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文明之火

    玛雅文化

    “0”这一计数符号对我们来说再普通不过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得也最为广泛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起源吗?

    是玛雅人最早发明的这个计数符号。

    玛雅文化是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摇篮。玛雅人活动的地区在现在的墨西哥南部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一带。因为他们的文化在美洲印第安文化中创立最早,水平也非常高,所以有“美洲的希腊人”之称。

    一提到金字塔,人们首先就会想到埃及,但不知道古代玛雅人建造的金字塔规模要超过埃及的金字塔。这就是位于现在墨西哥境内尤卡坦半岛东北部的库库尔坎坛庙。庙高六米,建筑在二十四米高,分为九层的四方形金字塔的顶部,每层台基四面都有台阶通往坛庙。尤为突出的是,在金字塔台阶的边墙上刻有浮雕,堪称世界艺术珍品。每边的边墙上都刻有带有羽毛的蛇头,张开大嘴,伸出了长长的吐须,在阳光的照耀下,煞是威风。画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充分显示了玛雅人卓越的艺术才能。

    现在,我们吃着的香甜玉米也是玛雅人最早培育的。公元前一千年代初,原始的玛雅人已经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刀耕火种,辛勤耕耘着。除玉米外,棉花、番茄、可可、烟草……一种种农作物在他们辛勤双手下培植出来了,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农艺师,都是育种专家,代代人薪火相传,繁衍不息,传播着人类的文明。

    在漫漫的农业耕作中,他们发现农耕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他们观察天象,预测天气变化,已经能准确地计算出金星绕太阳一周需要五百八十三点九二日。公元初,他们又超出了初民们“山中无甲子,岁月不知年”的生活,创制了我们现在仍然在使用的、以三百六十五天为一年的太阳历,不同的是,他们把一年分为十八个月,每月二十天,另有五天为“禁忌日”,四年一闰加一天。多么令人惊佩的创造,玛雅人的智慧真是令我们后人叹服不已。

    玛雅人又解决了计数问题。每人不都是有一双手、一双脚吗,手不是有十指、脚也有十趾吗,玛雅由此创造出了独特的二十进位法。如果说,这只不过是一种本能的发明,那么,还有更绝的呢。玛雅人又发明了类似眼睛的椭圆形符号“0”,这比欧洲人要早八百年!他们的数字书写也很独特,如用“.”表示一,用“-”表示五,用“alt”表示六。匪夷所思。

    玛雅人是美洲最早使用文字的印第安人。玛雅人的文字是一种既表音又表意的“意音文字”,文字图形包括音符和意符两部分,类似于我国的象形文字。玛雅人的文字共有八百多个图形,可以组成三万多个词汇。这些文字被分别刻在石碑或庙宇的墙壁上,有的雕在玉器和贝壳上。在科班城有著名的“玛雅文字梯道”,刻有两千五百个象形文字,世界上许多文字学家都到这里参拜,想参透文字的含意,但大都百思而不得其解,终不能解释,无不悻悻而归。

    九世纪末,玛雅城邦突然衰落,不知是什么原因。这已经成为一个令许多历史学家解不开的谜,但它那谜一般的文化令后人受用无穷。

    阿斯特克文化

    在现在的墨西哥国徽上有这样一个图案,一只凶猛的雄鹰展开强劲的翅膀,坚硬如铁的钩嘴中紧叼着一条小蛇。这幅图案源于阿斯特克人的一个神话传说。

    据传说,为阿斯特克人崇拜的部落神曾经给予神启,如果在哪里见到一只叼着一条蛇、站在仙人掌上的鹰,就得在哪里定居。为此,阿斯特克人举族迁徙,四处漂泊,东寻西觅,苦苦寻找这一神指定的居住地。历经若干年的跋山涉水,他们来到了今天的墨西哥城所在地,终于找到了那只鹰。从此,他们就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阿斯特克文化。

    阿斯特克定居后,建立了铁诺第兰城,就是现在的墨西哥城,开始了他们以农业为主的农耕生活,并吸收了墨西哥和中美洲印第安人的各种文化成就,形成了发达的宗教文化。阿斯特克人相信灵魂永生并崇拜多种神癨,其中阿斯特克人的太阳神和战神辉齐罗波齐特里被尊奉为主神,其他神处于依附地位。

    阿斯特克人在农业上很早就掌握了灌溉技术,在水中打上一排排的木桩,在木桩上铺上木筏,然后往木筏上铺上湖泥,用这种方法扩大耕地面积,被称为“浮动园地”。在耕地不充足的情况下用这种方法使耕地面积大增,充分显示了阿斯特克人的聪明才智。

    铁诺第兰城的建造代表了阿斯特克人的最高建筑水平,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铁诺第兰城建在湖中的一个岛上,阿斯特克人建造了三条道路与陆地相连,解决了交通问题,使城里、城外交通通畅;又建造了两条人工的石槽供水系统,为城中人饮水免除了后顾之忧。因为这是一座宗教城市,城中建造了四十座金字塔形的坛庙,供奉各种神癨,其中以供奉主神辉齐罗波齐特里的坛庙最为恢弘壮观,占地约有两英亩,高三十五米,共有一百四十四级台阶,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阿斯特克人在建筑艺术上成绩斐然,在气势上开阔宏大,在技艺上鬼斧神工,而在文字方面的成就却远不及玛雅人,发展水平大体处于图画文字的萌芽阶段。

    印加文化

    马铃薯这一作物无论在中餐还是在西餐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食品,其制作方式多种多样,大大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饮水思源,我们应该了解一下马铃薯的培育者——印加人。

    “印加”的意思是“太阳的子孙”。印加国的正式名称是“塔瓦廷苏域”,意为“合为一统的四大区域”。十六世纪时,印加国达到全盛时期,疆域北起哥伦比亚,南到智利中部,西起太平洋沿岸,东到亚马逊丛林,南北长达四千公里,人口约六百万。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印加文化。

    印加文化是南美安第斯山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在农业、冶金技术和交通工程方面达到了印第安文明的顶峰。

    alt

    安第斯山脉耕种条件艰苦,可直接利用的耕地极其稀少。为了生存,就得想办法。于是,梯田在印加人勤劳的双手下产生了。古朴的印加人头顶炎炎的烈日,脚踏炙热的石地,“吭唷吭唷”地喊着号子,一块块巨石沿着山谷陡壁的斜坡堆砌起来,筑成了一堵堵的石墙,造出了一阶阶的梯田。又建造水渠引来渠水。一到秋日,傍山的都是一级级的绿野,错落有致的梯田上生长着印加人培植的四十多种农作物。看到这种丰收的景象,印加人不禁跳起了欢快强劲的丰收舞。

    印加交通发达,修建了两条贯通全国南北的大驿道,分别长达四千和五千公里,宽五至八米,沿途设有专供驿使居住的驿站和国王、官员的行宫。当代学者称它们是“人类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印加人的道路系统在长度和建筑质量上远远超过了罗马帝国的道路修筑水平。

    印加人虽然没有铁器,但已经发现金、银、铜等金属,并能制成各种器皿。在这上面印加人可谓心灵手巧,他们用金银制作的花朵,几乎可以乱真;所制作的飞鸟走兽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印加人创造了一种称为“普基”的文字,以绳索的结和颜色作为符号。在一根粗绳上面垂直地拴上成排细绳,以结的距离远近表示数字大小,以不同颜色表示具体事物。鉴于印加氏族众多,幅员辽阔,印加人采用克丘亚语作为标准语言,通行全国。统一了语言,创造了文字,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以后就是一个中央集权专制的强大帝国,但历史没有如此上演。玛雅文化、阿斯特克文化、印加文化,三种印第安文化前后相连,创造了丰富的文明,成为世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本应该以她独特的民族创造力发展下去,为世界文明创造更为璀璨的文化。但是,到了十六世纪,由于欧洲殖民者的入侵,中断了他们独立发展的历史。从此,印第安遭到了大规模的奴役和杀戮,一个古老而又有生命力的文化就这样殒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