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明的源头——爱琴文明

    人神共舞的希腊神话

    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古希腊人以其勤劳、智慧和丰富的想像力,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早期的希腊文明更多的以神话的形式流传下来。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人神共舞的多彩世界。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曾说过“神充斥一切!”他指出古希腊人几乎都认为世界是由神癨创造的。希腊人就是在对神的崇拜、描绘中不断创造和发展自己文化的。没有一幢房子里没有祭奉神癨的场所,没有一天,没有一次集会不带对神癨的问候。每一次欢乐、每一次烦恼,无论是幸福的欢呼或者痛苦的颤抖都会感到神癨就在身边。神话是神癨般英雄的传说和形象,是古希腊民族精神的产品,是希腊人崇尚勇敢、正义、美好的精神追求。

    最早的神癨形象来源于古希腊人对自然的思考和崇拜,因此这时的神是与自然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主管各自领域,如海洋女神、水泽女神、森林女神等。

    随着人类生活的复杂化,古希腊神话中又增加了对社会秩序的追求,对神癨进行了人性化改造。在《荷马史诗》中,神不仅有了人的形状,而且像人一样有欲望,能感觉饥饿,要睡觉,会生病并且有纷争。荷马这样描绘神的世界:众神之神宙斯是神也是人的最高主宰,他的妻子是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月亮和狩猎女神阿可忒弥斯,爱情与美貌女神阿佛洛狄忒,太阳神阿波罗,战神阿瑞斯,神癨使者的亡灵接引神赫耳墨斯等。他们主管人的世界。宙斯的一个兄弟哈得斯,主管阴界灵魂。他们生活在奥林匹亚山上,执掌世界的权柄。

    为限制神癨的权力,古希腊神话中还有一批难以捉摸的妖魔势力。如表示命运和造化的摩伊拉和阿埃萨。他们和神的冲突其实反映了人世间正义和邪恶的斗争。

    alt

    神是全知而又无处不在的,如果不遵从神的旨意就要受到惩罚。西绪福斯是一个暴君,死后被罚在地狱把巨石推上山顶。每当他把巨石推到山顶时,巨石就会自动滚落回去。如此反复,循环无终。坦塔罗斯也是一个有罪的国王。他把自己的儿子剁成碎块,烹成佳肴供神癨享用。宙斯大怒,罚他站在水中,水深至下巴。当他张口喝水时,水就减退;头上悬着挂满新鲜水果的树枝,但他想吃水果充饥时,树枝就自动升高。

    神癨们还参与到人的生活中,甚至幻作人形,帮助正义的英雄取胜。雅典娜就直接帮助奥赛罗打败了敌人。

    希腊神话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不断融入时代的精神追求。它塑造着一个历史时代,又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希腊神话的主题大都是英雄的创举和折磨,是各种命运和遭遇。追求理想、荣誉,用美化的形象描述社会,体现了希腊人的精神追求。希腊神话经历了时代变迁和历史风云,几乎成为希腊乃至欧洲一切文学和艺术活动的基本素材。它从传说进入诗歌,又从诗歌进入故事,从故事进入戏剧,贯穿希腊历史,并在罗马文化中生根落户,成为全欧洲的文化宝藏,成为艺术再创造的源泉。

    克里特文明

    爱琴文明是指爱琴海地区以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为代表的早期奴隶制文明,又称克里特——迈锡尼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开端。

    十九世纪以前,人们都认为古希腊文明就是欧洲文明的源头。把《荷马史诗》中描述的克里特文明看做是诗人的想像和传说故事。直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人们按照史诗的描写进行了考古发掘,惊讶地发现:欧洲文明还有更早的源头,《荷马史诗》是历史的再现。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统治克里特岛的国王叫米诺斯。他建造了一座有无数宫殿的迷宫,里面养了一头米诺牛。为了供养它,国王要求希腊雅典每年进贡七对青年男女,让凶恶的米诺牛在迷宫里吃掉。

    雅典国王的儿子特修斯决心为民除害。他要求父王让他去杀掉米诺牛。特修斯到达克里特后,米诺斯的女儿爱上了他。她为保护特修斯,送给他一把剑和一个线团。特修斯进入迷宫后,把线头系在宫门上,向迷宫深处走去。他奋力抓住米诺牛的角,一剑刺穿它的心脏。然后带着伙伴们,沿着线顺利地走出迷宫。胜利的特修斯带着公主登上了回国的大船。临行前,雅典国王爱琴与儿子约定,胜利了将黑色的船帆换成白色的。兴奋的特修斯忘了换帆,船乘风一直驶回雅典。几天后,翘首以待的爱琴国王远远地看见挂着黑帆的船回来了。他以为儿子已经殉难。悲痛之下,老国王跳海自杀了。为了纪念这位国王,人们就用他的名字为这片海域命名,称为爱琴海。

    英国学者伊文思读着动人的诗篇,决心去克里特岛进行考古发掘。一九○○年三月,伊文思在克里特岛北部克诺萨斯山冈上找到了米诺斯宫殿的遗址。伊文思因证实爱琴文明而获得巨大的荣誉,并在此后三十年一直致力于克里特文明的研究。

    根据考古资料,早在远古时期,克里特岛就已有居民生息。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左右,进入金石并用时代,出现类似城堡的建筑。大约公元前二○○○年,克里特岛进入青铜时代,在北部的诺萨斯和南部的法埃斯特出现了早期的奴隶制城邦。这些城邦的王宫建筑雄伟,展现了克里特文明的高超建筑技艺和雕刻、绘画技巧。

    米诺斯王宫是一组宏伟复杂的建筑群。一点六万平方米的王宫依山而建,宫门和庭园之间由石梯相连。中央是一个长方形的庭院,四面环绕着国王宝殿、王后寝宫、有宗教意义的双斧宫以及其他楼房、贮藏室等。王宫共有三层,还建有地下室。复道、阶梯、长廊曲折相通,千门万户,宫室交错,确实很容易迷路。难怪称为迷宫。

    迷宫的墙壁上,绘着栩栩如生的壁画。虽然历经三千年尘封土掩,依然色彩艳丽。两只鹰头狮身怪兽昂首伸爪,男子捧着金银器皿,妇女们穿着镶宽边的长袍,体态轻盈,形态逼真。可以想像当年美酒盛筵,纵歌欢舞的场面。

    王宫最漂亮的地方是王后的寝宫,地面铺着光洁的石地板,墙上绘着彩禽,在林间起舞,蓝色的海豚和五颜六色的飞鱼掠过碧波。

    据考证,公元前十五世纪末,希腊人中的阿该亚人渡海入侵,洗劫了米诺斯宫,把许多艺术珍品运回自己的国家,还带走了大批工匠。从此克里特岛的文明迅速衰落。但克里特文明的火种却在希腊半岛继续传播,爱琴文明最终被希腊文明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为人类文明发展重要的源泉。

    希腊城邦

    公元前八至十六世纪,随着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的衰落,希腊文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希腊本土地区——希腊半岛。

    这时,希腊半岛正处于氏族社会解体过程中。铁器广泛使用,农业、手工业、航海贸易飞速发展,加剧了社会阶级分化。氏族贵族为加强自己的统治,开始建立暴力机关,希腊各地开始形成奴隶城邦国家。城邦国家一般以一个城市为核心,统治周围的农村公社。奴隶主贵族集中在城市里,奴隶在农村为奴隶主耕作农田。当时希腊各地先后建立了二百多个国家。较为著名的有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的米利都、以弗所,南部希腊的斯巴达、科林斯,中部希腊的雅典、底比斯等。

    希腊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小规模的城邦面临“人口过剩的压力”,而且随着航海贸易的发展,城邦的工商业贵族迫切需要开辟海外原材料和商品市场。希腊城邦开始了著名的“大殖民”活动。大殖民活动的范围主要包括黑海和地中海部分地区。这里恰好是希腊和西亚地区贸易的交通枢纽。建立臣服于自己的城邦,不仅可以拓展海外发展空间,也有利于保护贸易安全,进而获得航海贸易的控制权。

    希腊殖民者,仿照本土的制度在地中海、黑海、爱琴海,甚至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建立了一系列的城邦国家。比较重要的有西西里的叙拉古、麦加拉,南意大利的尼亚波里、他林敦,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拜占庭等。

    在拓展海外殖民地的同时,希腊本土也不断爆发城邦战争。各城邦互相结盟、征战以获得更多的土地或主导权。

    在伯罗奔尼撒半岛,斯巴达逐渐成为最强大的国家。斯巴达非常重视军事训练,因此有很强大的军事实力,不断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公元前五四六年,斯巴达军和阿哥斯军在塞里亚提斯平原展开激战。斯巴达人佯装抵挡不住,接连丢了三座营寨。阿哥斯国王以为打败斯巴达的机会来了,命令部队迅猛追击。一位将军劝说道:“斯巴达人向来勇猛顽强,现在却轻易败退,恐怕要使诡计。”但国王已经被击败斯巴达的狂喜冲昏了头脑,哪里听得进去。就在阿哥斯轻敌冒进时,斯巴达勇士已从两翼快速包抄,切断了阿哥斯的退路。号声、鼓声震耳欲聋,斯巴达军队从四面杀来。昨天不堪一击的兵士转眼就变成以一当十的雄狮。这一仗彻底击败了阿哥斯,阿哥斯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城下之盟,割让塞里亚提斯平原,放弃了对伯罗奔尼撒东北部的霸权。斯巴达以武力威胁其他城邦,建立了“伯罗奔尼撒同盟”,成为南部希腊的霸主。

    而在中部希腊,雅典经过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成为阿提卡半岛最强大的国家。

    但这时,希腊城邦遭遇了来自波斯帝国的威胁。为争夺海上霸权和对黑海地区的控制,双方进行了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希腊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进入全盛时期。

    赶走了强敌,又到了兄弟相争的时候了。雅典和斯巴达又展开了长达十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双方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虽然斯巴达取得了至高的霸权,但战争已使希腊走向衰落。

    公元前三三七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征服北部希腊后,在科林斯召开希腊各城邦会议,马其顿成为希腊的盟主,确立了在希腊的统治地位。希腊奴隶制城邦时代宣告结束。

    男子汉的国度——斯巴达

    斯巴达是古希腊最强大的城邦国家,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拉哥尼亚平原上。南面临海,其余三面高山环绕。

    斯巴达是著名的尚武之国。他们把生产劳动交给奴隶(希洛人),平均每七个希洛人养活一个斯巴达人。斯巴达人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军事活动中。他们要把每个男子都训练成骁勇的斗士,把每个妇女训练成养育勇士的母亲。整个斯巴达就像一座大兵营。

    婴儿出生的时候,父母不是用水而是用烈酒给他洗浴,如果婴儿抽风或晕死,就毫不犹豫将他丢弃。活下来的婴儿再抱到长老那里检查,如果长老认为婴儿不够健康,就要把他扔到山谷里去。斯巴达人认为只有健壮的婴儿才能成长为百折不挠的勇士。

    活下来的婴儿既是幸运也是不幸,因为还有更残酷的事情等着他们呢。

    七岁以前,孩子由父母抚养。他们不给孩子吃精美的食物,教育他们知足、愉快,不吵闹,不惧怕黑暗和孤独。

    年满七岁的孩子必须离开父母,编入少年团队。少年团队对读书写字要求不高,主要教儿童模仿成年男子的作战和争论的方式。成年人担任的队长训练孩子们服从和忍耐,教练指导军训时,总是刺激孩子们的虚荣心,竭力把训练变成真正的殴打。没有人甘愿认输,弱者在斯巴达战士中是没有地位的。

    为了考验儿童肉体的忍受力,每年敬神节时,都要对儿童进行鞭打。孩子们跪在神像前,任凭皮鞭劈劈啪啪打在身上,不许哭喊、求饶,更不许躲避、逃跑。据说一个斯巴达男孩在上学路上捉了一只狐狸,藏在衣服里面。上课时狐狸又抓又咬。可他咬紧牙关不动声色,直到被狐狸活活咬死!大家不仅不感到悲伤,反而,齐声赞扬!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斗士的训练更加艰苦。夏天他们头顶烈日,赤脚穿山越岭;冬天只穿薄薄的衣服涉水、行军,晚上就睡在干草上。他们的食物既少又差,根本吃不饱。目的是让他们能忍受饥饿,并迫使他们培养“谋生”的能力——偷窃。而斯巴达军队出征很少需要什么粮草,不论走到哪里,只要需要,就地巧取豪夺就够了。

    为了仿效男子汉不讲废话的品行,少年们要像石像一样沉默。只有长官向他们问话时,才用最简洁的语言回答。斯巴达人认为,雄辩滔滔于事无益,不如实际行动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斯巴达少女虽然不住进兵营,但也需练习赛跑、投掷和格斗。她们锻炼体质和意志,是为了养育下一代,鼓舞丈夫和孩子们奋勇进取,建功立业。一个妇女教训儿子说:“别埋怨剑太短,你向前一步,剑的长度就足够了。”另一位母亲送给即将要出征的儿子一面盾牌,叮嘱道:“拿住它,否则就躺在上面!”就是要儿子要么消灭敌人凯旋而归,要么英勇战死,让别人用盾牌抬着尸体回来。

    男子二十岁完成基本的训练,开始真正的军人生活。练习各种作战技能,演练阵法。为训练实战本领,斯巴达人定期屠杀希洛人。通过严格的军事化生活,斯巴达人组建了最强大的军队。他们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建立了霸权,在希波战争中功勋卓著,又通过伯罗奔尼撒战争,打败了雅典,成为希腊的盟主。

    但斯巴达人的训练是残酷的,是对人性的扭曲。战争,杀人与被杀成了斯巴达人惟一的生活目的。没有文化、艺术的生活在今天看来是多么单调乏味啊。不过,斯巴达人坚忍、团结、勇敢的品质和必胜的信念,确实是一个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否则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落后还是小事,恐怕若干年后连自己的名字都只能到历史书里去找了。

    梭伦改制

    雅典是公元前六八二年在阿提卡半岛建立的希腊城邦。雅典形成之初,氏族贵族完全垄断政权,雅典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没有任何国家权利。因此,平民与贵族的矛盾非常突出,国内接连发生动乱,更严重的局面一触即发。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年轻的诗人登上了雅典的政治舞台,他就是梭伦。

    梭伦出身于贵族家庭。年轻时一边经商,一边游历,增长了见识,与哲学家泰勒斯等人被誉为“七贤”。

    当时,雅典的萨拉米斯岛被邻邦墨加拉占领,雅典几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统治者为掩饰自己的无能,颁布一条禁令:任何人都不能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提议争夺萨拉米斯岛,违者处死。

    梭伦不能忍受丧失国土而又懦弱无为的耻辱。他假装疯癫,到广场上吟诵诗篇:

    “萨拉米斯啊,我们美丽的家园,它那样富饶,让我们留恋!让我们向萨拉米斯进军,向敌人宣战!让我们收复宝岛,雪洗雅典人的耻辱!”

    激昂的诗篇唤醒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在广大公民的强烈要求下,丧权辱国的法令取消了,梭伦被推举为军事指挥官,收复萨拉米斯岛。

    萨拉米斯的胜利,展现了梭伦出色的军事才能,使他声望大增。公元前五九四年,平民、工商业奴隶主推举梭伦为执政官。

    梭伦看到雅典旧体制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灾祸降临到每个家庭,高高的院墙也无法阻挡”“这伊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陷于绝境”,便下定决心改革雅典政治。

    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四点:

    (1)颁布“解负令”。取消自由人的一切公私债务,归还一切因债务而抵押的土地,解放因债务沦为奴隶的自由民,禁止一切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保护了自由民。

    (2)以财产的数量为依据,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确立各个等级的权利和义务。提高了新兴贵族的地位。

    (3)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设立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削弱了贵族议会的权力。

    (4)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奴隶制工商业的措施。

    梭伦改革改善和提高了自由民的经济地位,使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地位得到确立和保障,扩大了雅典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基础,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使雅典开始走向奴役外族奴隶的道路,也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梭伦的改革是不彻底的,他根本上还是贵族利益的代表,不可能更多的满足平民的要求。因而广大平民对他感到失望。被侵犯的贵族更是视他为大逆不道,不断攻击、诋毁他。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梭伦被迫离开祖国,到埃及、塞浦路斯、小亚细亚等地游历达十年之久。在小亚细亚,吕底亚国的国王热情地接待了梭伦。国王骄傲地带梭伦游览了他富丽堂皇的王宫。梭伦对国王的夸耀并不感兴趣,他诚恳地对国王说:“富有并不代表幸福。要想拥有长久的富有和幸福,您必须改革国内不合理的制度。否则,你醉心的这一切将不复存在。”国王越听梭伦的话越不高兴。最后,竟将梭伦拒之门外,宣布他是不受欢迎的人。没过多久,这位骄傲自大的国王成了波斯人的阶下囚。他深深后悔没有听取梭伦的改革建议。

    梭伦回国后,隐居在家从事著述和研究,想把他的见闻用诗歌和寓言的形式记录下来。可是,梭伦没有能完成他的计划。约公元前五五九年,这位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人溘然长逝,他的骨灰,撒在他为之战斗过的萨拉米斯岛上。

    梭伦去世后,雅典又经历了一段僭王政治时期(僭王是通过政变夺取政权的统治者),公元前五○九年,新当选的执政官平民领袖克利斯提尼,继承了梭伦民主改革事业,进一步扩大了雅典的民主力量。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最终确立,为雅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奥运圣火点起来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差不多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事情了。“更高、更快、更强”,“重在参与”更是为人乐道的格言。但你知道奥运会是怎样产生的,它最初是什么样子吗?这里还有几段动人的传说。

    古希腊伊利斯国有一位美丽的公主,她在海边游玩时遇到了海神之子珀罗普斯。珀罗普斯倾慕公主的美貌,公主爱恋珀罗普斯英俊英武。两个年轻人堕入爱河。可伊利斯国王不答应这件婚事,他还想把女儿嫁给邻国国王以换取一片土地呢!于是,他假意要考验珀罗普斯的本领,要和他赛车。

    这一天,奥林匹亚山下阳光明媚,清风徐徐。珀罗普斯可不知道国王的毒计,满心欢喜想取得比赛的胜利,好娶公主为妻。比赛开始了,双方的马车越跑越快,珀罗普斯稍占上风。国王看机会来了,举起长矛刺来。谁知他的马车恰巧轧到一块石头上,车子一倾,没刺到珀罗普斯不说,自己也掉下来摔死了。两位年轻人终于喜结良缘。结婚时,举行的赛车和赛马活动,就成了奥运会的开端。

    还有传说说,奥运会是由宙斯夺得最高统治权后,举办盛大庆祝赛会发展来的。也有人说,宙斯的儿子赫拉克利斯是个智慧勇敢的小伙子,他为了成为天神,做了十二件大事,打败了许多天神。为了庆祝自己成为天神,赫拉克利斯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举办了格斗、赛马等活动。这种活动后来发展成了奥运会。

    这当然只是美丽的传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真正起因,是出于战争和狩猎的需要。在古希腊城邦,每个男性公民都是战士,为了增强战斗力,他们都很重视身体锻炼和各种技能的训练。召开运动会,应该是检验训练成果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学者普遍认为,最早的奥运会是在公元前七七六年举行的。因在奥林匹亚山下举行而得名。

    古希腊非常重视奥运会,运动会开始前和进行期间要有一至三个月的休战期,各城邦不得互相进攻,违反的要付巨额罚款,并遭到各城邦共同的反对。

    古代奥运会裁判员的权力很大,只有那些威望高、名誉好的人才能担任。每个人都把这项工作当做极高的荣誉。他们身披紫色的长袍,头戴月桂花冠,手执法鞭,执行裁判和组织工作。裁判员执法公正严明,为了避免嫌疑,在赛会结束前不拆看任何信件。

    参加竞赛的人要在伊利斯集训一个月,集训期间一律素食。经过考核,裁判员把考核及格者的姓名写在板上,放到奥林匹亚最醒目的地方。中选的人参加运动会不仅是权利,也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如果拒绝参赛,要交罚金,而且名誉扫地。这对崇尚荣誉、尊严的希腊人当然是最严厉的惩罚。

    竞赛通常在六月底、七月初举行。各城邦的公民从四面八方赶来,为本邦运动员加油、喝彩。没有战争阴影笼罩的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兴高采烈。因此,当时人们也称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和平节”。

    奥运会的第一天不安排赛程,而是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只允许成年男子参加。祭拜主神宙斯和其他神癨后,竞技者自报姓名与国家,向神宣誓保证不使用违禁手段取胜。裁判员也会向神宣誓公正履行职责,然后当众询问竞技者:“你们是希腊人吗?你们是自由人吗?你们的品行是否端正?”竞技者必须如实回答。如果观众认为竞技者不合格,可以向裁判员提出。从这个过程我们就能知道,只有希腊城邦有公民权的自由人,并且品行良好,才能参加运动会。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差别和道德要求。

    运动会的项目都是和军事技能紧密相关的。大致分为武技、赛跑和五项竞技三大类。武技有摔跤、拳击和格斗。因为规则非常简陋,限制性的动作非常少,因此,比赛往往成了一场真正的战斗,选手常受重伤甚至被当场打死。

    跳远、赛跑、摔跤、掷铁饼、投标枪合称为五项竞技。古希腊遗留下来的十五个铁饼,其直径约十五至二十三厘米,重量约三至九磅不等。现代使用的铁饼的大小与重量,就是取这十五个铁饼平均值确定的。

    古希腊人欣赏体现健美的形象,从第十五届奥运会起,竞技者必须脱得精光才能参赛。不过不必紧张,当时奥运会只允许男子参加,女子连入场观看都不允许,偷看要受处罚,甚至被扔进山谷。所以绝不会“有伤风化”。后来,在奥运会结束后的几周内,在奥林匹亚专门为女子举办赫拉运动会。“掷铁饼者”塑像是保存下来的古希腊艺术珍品,反映了当时运动员的健美体魄。

    当时赛跑可不像现在这样轻松,选手要全副武装参加比赛。身披铠甲,手持盾牌,就像冲锋陷阵一样。

    竞赛的优胜者获得极高的荣誉,被授予橄榄枝编成的花冠,象征吉祥、和平、幸福。后来又加上一枝象征健康与勇气的棕榈叶。优胜者给城邦带来荣誉和喜庆,也获得城邦人民的赞誉和尊敬。连续三次荣获冠军的,可在奥林匹亚塑像。

    但举行运动会只是增加了解和交流的机会而已,不能指望它直接带来和平。公元前五世纪,雅典和斯巴达为争夺希腊盟主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后,古奥运会时断时续,到公元四世纪末,被罗马征服者禁止。

    十九世纪末,法国人顾拜旦奔走呼号,倡导举行世界性的奥运会,增进国家地区间的了解,加深友谊,促进和平。一八九四年,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以后每四年一次,规模越来越大,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更加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成为最重要的体育盛会。举办城市各显神通,力求把奥运会办得更有特色,更具魅力。不过,从奥林匹亚采集圣火种,经过传递,点燃主会场的火炬,升起象征五大洲团结的五环旗,是现代奥运会必须举行的仪式。

    熊熊圣火燃起来,奥运五环旗飘起来。人类正努力发扬奥运精神,高举“和平、友谊、进步”大旗,共同创造美好明天。

    从马拉松到温泉关——希波战争

    公元前五六世纪,希腊城邦进入全盛时期,在小亚细亚沿岸和黑海地区建立了许多附属城邦。希腊的强大与扩张,与波斯帝国产生了尖锐的冲突,为争夺海上贸易控制权,爆发了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

    公元前五○○年,波斯国王镇压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米利都人起义,对雅典支持米利都怀恨在心。公元前四九二年,大流士以此为借口,率军远征希腊,拉开了希波战争的序幕。

    大流士采取水陆并进的战略,但海军遭遇风暴,大部分船只沉没。陆军在色雷斯受到当地居民的阻击,无法前进,只好无功而返。

    大流士又派使者到希腊各邦索取“水和土”,意思是让希腊人投降。有些城邦屈服了。但雅典人把波斯使者扔下悬崖,斯巴达人逼迫波斯使者跳井,让他到井里去取水和土。大流士非常愤怒,公元前四九○年,他派大将达提斯再次远征希腊。

    波斯舰队浩浩荡荡横渡爱琴海,在雅典东北马拉松平原登陆,准备南下进攻雅典。雅典立即派长跑能手斐力披第斯向斯巴达求援。但斯巴达人认为这是雅典与波斯争夺海上霸权,与斯巴达利益关系不大。于是借口按风俗要到月圆时才能出兵。雅典内部也发生了争执,最终主战派占了上风,他们决心独自抗击波斯。

    alt

    雅典军队很快组织起来了,米尔提亚斯被推举为最高指挥官。他率领一万名雅典士兵和领邦普拉提亚的一千名援兵,准备出征。他高声呼喊:“希腊将保持自由,还是被套上枷锁,取决于你们的战斗!”士兵们齐声高呼“为自由而战”。

    米尔提亚斯根据波斯人擅长中距离密集齐射和平原作战的特点,布置兵力。比较弱的一面吸引敌人,两翼重兵突袭冲击敌阵。希腊士兵高举盾牌,冒着箭雨,奋不顾身杀入敌群,波斯弓弩手没了用武之地,双方展开激烈的肉搏战。希腊人勇猛善战,波斯军很快溃退了,一路自相践踏,死尸横陈。这一仗,波斯损失四千六百多人,而希腊仅有一百九十二人阵亡。

    米尔提亚斯为了尽快把马拉松大捷的喜讯告诉雅典人民,又派斐力披第斯报讯。经过苦战的斐力披第斯已经多处受伤,但他欣然受命,脱下盔甲,跑向雅典。一路上斐力披第斯又渴又累,伤口还流血,但他不肯停歇,一直跑进雅典城,高呼“欢庆吧,我们胜利了!”但他自己没能和同胞共庆胜利,而是把生命献给了祖国。为纪念他,一八九六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增加了马拉松赛跑,赛程就是马拉松到雅典的距离,四十二公里又一百九十五米。

    马拉松会战后,希波双方都积极备战。希腊三十一个城邦结成联盟,以斯巴达国王为统帅。波斯也调集了更多的兵力和战舰于公元前四八○年,再次进攻希腊。

    波斯王薛西斯亲自率兵从陆路进攻希腊,波斯有二十万之众,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率领的希腊联军只有四千人,扼守希腊要冲温泉关。面对声势浩大的波斯军队,希腊联军中部分人胆怯了。他们对李奥尼达说:“太可怕了!波斯人射出的箭足可以遮住阳光。”李奥尼达淡淡地说:“很好!我们可以在阴凉下痛快地杀敌了。”将士们被李奥尼达镇定的情绪感染了,纷纷准备誓死报国。波斯人原以为希腊联军会被自己的阵势吓退,没想到希腊联军却战斗热情高涨,正在进行积极备战,于是波斯军向希腊联军发动了攻击。波斯人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猛烈的攻势,希腊联军奋力杀敌,经过三天激战,仍牢牢控制着阵地。后来,薛西斯在一个希腊叛徒的带领下,派一支部队抄小路绕到温泉关后,两面夹击。希腊联军司令李奥尼达,毫无惧色,率领将士杀入敌群,浴血奋战。李奥尼达身中数刀,但他依然挥舞大刀,奋勇杀敌。最后,一支冷箭让他失去了最后的战斗力,他倒下了。波斯士兵蜂拥而上,想抢走尸体前去邀功,不料希腊士兵用自己的身体将李奥尼达的尸体团团围住。直到最后一个希腊士兵被砍倒,波斯人才从尸堆中刨出李奥尼达的尸体。薛西斯恼恨异常,命人将李奥尼达的头颅割下示众,以发泄怒火。

    温泉关虽然失守了,但延缓了波斯进军速度,使希腊联军有更充分的时间备战。在萨拉米斯海战中,希腊海军巧用计谋,以少胜多,全歼波斯海军。陆军又在普拉提亚大败波斯,控制了战争主动权,取得了希波战争的胜利。

    那些战死温泉关的将士们,捍卫了希腊的尊严,因而得到了世世代代希腊人民的尊敬。人们在温泉关竖立纪念碑,铭记勇士们的功绩。直到今天,人们还能在希腊中部的温泉关的石碑上,看到古希腊诗人西摩尼为那些壮烈捐躯的斯巴达勇士撰写的诗句:“亲爱的过客,请告诉斯巴达人民,我们尽忠血战,为祖国献身于此!”

    哭泣的雅典——伯罗奔尼撒战争

    雅典和斯巴达是希腊两个最强大的城邦。希波战争胜利后,两国的势力都进一步得到发展。公元前四七九年,雅典与爱琴海以及小亚细亚的希腊诸城邦结成海上同盟,称为“提洛同盟”。在此之前,斯巴达已经组织了“伯罗奔尼撒同盟”。两大集团冲突不断,终于爆发了一场全面的战争。

    战争的导火索是在亚得里亚海东岸的小国伊庇丹努点燃的。公元前四三六年,伊庇丹努的民主派与贵族党发生冲突,争夺城邦的统治权。伯罗奔尼撒同盟国科林斯早就看中了这个富庶的城邦,派兵支援民主派。但这激怒了伊庇丹努的母邦科西拉,双方展开了激战。科西拉海军击败了科林斯舰队,取得了胜利。但为防止实力强大的科林斯卷土重来,向雅典请求支持。

    这时的雅典正春风得意,由于在希波战争中全力抗击波斯,它的地位、声望已经超过了老对手斯巴达。尤其是建立提洛同盟,使它取得了爱琴海的制海权,成为“海上君主”。科西拉地处交通要道,是通往意大利的必经之路,是雅典向西扩展势力的第一步。因而,雅典立即出兵科西拉,又使科西拉加入提洛同盟。伯罗奔尼撒同盟恨之入骨,伺机反攻。

    公元前四三二年,在科林斯的支持下,波提狄亚宣布脱离提洛同盟,雅典马上派兵镇压,把伯罗奔尼撒的援军也围困在城中。雅典还对另一个退盟的麦加拉采取制裁措施,禁止麦加拉商船出入盟国港口。

    雅典的强权行动,终于激怒了斯巴达。在同盟国的要求下,斯巴达派使团向雅典提出最后通牒:驱逐民主派领袖伯里克利,解除麦加拉禁令,从波提狄亚撤军。实质就是叫雅典无条件投降。风头正劲的雅典人当然不会答应,战争终于爆发了。

    公元前四三一年,斯巴达盟邦底比斯夜袭普拉提亚,三百名官兵遭到城内居民的痛击,全部命丧街头。斯巴达和雅典都派兵援助自己的盟友,双方展开了四年之久的苦战。

    擒贼擒王,斯巴达凭借陆军优势,派六万重装步兵入侵阿提卡,准备一举攻下雅典城。雅典首席将军伯里克利扬长避短,采取“坚壁清野,固守城池”的策略,把军民和财产转移到城中,据城坚守。同时派遣海军袭击伯罗奔尼撒沿海城邦。双方从战争一开始就力图破坏对方持久作战的潜力。大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昔日繁华的城市,只剩下断壁残垣,良田也变成了荒野。斯巴达围城一个多月,没有取得胜利,后方又频频告急,只好撤兵。同时,斯巴达又鼓动支援提洛同盟国家背叛雅典,削弱雅典的力量。

    第二年,斯巴达再次围攻雅典城。城内聚集了大量人口,许多人没有足够的食品,夜里就在街头露宿。脏乱的环境引发了可怕的瘟疫。瘟疫持续了两年之久,雅典四分之一的人民被夺去了生命,伯里克利也死于瘟疫。突如其来的灾难大大削弱了雅典的实力。

    在这艰难时刻,又是海军优势拯救了雅典的命运。雅典舰队夺取了海港派娄斯。派娄斯位于斯巴达美赛尼亚地区,是斯巴达的奴隶希洛人的故乡。雅典人乘机鼓动希洛人起义,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希洛人是斯巴达人口的十五倍,斯巴达的土地都由他们耕种。斯巴达的安全受到极大威胁,被迫向雅典要求和谈,但遭到拒绝。斯巴达只好采取进攻策略,扭转局势。

    真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斯巴达人在安菲玻里的战斗中取得了优势。他们联合叛离雅典的城邦将大批雅典军队团团围住。双方在都面临重大危机的时候,终于走到谈判桌前签订了《尼西亚和约》。第一阶段战事暂告结束,史称“十年战争”。

    但和平不是目的。和约签订后,双方虽然避免大的冲突,但敌对活动从未停止过。公元前四一五年,雅典派兵远征西西里,进攻叙拉古。由于将领意见不一,国内势力勾心斗角,雅典远军既没能一鼓作气攻下叙拉古,又没抓住撤军的时机,被源源不断赶来的斯巴达援兵围困在海港中。战斗十分残酷,舰船上、海水中、海岸边到处是厮杀的将士,鲜血染红了海水。三万多雅典将士命丧沙场,七千余名幸存者被俘后卖为奴隶,其中一千多人被囚禁在山谷里,悲惨地死去。

    远征军的覆灭,震惊了雅典。海陆军精锐丧失殆尽,盟邦也纷纷背离。雅典岌岌可危。

    分散在海外的海军余部接到雅典危急的消息,纷纷返航,保卫雅典。斯巴达也在波斯的帮助下,建立了强大的舰队。双方在赫勒斯语海峡展开决战。雅典海军轻敌导致全军覆灭,斯巴达全面封锁了雅典。

    雅典已丧失了全部战争资本,被迫接受屈辱的条件,拆毁城墙,不再建立海军,放弃大量海外领地,承认斯巴达为盟主。于是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场长达二十七年的战争被称为“伯罗奔尼撒战争”。

    但内战没有真正的胜者。战争对古希腊的经济、贸易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整个城邦陷入长期的动荡和危机之中,古希腊奴隶制从繁荣走向衰落。正是在这种局面下,北方新兴起的马其顿征服了希腊。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呀!

    照亮世界的思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人崇尚探索世界的奥秘,追寻世界的本源。从泰勒斯开始涌现出一批哲学家。在希腊由盛转衰的过程中,学者们更加深入思考,提出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奠定了古希腊哲学的基础。他们被希腊人尊称为“爱智者”,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前399年)出生于离雅典不远的阿洛佩凯。他的父亲是个石匠,母亲是个接生婆。苏格拉底从小鼻扁唇厚,个子不高肚子不小,父亲见他如此丑陋,认定他最终不过是个低俗的手艺人,所以一心想把他培养成一个手艺不错的石匠。但是,苏格拉底喜欢学习与思考。为了获取知识,他常常跑到雅典城的大广场上听演说家们高谈阔论。青少年时代他就熟读了荷马史诗和当时著名的作品,努力学习自然知识。三十岁以后,他深深忧虑古希腊社会现实,开始探讨与现实密切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并积极宣传自己的思想。雅典人经常看到他在市场、运动场或街头,面对公众滔滔不绝地演讲,同别人谈论战争、政治、友谊,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有人这样形容当时的苏格拉底:“这个鼻梁塌陷、衣冠不整的朴实的小个子,白天在街头巷尾与无业游民争执,晚上则洗耳恭听妻子的唠叨。”这时的苏格拉底已成了较有名望的学者。

    苏格拉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神安排的,研究自然界是亵渎神的。因此哲学应致力于伦理道德问题的探讨,引导人们过道德的生活。

    苏格拉底同别人辩论的方法非常独特。他不是猛烈抨击对方,而是从对方的基本观点出发,提出问题,直到对方自相矛盾。因此更令人信服。

    苏格拉底很幽默,富于忍耐力。传说他的妻子很霸道,经常对他大吵大闹。有一天妻子又开始了无休止的指责,苏格拉底悄悄出门躲避,怒火中烧的妇人从楼上泼下一盆冷水。苏格拉底浑身湿透却仍笑着对周围的人说:“我早知道,雷霆过后,必有暴雨。”

    苏格拉底并非是懦弱的人,他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期当过重装士兵。在战场上,他勇敢机智,曾获“勇敢战士”的光荣称号。在学术上,他坚定捍卫自己认定的真理。他坚持按法律规则审判被指控的人,敢于批评当权者的恶行。因而不论贵族派还是民主派都痛恨他。在他七十高龄时,他被以不尊敬雅典神灵,引外来神灵践踏雅典神坛,蛊惑上进的青年人的罪名投入监狱,并接受审判。

    在法庭上,苏格拉底慷慨陈词:“我是这个国家里最忠实的奴仆,我用毕生的精力在为这个国家的每位公民服务。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不能停止对真理的追求。虽然我现在站在被告席上,但我并不感到耻辱。我是一个活不多久的老头,但我是一个站立不屈的人。今天,我有可能被你们判处死刑。可若干年后,人们会牢记我的。而他们(控告苏格拉底有罪的人)却会因为邪恶和道德败坏而被处死。”最后,法庭判处苏格拉底有罪。苏格拉底对这一判决报以嘲讽的大笑。笑声激怒了法官,他下令将苏格拉底处以死刑。

    苏格拉底的学生坐在审判席下,强抑悲痛,飞快地记载了老师最后的“演说”。这部《苏格拉底的申辩》至今仍堪称声情并茂的佳篇,也是研究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重要资料。

    根据当时雅典法律规定,处死犯人的方法是赐以毒酒一杯,但在处死前关押的一个月中,法庭允许犯人的亲友探监。苏格拉底的学生和朋友买通狱卒,让他越狱,苏格拉底拒绝了。他坚决要遵守法律判决,不愿为求生而违反法律。

    当时有许多青年人天天去监狱探望苏格拉底,其中有位名叫克利托的青年问苏格拉底有无什么遗言时,苏格拉底回答说:“我别无他求,只有我平时对你们说过的那些话,请你们要牢记在心。你们务必保持节操,如果你们不按我说的那样去生活,那么不论你们现在对我许下多少诺言,也无法告慰我的亡灵。”说完他便起身去洗浴了。

    在苏格拉底即将被处死的那天晚上,他把自己的妻子和女儿打发开,而去同他的学生斐多、西米亚斯、西帕斯、克利托等谈论灵魂永生的问题。不久,狱卒走了进来,说:“每当我传令要犯人服毒酒时,他们都怨恨诅咒我,但我必须执行上级命令。你是这里许多犯人中最高尚的人,所以我想你绝不会恨我,而只会去怨恨那些要处死你的人,我现在受命执行命令,愿你少受些痛苦。别了,我的朋友。”说完泪流满面,离开了牢房。苏格拉底望着狱卒的背影说:“别了,朋友,我将按你说的去做。”然后他又掉转头来,和蔼地对那些青年说:“真是个好人,自我入狱以来,他天天来看望我,有时还跟我谈话,态度亲切。现在他又为我流泪,多善良的人呀!克利托,你过来,如果毒酒已准备好,就马上叫人去取来,否则请快点去调配。”克利托回答说:“据说有的犯人听到要处决了,总千方百计拖延时间,为的是可以享受一顿丰盛的晚餐。请你别心急,还有时间呢!”这时苏格拉底说:“诚然你说得对,那些人这样做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在他们看来,延迟服毒酒就获得了某些东西;但对我来说,推迟服毒酒时间并不能获得什么,相反,那样吝惜生命而获得一顿美餐的行为在我看来应当受到鄙视,去拿酒来吧。请尊重我的要求。”

    一会儿送毒酒的人来了,苏格拉底镇定自若,面不改色,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在场的人无不为将失去这样一位好友而悲泣。苏格拉底见状大为不悦,他说:“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呢?我为了避免这种场面才打发走家里的人,常言道: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请大家坚强点!”苏格拉底接着在室内踱了一会儿,说自己两腿发麻,便躺了下来。送酒的人走过来摸了摸他的身体,觉得已没有热气。突然苏格拉底又喃喃地说:“克利托,你过来,我们曾向克雷皮乌斯借过一只公鸡,请你不要忘记付钱给他。”说完,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合上了眼,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苏格拉底虽然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思想影响深远,是古希腊哲学的分水岭。他有多名学生成为古希腊哲学流派的创始人,其中柏拉图影响最大。

    柏拉图(公元前428—前348年)出生于雅典贵族家庭。柏拉图原名阿里克托利斯,因他身材魁梧,体育老师给他取了个绰号叫“柏拉图”,意为大块头。渐渐地,人们忘了他的真名,都叫他“大块头”。柏拉图的父亲一心希望儿子成为一名伟大的政治家,给他请了许多当时著名的老师。柏拉图二十岁时,拜在苏格拉底门下。此后,他跟随苏格拉底学习了八年,直到苏格拉底死去。

    柏拉图年轻时就反对德谟克利特的唯物论,认为它对贵族统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他没能力驳倒唯物论,便请几个掌握政权的朋友烧毁了德谟克利特的许多著作。

    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对雅典的民主政体更加不满,便出国漫游。他先到麦加拉,与那里的苏格拉底弟子们进行探讨,又曾在昔勒尼学习数学。在埃及,他认真考察了当地的等级制度,很受启发,在此基础上用对话体形式,写下了著名的《理想国》,描绘了他认为的最理想的世界图景。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柏拉图来到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向国王狄奥尼修一世鼓吹自己的思想。柏拉图希望由一位有智慧的“哲学王”统治国家,狄奥尼修一世只相信武力才能解决一切。失意的柏拉图只好离开。

    第二年,柏拉图了解到反对苏格拉底的人已经失势,就返回雅典,在阿卡米德开办“学园”,积极宣传自己的“理念论”,并按照他的政治哲学培养各方面的从政人士。有人称柏拉图的学园是一所“政治训练班”。

    后来,柏拉图又先后两次应邀赴叙拉古宣传自己的哲学和政治思想,都没有成功。有一次竟卷入叙拉古的宫廷斗争中,被押上一条斯巴达人的船,船员将柏拉图载到昔勒尼,押到奴隶市场上贩卖,幸而被熟人认出,付钱赎身,他才得以回到雅典。

    柏拉图晚年笔耕不辍,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著作,八十岁高龄时卒其天年。他创办的学园由弟子主持,代代相传,延续了数百年。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广泛传播,衍生出众多流派,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近代唯心论,都从这一思想源泉中汲取营养。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十七岁时就读于柏拉图学园,被柏拉图称为“学园的精英”。

    他曾受聘为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回国后,在吕凯伊昂创办学校。在自己的学园里,他建立了欧洲第一个图书馆。因他经常率领一群弟子在林阴道上散步授课,所以得名“逍遥学派”。

    亚里士多德创办了吕凯伊昂学园后,常带领学生们研究生物学。亚历山大国王也通令全国,凡捕到稀奇古怪的动物,都要送给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在与学生解剖生物时发现一条规律:越是高级的动物,它的生理机能越复杂。

    亚里士多德创造性地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当时已知的学科都做了深入探索,并开辟了逻辑学、动物学等新学科。他的著述有四百卷之多,包括政治学、逻辑学、经济学、文学理论和自然科学的多个学科,堪称百科全书,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写的《工具论》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逻辑学著作。

    亚里士多德反对老师柏拉图的“理念论”,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把世界发展归结为“四因说”,即质料因、动力因、形式因和目的因。强调事物都是运动和变化的。这在当时都是非常进步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提倡轻松愉快的教学方法。他带着学生到郊外,边散步边讲学。这对当时呆板的教学方法是一大冲击和革新,对后世也有积极影响。

    亚里士多德也有一些错误认识,比如他认为重的物体要比轻的物体下落更快等。但他总结并具有开拓性的思想成就,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具有显著地位。

    苏格拉底的死给亚里士多德的心理蒙上了重重的阴影。他曾经沉重的对学生说:“哲学家的结局往往是悲惨的!”最终,亚里士多德也没能逃过政治厄运。亚历山大大帝死后,雅典人疯狂反对马其顿的统治。亚里士多德作为亚历山大的老师,自然受到了牵连。幸好学生及时通风报信,亚里士多德逃过了雅典人的追捕,躲到家乡——卡尔喀斯城避难。第二年夏天,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在凄凉中死去。

    《荷马史诗》与《伊索寓言》

    古希腊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许多著作千载流传。《荷马史诗》和《伊索寓言》就是最具影响的两部文学作品。

    《荷马史诗》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著。记载了公元前十一至前九世纪的希腊历史故事,描述的都是希腊英雄传说。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

    《伊利亚特》描写了特洛伊战争的场景。巴比伦国王的妻子海伦是一个绝世美女,被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暗中掠走。两国因此爆发了战争。希腊联军在主帅阿溪里的率领下,节节胜利,包围了特洛伊城。但特洛伊城高墙厚,粮草充足,希腊人打了十年也没攻入城中。一天早晨希腊人拆毁了营盘,乘船返航。特洛伊人欢庆胜利,把希腊人遗留下来的大木马作为战利品拖入城中。哪里想到,木马中藏着希腊勇士。夜深人静时,他们爬出木马,打开城门,四处放火。希腊军立即转航攻入城中。特洛伊城陷国亡。从此,“木马计”就成了千古传诵的精彩故事。

    《奥德赛》则记述了伊色卡国王奥德赛在战争后历尽险阻回国的故事。

    希腊军队在特洛伊的屠杀触怒了天神,天神掀起巨浪,打翻了返航的希腊舰队。大多数将士淹死在大海中,只有奥德赛率领侥幸逃生的人在海上漂泊。他战胜了狂风恶浪,智斗吃人妖精,拒绝了女妖的诱惑,历尽千辛万苦,才回到家乡。这时,他已经在海上漂泊了十年。

    伊色卡的贵族都以为奥德赛已经死了,为取得王位,纷纷向奥德赛的妻子求婚。王后十分忠贞,她相信丈夫一定会平安回来,因此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些人因此霸占王宫,整日大吵大闹。

    奥德赛扮作老乞丐,和妻子、儿子相认,设下巧计,杀死了夺权的恶棍们,在神的帮助下打败了复仇的贵族,重新获得了王位。

    《荷马史诗》内容曲折离奇,语言丰富多彩,是人类文化的瑰宝。

    希腊文学另一颗明珠《伊索寓言》则以其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富于智慧为后人喜爱。

    相传伊索是一个奴隶,他相貌丑陋却聪明绝顶。他创作的寓言反映了广大奴隶和平民对贵族统治的不满和反抗。

    《狼和小羊》讲述了这样的故事:

    一天,狼和小羊都在河边喝水。狼责怪小羊把水弄脏了,害得他不能喝水。小羊说:“你在上游,我在下游,我怎么会把你喝的水弄脏呢?”狼又气势汹汹地说:“你去年骂过我的父亲。”小羊更委屈了:“那时我还没出生呢!”狼恶狠狠地说:“即使你辩解得再好,我也决不放过你!”说完猛扑过去,把小羊吃掉了。

    是啊,坏人存心做坏事,总会找到借口,即使没有,也是要做的。

    《农夫的儿子们》劝导人们要团结。农夫的儿子们总是互相争吵,怎样劝导都没有用。在他快去世的时候,拿一束小木棍让儿子们折断。每个人都用尽力气也折不断。农夫又把木棍分开,每人一支,儿子们很轻易地折断了。他们终于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

    《农夫和蛇》警告人们不要怜悯恶人;《龟兔赛跑》劝诫人们不要骄傲;《乌鸦和狐狸》讽刺了虚荣的人;《鹰和螳螂》赞美了劳动者的聪明和智慧……

    伊索创作的许多寓言故事抨击和嘲讽了贵族统治的残暴与愚昧,因而引起了奴隶主和统治者的嫉恨。据说在公元前五六○年,伊索被统治者绑在海边高耸的岩石上,威逼他放弃揭露和批判统治阶层的活动。伊索不为之所动,最后被残忍地推下了岩石。

    伊索创作的寓言,经后人不断整理、补充,又吸收了许多古印度、阿拉伯和基督教的故事。经过多次整理,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伊索寓言》三百六十篇的规模。

    《荷马史诗》和《伊索寓言》都是人类文化瑰宝,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艺术的殿堂

    古希腊不仅在哲学、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也是艺术发展的神圣殿堂。

    古希腊的戏剧艺术有很高的成就,有悲剧和喜剧两种形式。戏剧是在群众性的节日歌舞和祭祀表演中发展起来的,大多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古希腊最著名的剧作家有“三大悲剧作家”爱斯奇里斯、索福克利斯、幼里庇底斯和喜剧家阿里斯托芬。

    爱斯奇里斯的作品充满高昂的战斗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其代表作《普罗米修斯》堪称最上乘之作。普罗米修斯是一个神,因看到人类受宙斯惩罚生活在黑暗之中,非常同情,盗取了火种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宙斯因此将他捆在高加索的悬崖上,白天让鹰啄食他的肚腹,晚上再让伤口愈合。如此日日折磨。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陷入无以复加的悲惨境地。

    其他剧作家的剧作也各具特色,极富艺术魅力。因在希腊戏剧史上的开创性作用,爱斯奇里斯被称为古希腊的“悲剧之父”,而阿里斯托芬被恩格斯誉为“喜剧之父”。

    古希腊人重视城邦的建设和对神的祭祀,因而在建筑和雕刻艺术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古希腊早期代表性建筑是神庙。主体大多是长方形,周围绕以圆形廊柱。根据圆形廊柱不同,可分为多利亚式、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三种。多利亚式神庙以雅典卫城的雅典娜神庙为典型代表,廊柱粗壮、厚重朴实。爱奥尼亚式廊柱较为纤细,有柱础和涡卷式柱头装饰,代表性建筑是雅典的伊利盎神庙。科林斯式的廊柱柱头以卷叶形装饰,风格华丽精巧,雅典卫城的奥林比昂神庙是其代表作。

    后期希腊的建筑以雄伟富丽为主要特征。建筑在亚历山大港的灯塔,高百米多,塔上灯火可照射到四十公里以外。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古希腊的雕刻艺术也有很高的成就,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古希腊的雕刻作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附属于大型建筑物的装饰性浮雕或雕塑;另一种是独立的人像,包括神像、个人肖像和艺术人像。“掷铁饼者”、“雅典娜神像”都生动形象,极富艺术表现力。

    后期希腊雕刻艺术也向大型化发展。同样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罗德岛“太阳神像”高三十余米,历时十二年才完成,可惜毁于地震。雕刻家阿基山德鲁等人创造的“拉奥孔群像”生动地刻画了拉奥孔父子与巨蛇搏斗时面部痛苦绝望的表情,以及全身肌肉紧张挣扎的状态。

    古希腊艺术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是现代艺术的源头和现代艺术家艺术灵感的重要源泉。

    亚历山大的金戈铁马

    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城邦迅速衰落,小国寡民的城邦制走到了尽头。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乘机起兵,成为希腊霸主。

    一天,趾高气扬的腓力二世对许多侍从说:“我买了一匹未经训练的烈马。谁能把它驯服,我就把这把随身佩戴的宝剑赠给谁。”在名与利的驱使下,侍从们纷纷上去驯马。许多名勇敢优秀的侍从都在暴烈的野马面前败下阵来。就在腓力二世十分沮丧的时候,十二岁的亚历山大请求父王允许他去驯马。在众人担忧与疑惑的目光中,亚历山大勇敢地走到了烈马前。他先把马头转向太阳,然后轻抚马背,就在马放松戒备之时,亚历山大飞身上马。马儿顿时扬蹄跷臀,企图将骑手摔下马背。折腾一会儿,见骑手稳坐背上,马又撒腿向前狂奔而去。就在大家心提到嗓子眼上时,汗流浃背的马乖乖地回来了。马背上的小骑手向众人露出了胜利的笑容。从此,亚历山大在国王与众大臣眼中,就成了一个少年英雄。

    亚历山大十八岁的时候,向父王请命:“您一下子将所有的地方征服光了,将来我还有仗可打吗?请您将攻打雅典的任务交给我吧!”腓力二世高兴地任命他为马其顿军队副统帅,率兵出征希腊。

    亚历山大率军在希腊中部的喀罗尼亚城附近,与希腊联军展开了大决战。马其顿军队在阵前摆开了“马其顿方阵”,腓力二世指挥右翼,亚历山大指挥左翼。开战后,亚历山大指挥军队首先打垮了天下无敌的底比斯人的“神圣部队”,然后又帮助吃了败仗的父王调整阵形,从右翼打败了希腊联军。这一仗,确定了马其顿在希腊各城邦中的统治地位。

    公元前三三六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年仅二十岁的亚历山大继承了父亲的王位。亚历山大初登王位时,雅典人兴奋得像过节似的。他们认为亚历山大这个“小孩儿”当了国王,希腊就可以摆脱马其顿的控制了。当亚历山大把底比斯这座古老的城市变成了一堆瓦砾后,雅典投降派首领厄斯启尼带人前来乞降。亚历山大抚摸着厄斯启尼的头说:“我是‘小孩儿’吗?”厄斯启尼战战兢兢地说:“那是德摩斯梯尼说的胡话。我们雅典城的全体居民热烈欢迎您的光临。”一个月后,希腊各城邦都派人前来叩见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向希腊人宣布自己是希腊—马其顿联军的最高统帅。接着,亚历山大又开始向亚洲扩张。

    alt

    公元前三三四年,亚历山大率领三万步兵、五千名骑兵和一百六十艘战舰,渡过赫勒斯湾海峡,进攻小亚细亚。波斯军占据格拉尼科河右岸高地,严阵以待。亚历山大调兵遣将,佯攻敌军右翼,然后突袭左翼。亚历山大亲自率军冲锋陷阵,马其顿士兵士气高昂,很快打垮了波斯军。亚历山大轻易夺取了小亚细亚各城邦。

    第二年,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御驾亲征,决心一举击败“小国”马其顿。两军在达伊苏对阵。波斯军人数占优势,又在本土作战,以逸待劳,又有海军接应,本来占据优势。但亚历山大集中兵力冲杀敌军中路,大流士三世十分恐惧,竟然丢下部队逃跑,这一来,整个波斯军心动摇,溃不成军,纷纷逃跑。在狭窄的山路上自相残杀,死伤无数,就连大流士的母亲、妻子和女儿都被俘虏了。

    亚历山大取得达伊苏战役的胜利,军威大振,更加坚定了征服亚洲的决心。传说有人献给他一辆神话中皇帝的战车,上面有一个奇怪的绳结,十分复杂。预言说谁能解开,谁就能占领整个亚洲。亚历山大试了几次,没有成功,就持起宝剑,一下子把绳结劈为两半,说道:“管它什么结子,让亚洲在我的剑下屈服吧。”

    马其顿和希腊士兵远离本土作战,都很思念家乡,亚历山大把战利品分给将士,宣布免除他们家人的租税,安定了军心。

    亚历山大在征战中认识到海军非常重要,在进一步进攻波斯之前,他集中兵力围攻腓尼基的推罗,以摧毁波斯海军力量。经过七个月的苦战,推罗陷落。居民惨遭涂炭,八百多人战死,三万多人被卖为奴隶。亚历山大用投降和缴获的敌舰组建了自己的强大海军。

    被吓破胆的波斯国王大流士,向亚历山大求和,愿意割让幼发拉底河以西的土地,给付巨额赔款,并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傲慢地回答:“我要的是波斯帝国的全部领土,绝不是它的一部分。”

    亚历山大十分注重收买人心。他利用埃及不满波斯人统治的心理,轻而易举进军埃及,不仅对埃及祭司慷慨馈赠,而且表示对埃及神癨的尊崇。他还在埃及建立了亚历山大城,作为后方军港。

    剪除了波斯的羽翼,巩固了自己的后方,亚历山大带领他补充了许多亚洲和埃及士兵的新联军,开始对波斯的最后攻击。他打败了波斯军主力,洗掠了巴比伦、苏萨和波斯波利斯的王宫,灭亡了波斯。

    随后亚历山大转战中亚,进军印度,他要做“全亚洲之王”。但就在他占领了印度西北部之后,士兵不适应印度气候,瘟疫蔓延。在士兵的要求下,亚历山大撤出印度。

    此时,亚历山大已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帝国。它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锡尔河,首都设在巴比伦。

    亚历山大还积极准备远征地中海西部和南部地区,但因患病,年仅三十三岁就亡故了。他建立的帝国也很快崩溃了,亚历山大金戈铁马的雄风随之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