城就要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但乐极生悲,恺撒被政敌刺死,罗马动荡不安。埃及女王失去了后台,黯然离开罗马。

    托勒密十四世对女王的风流放荡很愤怒。女王先下手为强,毒死了小丈夫,立自己的儿子托勒密·恺撒为国王,称他为阿蒙神之子。母子俩共同统治埃及,女王终于放心地成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恺撒死后,罗马执政官安东尼不断扩张势力,夺取了罗马最高统治权。但他对埃及没有支持他攻击政敌深为不满,因此率领大军抵达小亚细亚的塔尔索斯城,向女王兴师问罪,准备乘机吞并埃及。

    克列奥帕特拉面对危局,决心冒险再次用自己的美貌征服对手。

    这一天,地中海蔚蓝如洗,阳光灿烂,罗马军营的将士突然发现一只富丽堂皇的楼船驶来。船帆是高贵的紫色,船楼用金片包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童男玉女击鼓奏乐、翩翩起舞。女王打扮得像美丽的女神,光彩照人。她热情邀请安东尼上船赴宴。女王风雅而不失端庄,高贵中透出妩媚。安东尼如醉如痴,哪里顾得上兴师问罪。两人坠入爱河,双双来到亚历山大城,度过了一个甜蜜的冬季。

    安东尼沉湎于女王的美色,不久就娶了这位绝代佳人为妻,把罗马的规矩抛到了九霄云外。公元前三十四年,安东尼征服了亚美尼亚,违反到罗马举行凯旋仪式的惯例,擅自返回亚历山大城,按埃及的传统举行庆典,宣布女王为“众王之王”。安东尼的行动引起了罗马人的不满。安东尼在女王的魅惑下,采取了更大胆的行动,休弃了前妻屋大维娅。她是罗马另一位巨头屋大维的姐姐。屋大维要为姐姐雪洗耻辱,带领大军远征埃及。

    屋大维击败了安东尼,包围了亚历山大城。安东尼绝望地自杀了,女王也成了阶下囚。屋大维早知克列奥帕特拉的美貌,他害怕自己也无力抗拒女王的魅力,便不与女王见面。当女王得知屋大维要把她带回罗马示众后,她知道一切都该结束了。

    克列奥帕特拉设计让人给她送来一只藏有小毒蛇的装满无花果的小篮子。然后她沐浴更衣,把自己打扮得典雅华贵。即使死去她也要保持美丽。毒蛇咬在女王的手臂上,一个用美色拯救生命与国家的梦,随着美色的消逝而破碎了。

    即使是骄傲的罗马人也不得不承认,娇艳风流的克列奥帕特拉用她的美色震撼了古罗马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