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起狼烟

    俄罗斯的祖国之父——彼得一世

    一七○三年,数万名俄罗斯士兵在数百门大炮的掩护下,向瑞典军队展开了猛攻。战争进行得异常惨烈。终于,俄军占领了涅瓦河畔,据有了沿海的大片领土。

    “波罗的海打通了!”

    一位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的将领高声欢呼道。

    他,就是彼得大帝。

    他实现了伊凡雷帝,也实现了他自己打开出海口的梦想。打开出海口的俄罗斯,迅速地向外扩张,很快成为世界上一个强大的帝国。

    为了打通出海的门户,彼得还进行了一项令人吃惊的活动——微服出国游历。事情要追溯到一六九七年。

    荷兰著名的造船业中心萨尔丹市来了个俄罗斯“大使团”。这个“大使团”不厌其烦地访问了许多船厂后,一个自称叫米哈依洛夫的小伙子干脆离开使团,跟一个铁匠挤到一间小屋中,当了一名普通木匠。

    这个小伙子身强力壮,干起活来虎虎生气,还不停地向老工人请教制船技术问题。

    工厂中的工人比较喜欢这个勤快好学的小伙子。可有一点令工人们纳闷,为什么俄国使团的官员常常来看望这个小伙子,并且态度十分恭顺。个别工人大胆地开玩笑说:

    “小伙子,你不会是俄国沙皇吧?听说俄国沙皇就是你这样,身高两米有余,臂力过人。”

    “本人是个小小的水手,只不过是俄国使团中的一名下士随员。那些官老爷来看望我,是怕我不给他们开船,他们回不了国。”米哈依洛夫笑呵呵地答道。

    工人们的疑惑并未解开,他们不时猜测这个米哈依洛夫的身份。米哈依洛夫被问得厌烦了,便跑到阿姆斯特丹的一家船厂继续当工人。

    alt

    四个月后,他终于完整地看到一艘大船是怎样造成的。做工期间,他抽空到附近的工厂和博物馆参观学习,他还广泛结交荷兰的科学家和艺术家。

    后来,米哈依洛夫又随团来到英国,他又到一家造船厂学习技术。空闲之余,他研究英国的国家制度、参加英国议会会议。

    到了维也纳,米哈依洛夫摇身变成了彼得一世。这时,他已广泛接触和了解了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为他实现“水域——这就是俄罗斯所需要的”的梦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彼得大帝出生于一六七二年五月。在他十岁那年,宫廷里发生了政变,彼得和同父异母的兄弟伊凡被立为沙皇。由于两人年幼,便由英明能干的异母姐姐索菲亚摄政。彼得虽然只有十岁,但也深知宫廷斗争的残酷。为了求得平安,他来到莫斯科的郊外,过起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隐居生活。在成长过程中,彼得特别喜欢同外国人交往,并深受西欧文化的影响。他利用自己的身份训练了两个童子军团。而对彼得的成长,索菲亚也觉得不安,她决定夺取皇位,杀掉彼得。由于彼得较早得到消息,他迅速带领童子军冲进皇宫,镇压了索菲亚的叛乱。

    一六八九年,彼得开始亲政,决心仿效西方进行改革,这就是俄国史上有名的“彼得改革”。

    首先,是改革礼制。

    大臣们听说彼得归来的消息,纷纷赶来拜见他。彼得坐在皇位上,满脸微笑。大臣、领主、贵族、商人都一一进来,他们看到沙皇,马上都跪了下来。彼得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一片跪着的人,心里说:

    “我得改一改这个习惯了。”

    “不要跪!不要跪!”彼得对他们说,“下跪是旧时的仪式,现在不时髦了。大家以后就不用施行跪拜礼了!”大臣们你瞧我、我瞧你,不知彼得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几百年通行的礼节,怎么说改就改了呢。但是,还没有等他们缓过神,彼得又做了一件令他们更吃惊的事。

    这时,彼得拿起一把剪刀,走到一个贵族面前,笑呵呵地说:“哈哈,你的胡子该剪一剪了。”说着,手起刀落,顺手把贵族的胡子统统剪了下来。弄得这些贵族敢怒而不敢言。因为,俄国男子都留着浓密的胡须,象征着威严和庄重。他们这些贵族当然不爱剪掉这威严的胡子。

    令贵族们吃惊的事又接连而至。

    彼得走过去又拉拉他们宽大的长袍,再指指自己的紧身西服。说道:

    “以后就不要再穿这种不便于工作的长袍,改穿我这样的西服。”

    另外,彼得还对文化教育和官制进行了改革,筹建科学院,创办报纸,按知识才能和贡献来选拔官吏等。

    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彼得花力气最大的,是改革军队。他下令在农奴、奴隶、自由民之中征募士兵。新兵仿照西欧步兵的模样,穿暗绿色军装,戴三角形军帽,在莫斯科附近接受军训。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就组成了一支三万两千人的军队。彼得要检验一下他的部队,于是,在一七○○年,发动了波罗的海战争。结果,被瑞典打得大败,连好不容易铸造的大炮,也全被敌人抢走了。

    抢走了再造,彼得下令,从每三个教堂中,拿出一个的大钟铸炮。这样,又铸造了三百门大炮。彼得又改变了传统的职业兵和雇佣兵的制度,用服兵役的形式组织新军,不论是贵族或平民的子弟,都要当兵,很快就组成了一支新的俄罗斯军队——龙骑兵和步兵。于是,他又发动了我们在开篇时所描绘的那场战争,赢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并在那里用了十年的时间建筑了一座城市——彼得堡,并把首都从莫斯科移到了这座新建的城市。

    同时,在商业上,彼得鼓励本国商人和外国商人投资,他先后开办了纺织、造船、皮革、造纸等二百多家工厂或手工工场,在乌拉尔兴建了俄国第一个冶金工业基地,从而为俄国奠定了初步的工业基础。

    经过了一番努力,俄国终于强大起来了,到一七二一年同瑞典缔结和约时,俄国已经占领了波罗的海里加湾、芬兰湾、卡累利阿的一部分,以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波罗的海沿岸广大地区,成为了欧洲的一个强国。

    一七一○年十月,俄国枢密院尊称彼得一世为“大帝”和“祖国之父”,并将俄罗斯的国号改称为“俄罗斯帝国”。一七二四年秋,彼得在视察拉多牙运河途中染疾病倒。次年一月二十八日,在彼得堡去世。

    不可一世的女王——叶卡捷琳娜二世

    “要是我能够活上两百岁,整个欧洲必将置于俄国统治之下。”

    “我这个德意志公主,两手空空来到俄国,却为俄国赢得了克里木和波兰,打通了黑海出海口。”

    这两句“豪言壮语”出自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她完全有资格说这两句话,她是继伊凡四世、彼得一世以后在俄国历史上统治最久的沙皇,也是继彼得一世之后被俄国贵族授予大帝称号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位沙皇。

    为什么一个德国的公主,却成为俄国的沙皇呢?事情还得从彼得大帝说起。他打败瑞典攫取了波罗的海沿岸广大土地之后,企图获得整个海域的控制权。当时,波罗的海沿岸最大的国家就是德国,彼得为了拉拢德国,就把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了德国的一个亲王。彼得死后,许多人争夺皇位,最后由他的小女儿做了沙皇。可是这个女沙皇没有儿子,就到德国去把姐姐的儿子领来做自己的儿子,取名彼得三世。彼得三世到俄国来做皇太子时,也把未婚妻带了来,她是德国贵族的公主,名叫索菲亚。因为彼得大帝的姐姐也叫索菲亚,所以就给这个德国公主另取了一个俄国名字——叶卡捷琳娜。

    叶卡捷琳娜机智、伶俐、勤勉好学、功名心很强。她来俄国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皇位。但是,通向皇位的道路并不平坦。婚后不久,她母亲因卷入宫廷纠纷而被赶出俄国。从此,她失宠了,经常受到女皇的奚落和丈夫的毒骂。宫廷里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气氛和追求皇位的勃勃野心,使她在逆境中形成了虚伪狡诈和凶狠残暴的性格。一七五四年,她生了保罗,即后来的保罗一世,得了一笔十万卢布的进款。她用这笔钱,收买人心,培植亲信。

    一七六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女皇叶丽萨维塔病故。彼得三世即位。叶卡捷琳娜一看时机已经成熟,通过情夫格·奥尔洛夫兄弟在近卫军官中活动。她在向英国大使馆借款时,透露了“我或者成为皇帝,或者死亡”的意图。

    彼得三世智力低下,不爱学习,在俄国十八年,还讲不好俄语。身为俄国沙皇,却一心为敌国普鲁士效劳,损害俄国利益,引起俄国贵族的不满。

    一七六二年六月二十八日凌晨,叶卡捷琳娜在奥尔洛夫兄弟的帮助下,依靠近卫军发动了宫廷政变,逮捕了即位只有六个月的彼得三世。

    “皇后陛下,我们十八年的夫妻,难道您忍心让我去见上帝吗?”彼得三世跪在叶卡捷琳娜二世面前求情。

    “我没有什么话说。”叶卡捷琳娜冷冷地说。

    “陛下,我愿意放弃皇位,尊奉您为女皇。只求您饶我一条小命。”彼得三世痛哭流涕。

    “你们去处理吧!”叶卡捷琳娜不耐烦地向奥尔洛夫兄弟说,转身走了。

    不久,彼得三世被杀。于是,三十三岁的叶卡捷琳娜踩着丈夫的尸体,登上俄国皇帝的宝座,成为叶卡捷琳娜二世。

    上台伊始,叶卡捷琳娜二世深知休养生息的重要。对外,她撤销了彼得三世出兵丹麦的决定,并对法、奥两国表达了友谊和良好祝愿,希望同欧洲各国保持和平;对内,她依靠贵族,宣布自己是俄国的“第一号地主”,采取了一系列维护贵族特权,加强贵族专政,巩固农奴制度的措施。时机一旦成熟,条件一旦具备,她就疯狂地发动侵略战争。在她三十四年的沙皇生涯中,先后发动了六次对外战争。打败了土耳其,攫取了黑海沿岸的大片土地;打败了波兰,并同普鲁士、奥地利一起瓜分了波兰的全部领土。使俄国的版图由一六四二万平方公里,扩大到一七○五万平方公里,增加了六十三万平方公里。临死的时候,她还念念不忘领土的扩大,有气无力地说:

    “我要建立一个包括六大都城的大帝国,它包括彼得堡、莫斯科、柏林、维也纳、君士坦丁堡、阿拉斯特罕……把我的孙子取名为亚历山大吧,让他像古希腊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一样,建立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大俄罗斯帝国!”

    一七九六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因突然中风,死于沙皇村(今普希金城),终年六十七岁。

    农民沙皇——普加乔夫

    一七七三年九月的一天,在辽阔的伏尔加草原上,聚集了数百名哥萨克人,他们围住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哥萨克人,听着这位哥萨克用雄浑的嗓音在演说:

    “乡亲们,我就是沙皇彼得三世!”

    说着,他用刀剖开自己衬衣的前襟,露出前胸,指着胸前的伤疤说:

    “这就是沙皇的标志!我宣布,所有的耕地、森林、牧场、池塘,都统统属于人民!把自由还给人民!解放农奴!”

    停顿了一下,看着热情高涨、越来越多的哥萨克人,他接着说道:

    “我以天地为家,以山川为伴。只要哥萨克人帮我夺回皇位,我就封哥萨克人为特等臣民!”

    听众们纷纷表示效忠他,他一下子就组织了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发动了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农民大起义。

    这位号召起义的“沙皇”不是别人,乃是普加乔夫。他一七四二年出生于顿河沿岸齐莫维斯克镇一个贫穷的哥萨克家庭。十八岁时被征兵到波兰打仗,又参加过对土耳其的战争。由于作战勇敢,被提升为上尉。后来,因为生病,获准回乡,成为顿河、叶克河之间的一个“流浪的哥萨克”。流浪期间,他亲眼看到俄国农奴和矿工们的重重苦难。这时,哥萨克中流传着一个传说,说沙皇彼得三世没有死,还流落在民间,人们寄希望于他来领导农民推翻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残暴统治。因此,普加乔夫借沙皇彼得三世的名义起义。

    普加乔夫率领起义队伍沿着叶克河向上游进发。沿岸城乡人民和士兵纷纷杀掉官吏,投奔起义队伍,义军迅速扩大到几千人。乌拉尔工厂的工人还送来了几门大炮,更增加了义军的声势。普加乔夫在别尔达村设立了大本营,成立了军事领导机构。他发布诏书,宣布给人民以永远自由,解放农奴,免除其赋税和兵役,赐给土地。他还宣布所有的地主都是罪犯,号召农民起来消灭他们。

    叶卡捷琳娜二世急忙派卡尔将军率领三千五百人前往镇压,但在奥伦堡城下被普加乔夫打得落花流水,卡尔侥幸逃生。之后,普加乔夫又击溃了另一支前来镇压的沙皇军,俘获三十名军官,并把他们全部绞死。到一七七三年底,普加乔夫的队伍已经发展到了三万余人。

    这时,叶卡捷琳娜二世感到了恐慌,她草草地结束了同土耳其的战争,抽调大批兵力,来对付普加乔夫。一七七四年三月二十二日,政府军总指挥戈利采恩公爵率兵五万,外加地方武装三四万人,围剿普加乔夫起义。战斗在塔季谢夫城堡展开。战斗进行得非常惨烈。政府军先用四百门大炮连续三天轰击城堡,使义军损失惨重。虽然义军奋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塔季谢夫城堡失守了。

    普加乔夫率余部一万多人转战到乌拉尔采矿区,夺得兵工厂和一批铜炮,还得到一些炮手,并且吸收这一带的游牧民参战。起义军把前来围攻的政府军击溃了。

    一七七四年五月六日,普加乔夫起义军攻占了马格尼特堡。十九日,又攻占了特罗伊茨克。但两天后遭到伏击,损失了全部炮队,被迫向伏尔加河流域转移。到六月十二日,起义军攻占了喀山城。

    当时莫斯科兵力空虚,叶卡捷琳娜非常恐慌,打算迁往里加。但普加乔夫却错误估计了形势,没去进攻莫斯科,而是率兵南下,指望到顿河哥萨克聚居区建立基地。八月,普加乔夫的军队开到察里津。政府军的大兵团随后赶来,并在萨尔克科夫击败了起义军。起义军只好东渡伏尔加河,进入南部草原。起义队伍几经挫折,所剩已不足五十人。

    沙皇政府悬赏缉拿普加乔夫:活捉到的赏卢布五万,带来尸体的赏三万卢布。一七七四年九月十四日,普加乔夫在大乌晋河东岸因叛徒出卖,被俘送交政府军。

    一七七五年一月十日凌晨,莫斯科城里筑起一座高高的断头台,断头台两边是两只绞刑架。许多贵族都来观看处死起义军的首领。普加乔夫被戴上脚镣手铐装在木笼里运到莫斯科。他被送上了断头台,接着又被肢解、焚尸。他的许多战友被流放、绞死。

    一场俄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农民革命被扼杀了。但是,普加乔夫的英雄业绩,至今还在俄罗斯人民中流传着。俄罗斯伟大的诗人普希金还以普加乔夫起义为素材写作了小说《上尉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