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曙光

    列宁在行动

    在通过芬兰的列车上,一群士兵围着一个人热烈地讨论军官与士兵、土地、自由和战争等问题。整整一夜了,这群人还在兴致高昂地谈论着。是谁能将这群原本疲惫、懒散的士兵调动得如此情绪激动呢?——是列宁!

    原来,在轰轰烈烈的工农兵起义的冲击下,沙皇政权被推翻了。就在广大人民群众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个别掌握领导权的人物与资产阶级组成了一个临时政府。这个临时政府声称要把世界大战进行到底,这将使刚刚摆脱沙皇统治的人民又要陷入战争的漩涡。国内的布尔什维克党与避难国外的领袖列宁迅速取得联系。身在瑞士的列宁,冒着生命危险,取道德国、瑞典和芬兰,秘密回国了。

    列车穿过芬兰,到达了边境的白岛车站。斯大林和工人群众热情地迎接了他,激动的人们把列宁高高地抬了起来。在彼得格勒,列宁也受到了革命群众同样的迎接。

    以克伦斯基为首的临时政府,疯狂地镇压人民的革命行动。当他们听说列宁回来了,又怕又恨,竟炮制了列宁是德国间谍这个企图煽动暴乱的借口,公然发出了在全国通缉列宁的命令。

    列宁一面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一面不得不一次次地转移住所。

    一天夜里,一辆满载士兵的大卡车停在列宁住所前。一个军官带着几个士兵气势汹汹地冲进屋,用枪顶着列宁夫人问道:“列宁在哪儿?”列宁夫人镇定地答道:“他不在家。”敌人翻箱倒柜搜查起来。除了一封农民拥护列宁的信外,他们一无所获,恼羞成怒的军官下令带走列宁夫人。

    其实列宁早已转移到城内另一个地方。第二天,列宁从窗口看到门口有两个把门的人,立刻明白了原因。因为还有紧急事要处理,他从容地穿好衣服,走出了大门。两个守门人看见列宁镇定地走出来,丝毫没有怀疑他就是政府要捉的人。

    alt

    后来,斯大林安排列宁化装成芬兰农民的样子,躲在拉兹里夫湖畔。

    在这里,列宁写下了《国家与革命》。

    一九一七年十月,列宁化装再次回到彼得格勒。当剃光胡子、戴着假发的列宁出现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特别会议上时,全场发出一片欢呼声。由列宁亲自部署和指挥的武装起义正在酝酿中。

    此时,临时政府纠集了五万多人的部队,加紧了扼杀起义的行动。骤然紧张的形势下,列宁果断指示,立即起义。十一月六日深夜,列宁再次化装,顺利地通过敌人的封锁队、巡逻队后,径直来到起义司令部——斯莫尔尼宫。

    在列宁的指挥下,起义队伍迅速占领了火车站、电报局、邮局、银行等战略据点。临时政府头脑克伦斯基仓皇乘坐美国大使馆的汽车逃离了冬宫,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反动家伙,最后不得不打扮成女人的样子才逃出去。他指定的继承人杜鹤宁也被愤怒的群众用拳头打死了。

    十一月七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世界播发了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十一月八日,反动势力的堡垒冬宫被革命武装攻破。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的列宁,在灯下又开始了新的工作。

    列宁的故事

    一八八七年春天,刚刚十七岁的列宁,接到亲爱的哥哥萨沙被沙皇绞死的消息。全家人既为萨沙的死难过,又为他的正直与忠贞而骄傲。在当时,俄国人民不堪专制、腐朽的沙皇统治,纷纷起来斗争。萨沙同一些正直的知识分子,组织了一个“民意党”。他们斗争热情很高,但始终找不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因而就把国家落后、人民痛苦归结到沙皇个人头上。一八八一年三月,“民意党”组成了一个刺杀小组,在街上用炸弹炸死了亚历山大二世。但没有过多久,亚历山大三世又上台了,仍然沿袭老沙皇政治制度,人民还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些单纯的知识青年,又一次组织一些骨干分子,其中就有萨沙。他们同仇敌忾,又一次行刺沙皇,可这一次沙皇早有准备,他们刺杀未成反被敌人抓住。萨沙表现得非常英勇,为了保存革命实力,自己一人承担下来,结果,对他们恨之入骨的沙皇,便下令绞死萨沙。列宁在悲痛之余严肃地对家人说:“不,我们不走这样的路,应当走的不是这种道路!”

    就在这一年秋天,列宁全家迁往喀山,他随即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他发奋研究各种社会学说,并参加了青年学生小组和学生的反抗斗争。他斗争坚决,且对当前的政治问题非常了解,经常向同学们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鼓动大家向沙皇政府作坚决的斗争,因此在同学中威望很高,大家亲切地称他列宁(发表文章时所使用的笔名,列宁原名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这年冬天,列宁因组织同学参加一个集会,被反对政府逮捕。在押往监狱的途中,一个警官看着走在最前面的列宁说道:“年轻的小伙子,你为什么要造反呢?”警察似乎难以理解,接着便以教训的口吻说:“要知道,在你的面前是一堵墙!”“那只不过是一堵朽墙,只要一推就会倒掉。”年轻的列宁毫不犹豫,勇敢而坚定地答道。

    这位警官一听,心中吓了一跳,但马上对这个年轻人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

    在监狱中,列宁与他的战友们不屈不挠地同敌人展开了斗争。有一次,一位同学与列宁相互交谈时问道:“你出狱后想做些什么?”列宁回答:“在我面前只有一条路,就是进行革命斗争!”

    一八八七年十二月十九日,列宁被当局放逐到离喀山四十多公里的柯库什基诸村。在村中,他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利用这段时间,他博览群书,潜心自修。一年后,列宁又回到喀山,秘密参加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认真研读马克思的著作,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一八八九年,列宁迁到萨马拉来住。他刻苦学习,用两年的时间,自学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一八九一年,他以校外生的资格,参加了彼得堡大学法律系的国家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授予最优等的毕业文凭,并成为注册的助理律师。

    然而,列宁对律师职业并无兴趣,他关注的是推翻沙皇政府,使人民获得解放。因而,他刻苦学习德文、法文和英文,认真钻研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与此同时,在萨马拉组织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

    但萨马拉远离无产阶级运动中心,他渴望到无产阶级聚集的地区去。终于一八九三年八月底,二十三岁的列宁来到了俄国的政治中心彼得堡。

    一到这里,列宁便秘密地同马克思主义小组取得联系。他多次发表演讲,经常到工人居住区去,给工人讲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彼得堡很多独立的共产主义小组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名叫“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秘密组织,表现出他的非凡的组织才能。出于对马克思主义者的尊敬,他成为公认的领导者。

    “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组成,使俄国第一次完成了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也为我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但组织越大,目标就越明显,不久,列宁便因密探盯梢而被捕。

    在监狱中,列宁一面进行斗争,一面又勤奋学习、写作,就在一间两米宽、三米长的单人牢房里,他写出了著名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的大部分书稿。

    除此之外,列宁还在狱中写了大量的传单和小册子,以指导外面的工人运动。为了把这些文字顺利地传出去,他想了一个巧妙的方法,把字用牛奶写在要归还的书的空白处,干了以后一点也看不出来,然后趁家人来探望时把书带出去,用火一烘,字迹就出来啦!

    为了不让看守发现,他便用面包做成“墨水瓶”,里面灌上牛奶,偷偷地用它来写东西。有一次,列宁正沉浸在写作之中,不小心看守开门走了进来,他急中生智,一口把小“墨水瓶”吃了下去。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今天吃了六个‘墨水瓶’。”就这样,列宁在狱中机智勇敢地坚持同敌人斗争。

    列宁在监狱中被关押一年零两个月后,于一八九七年五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东部的舒申斯克村。这是一个荒僻的村庄,距离铁路有六百多公里,全村连一份报纸也没有。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列宁依然充满着乐观精神,忘我地进行工作。在这三年的流放生活中,列宁完成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部著作。此外,列宁还写了三十多篇文章,翻译了两本书。其间,列宁还一直考虑着党的建设问题。这首先要办份报纸,才能把工人阶级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此,他勾勒了一个较为成熟的计划。

    流放期满后,列宁到了国外,一九○○年十二月,这份名叫《火星报》的报纸,终于在法国莱比锡出版了。列宁写了大量文章,来论述党的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这些报纸通过各个渠道运回俄国,在工人手中秘密流传。列宁的名字,也随之传遍到整个俄国。

    经过长期的筹备工作,俄国社会民工党代表大会,终于在比利时王国的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了。经投票选举出党中央机关,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获得了多数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诞生了。从此,他开始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明天!

    此时此刻的列宁全神贯注地沉浸在土地法草案的起草工作中。虽然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革命取得了胜利,但摆在眼前的任务与困难还非常艰巨,还有许多工作在等着他。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维埃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列强惊恐万分,正在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法、美、日各国以及德国,都派出军队入侵苏俄,进行直接的武装干涉;国内的反动势力也纷纷叛乱,企图一举颠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政府带领着人民,经过近三年的浴血奋战,到一九二○年十月,终于打败了国内外的武装,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但是,新的政权面临着更为艰巨的任务,那就是治理战争留下的巨大创伤。饥荒成为广大农村地区的灾难,农民迫切需要苏维埃政府在经济上帮助他们,要求城市供给他们布匹、靴子、钉子、犁和其他工业品,要求改善生活。而连年的战祸同样使工业衰败不堪,千百个工厂处于半毁坏状态,多数设备破旧得如同废铜烂铁;铁路运输几乎停顿,几百座铁路桥被炸毁,几千公里长的铁轨报废,大部分机车和车厢已经超期限使用;一部分工人失业,跑到了农村。

    在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还在暗地里组织匪帮和富农暴动,时刻准备进行颠覆活动。

    在这困难时期,喀山铁路分局决定全分局在每星期六下班后继续进行六小时义务劳动,称为“星期六义务劳动”。很快,这项活动在国内广泛开展起来。一九二○年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一天,列宁在克里姆林宫前面的广场上亲自参加了星期六义务劳动,作为庆祝五一劳动节的方法。列宁与劳动人民一起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的消息鼓舞了全国劳动人民与困难作斗争的劲头。

    与此同时,列宁认识到,党和政府必须来个重大转变。斗争的重心要逐渐转到经济方面,在改进农业的基础上,恢复工业,必须把机器和货物供应到农村,从经济上加强工农联盟;在国家电气化的基础上恢复工业。

    一九二一年三月,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新经济政策的决议。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征收,允许农民自由出卖余粮,允许私商自由贸易,并且将一部分小工厂还给私人,还准备把一些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等等。

    尽管这些政策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但它明显对恢复经济起到了巨大作用。新经济政策使苏维埃国家的经济顺利恢复起来,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九二二年十二月,第一届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宣布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制定了第一部宪法。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终于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

    长期繁重紧张的工作,使列宁练就了高超的一心二用的本领。有一次,列宁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里主持重要会议。到会的有俄国各省、市的代表。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又快又好地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生产。代表之一,彼得罗夫·索罗金同志在发言。彼得罗夫·索罗金发言时,不时斜着眼看一看列宁,看列宁是否注意听他讲。突然,他看到:列宁从一叠公文中抽出几份文件,放在自己前面,就埋头阅读起来。彼得罗夫·索罗金停下来,不讲了。列宁不听他发言使他觉得很难过。他停了下来,可列宁突然说:“说下去,同志,说下去。你说:‘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我省还存在着许多各种各样的缺点。’那么,你省有哪些缺点?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彼得罗夫·索罗金吃了一惊。列宁竟一字不差地重复了他的话。他继续发言,讲了缺点,说了困难。一面发言,一面又不时看看列宁。列宁在听。过了一分钟,两分钟,彼得罗夫·索罗金看见列宁伸手拿了一张白纸,放在前面,开始在纸上迅速地写什么东西。

    “现在嘛,”彼得罗夫·索罗金明白了,“列宁当然不在听我的发言了。他是那么聚精会神地写东西。”发言者又停了下来,造成了间歇。列宁离开了纸,转身对彼得罗夫·索罗金说:“说下去,说下去。你说:‘最使我们不安的问题是整顿交通工作。邻省的同志刁难我们。’那么他们在哪方面刁难你们?是哪些省?”

    这一次彼得罗夫·索罗金完全惊呆了。甚至一时讲不出话来。老是吃惊地看着主席台,看着列宁。

    “说下去。”列宁说。

    彼得罗夫·索罗金继续发言。可他情不自禁地又看了看列宁。他看见秘书走到列宁身边,向他低声说了些什么,列宁回答了。秘书又提出了什么问题,列宁又做回答。彼得罗夫·索罗金看得清清楚楚:列宁总不能同时既回答秘书的问题,又听他发言。他又来了一次停顿。

    “说下去,说下去,”列宁向他挥着手,“说下去,你说:‘我们对人民委员会有一个请求。’那么,是什么请求?”彼得罗夫·索罗金“啊”了一声,整个会议厅都几乎听得见。完全正确,他刚才在讲台上讲的正是这几句话。

    彼得罗夫·索罗金结束了自己的发言。他对列宁的惊人才能赞叹不已。

    休息时他在会议厅里走来走去:“真了不起!真了不起!”他对这个讲,又对那个讲。

    不过大家不知为什么都以责备的眼光看着彼得罗夫·索罗金。大家都知道列宁的惊人才能,知道他能够同时集中注意力于两三件事,知道列宁各种各样的事很多,每一分钟他都很珍惜。可是碰上了这么一个彼得罗夫·索罗金,在发言时竟三次打断了列宁的工作。同志们对彼得罗夫·索罗金说,他妨碍了列宁的工作。

    彼得罗夫·索罗金很难受,他想立刻跑去向列宁道歉。才走了一步,抬起眼来,看见列宁正向会议厅里走过来。列宁也看见了彼得罗夫·索罗金。他走近来,“好样的,讲得好。”列宁对彼得罗夫·索罗金说,甚至于对他三次打断他工作也加以夸奖,“我看,你是个倔强的人。”

    彼得罗夫·索罗金很不好意思,脸都红了。

    列宁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在十月革命前后那些最艰苦和繁忙的日子里,他甚至一天要工作二十个小时以上。

    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锐敏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由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即广大工农群众来管理和建设国家;他领导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自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并成功地粉碎了他们的一切武装干涉;他使人们相信,人类从前只是作为理想的公平和正义正在变成现实,从而鼓舞起人们对生活的巨大勇气……

    然而,奇迹的创造是要付出超人代价的。由于长期超负荷、超强度工作,列宁的身体状况开始衰弱,头疼、失眠这些脑力劳动过度的症状无情地折磨着他。他以坚忍的意志力顽强地坚持工作,指导着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一九二二年,他带病参加了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了报告。从一九二二年五月起,在医生和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的坚持下,列宁到了莫斯科郊外哥尔克村去疗养。在这里,他的动脉硬化症第一次严重发作,连语言功能也发生了障碍,经过治疗,两个月后病情有所好转。

    病中的列宁仍然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并不时和前来探望他的政治局成员们讨论工作。医生不得不采取强硬措施,严格禁止他的这一切活动。

    十一月二十日,在列宁的强烈要求下,他参加了莫斯科苏维埃全体会议,并发表了演说。然而这却是他最后一次发表公开演说了,十几天后,病魔再次袭击了列宁,他的右半身彻底瘫痪了。列宁神志始终很清醒。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必须抓紧每一分钟。他半身麻木,无法执笔写作,便口授文件,让别人帮着记录。严重的头疼时常折磨他。为了保持思维的连贯性,他一边冷敷额头,一边口授,列宁后来的多篇文章就是以这种方式写下来的。

    一九二三年春天,病魔第三次袭击列宁。他连话都无法说了。随后的日子,是列宁与疾病进行顽强斗争的日子。惊人的意志和毅力,使他身上似乎出现了奇迹:夏天,他不再失眠,在别人的搀扶下,他可以下床走路了;而到了秋天,他居然又能说话了。这位年轻共和国的缔造者以他与敌人进行斗争的毅力与疾病进行着顽强斗争。人们期待着奇迹真的出现,盼望他们的领袖再次回到克里姆林宫,主持苏维埃共和国的工作,领导他们走向光明的未来。然而,事与愿违。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一日傍晚,这位巨人溘然长眠,永远离开了他眷恋着的土地和人民。

    苏维埃共和国举国致哀。钟声长鸣,礼炮轰响,哀悼这位二十世纪的巨人。

    虽然,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了,然而,人们对列宁的尊敬并不因此而消逝。列宁为了消灭人类的一切剥削和压迫、为了实现人类的公平和正义理想而不懈努力、顽强斗争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和鼓舞人们,成为人们追求光明与幸福的一盏明灯。

    流血星期日

    二十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时期,俄国的帝国主义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性。资本主义工业是在沙皇政权的庇护下发展起来的,它必须依靠沙皇的军队和警察的棍棒及政府的监狱才能维持企业的内部秩序,同时还要开拓殖民地。这里是世界上最野蛮残酷的地方。一九○○年到一九○三年,俄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国内人民怨声载道。为了转移人民的斗争视线,沙皇发动了日俄战争,结果适得其反,一九○五年元旦过后,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旅顺口被日军攻陷了!

    面对经济凋敝、国库空虚、物价飞涨的局势,百姓忍无可忍,纷纷举行示威游行。

    一九○五年一月十六日,彼得堡最大的普梯洛夫工厂开除了四名工人,气愤的工人当即举行了罢工,抗议厂方无理开除工人的行径,并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改善劳动条件等,但都被厂主一口回绝。

    很快,全彼得堡各处纷纷举行罢工,声援普梯洛夫工厂工人罢工。由此,全城性总罢工开始了。

    一月二十二日,星期日,十四万工人举着圣幡、圣像和沙皇的肖像浩浩荡荡向冬宫行进,同时还唱着宗教圣歌和赞美沙皇的歌曲,准备向沙皇递交请愿书。他们相信,沙皇肯定会接受他们的请愿。他们天真地在请愿书上写道:“我们,彼得堡的工人,偕同我们的妻室儿女和老弱父母,特来向皇上请求公道和保护。”

    布尔什维克党知道这种和平请愿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散发传单警告工人:“自由是要用血来换取的……不要向沙皇请愿,甚至不要对他有什么要求……你们从牧师手里或沙皇手里都得不到自由!”

    工人们不听劝阻,执意要去。他们哪里知道,此时沙皇正磨刀霍霍,准备用血腥的大屠杀来回答工人们的和平请愿。

    下午两点左右,早已布置在市内的全副武装的沙皇军警突然向密集的请愿者开枪射击。一千多人当场丧生,两千多人受伤,彼得堡大街上浸染了工人的鲜血。人们把这一天称为“流血星期日”,它标志着俄国一九○五年革命的开始。

    彼得堡街头的鲜血擦亮了千百万人民的眼睛,当天晚上,彼得堡工人筑起了一座座街垒,同军警展开了肉搏战。全国各地工人也掀起了罢工浪潮,农民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工农群众的斗争烈火迅速蔓延到沙皇政府的主要支柱——军队。这年六月中旬,黑海舰队“波将金号”装甲舰上的水兵发动了武装起义。

    十月,全国主要铁路干线职工宣布总罢工,随即扩展到各大城市,形成了全俄政治总罢工,有一百万人参加。工厂停工,学校罢课,商店关门,邮电不通,国内生活处于瘫痪之中。各地纷纷建立苏维埃,领导革命斗争。

    彼得堡总督因镇压不利,被沙皇骂得狗血喷头。他悍然下令:“决不要放空枪,也不要吝惜子弹。”但血腥屠杀仍阻挡不了革命滚滚洪流。

    十二月二十日,十五万莫斯科工人举行总罢工,二十三日,罢工发展成为武装起义。沙皇调来炮队进行镇压。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莫斯科苏维埃决定停止起义。

    从“流血星期日”到十二日莫斯科武装起义的一九○五年俄国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转折点,为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它也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人民革命,从而揭开了帝国主义时代革命风暴的序幕。

    沙皇的末日

    一九一四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统治俄国的尼古拉二世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不顾百姓死活,把俄国拖进了大战,他强征一千五百多万壮丁入伍,几乎占全国男劳力一半,前线作战接连失利,大片国土沦丧,大批居民背井离乡,生活困苦不堪。

    忍无可忍的工人们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

    “打倒专制政治!”

    “打倒沙皇!”

    “打倒战争!”

    农民们也积极行动起来,抗租烧庄园,赶走地主。

    议长见势不妙,赶紧报告自任俄军总司令、正在前线督战的沙皇,刚愎自用的尼古拉却不以为然,对这个大腹便便的嗦议长甚为不满。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与不断失利的前线形成了鲜明对比,沙皇终于感到事情不妙。于是,在皇后的撮合之下,他决定与德国媾和。这可气坏了议会中的资产阶级代表,他们密谋发动一次宫廷政变,乘沙皇出巡时截住他,逼他退位,另立一个新皇帝。沙皇的末日就要到了,可是,还没等资产阶级动手,布尔什维克和广大人民群众已经起来推翻了沙皇的反动统治。

    一九一七年三月八日,是国际妇女节。首都普梯洛夫工厂工人从郊区走进城市中心,举行示威游行,当时许多排队正在购买面包的妇女们也加入了示威行列,他们打出“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的标语牌。这一天,参加人数超过了十二万人。罢工仍在继续。十一日,彼得格勒罢工队伍遭到了沙俄军警的开枪射击,不少人倒在了白皑皑的雪地上,鲜血染红了白雪。沙俄的残暴更加激起了群众的愤怒,十三日,起义队伍在六万多名士兵的帮助下攻占了历代沙皇专制的象征——冬宫。俄罗斯帝国的双头鹰国徽被摘了下来,革命的红旗代替了沙皇的白、蓝、红三色旗在首都上空高高飘扬。

    躲在冬宫里的皇后吓得魂不附体,急急忙忙收拾细软,溜之大吉。临逃时,她叫侍从给前线的沙皇拍了一个紧急电报:“城里掀起了一场流氓运动,人们发疯似的奔跑着、呼喊着。望速派员来京平叛……”

    野心勃勃、残忍成性的沙皇立即意识到事态严重,在派出了应变军队后,立即亲自乘专车向彼得格勒进发。知道消息的铁路工人故意扳错道岔,让列车无法前进。

    彼得格勒胜利的消息如插了翅膀一样传遍全国各地,各地纷纷起义响应。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于三月十五日宣布退位。就这样,统治俄国达三百年之久的罗曼诺夫王朝寿终正寝了,这个被人们称为“血腥的尼古拉二世”自然就成了俄国历史上的末代沙皇。这个罪大恶极的末代沙皇得到了人民公正的审判。

    推翻沙皇的这次革命,因发生在俄历二月,所以历史上称之为“二月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