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势力

    铁血宰相的统一大业

    一八六二年九月的一天,在普鲁士王国议会大厅里,议员正在唇枪舌剑,争得难分难解,整个议会大厅一片嚷嚷声。大家正在辩论着一个重大的问题:怎样才能统一德意志?

    正当大家辩论得十分激烈的时候,一个前额很高、蓄着八字胡的中年人站起来,威严地说道:

    “德意志的统一在于它的强权和实力。要统一德意志,只有靠铁和血!”

    说这句话的人,就是德国历史上有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

    俾斯麦一八一五年出生在勃兰登堡的一个容克地主家庭。他的家族的地位不属社会最上层,但容克地主那种专横、暴戾的作风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体格强壮,性格粗野,意志坚强。一八三二年,他进入大学学习法律。学习期间,他与同学发生过数十次搏斗,劣名远扬。毕业后做过公务员、服过兵役、当过法律报告员。一八四七年,他当上了普鲁士联邦议会的议员,开始考虑国家大事,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一八六二年,成为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

    这时,德意志仍然处于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中。德意志境内的三十四个邦国和四个自由市,组成了以奥地利为主席的德意志联邦。但是,这个联邦在组织上松懈无力,参加者有完全的主权。这就严重妨碍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它远远地落后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普鲁士是联邦中的一个军事大国,不论是封建贵族还是资产阶级,都想由普鲁士来统一德意志。俾斯麦正赶上德意志要求统一最迫切的时候担任首相,于是就有了他那在议会上有名的“铁血演说”,从此,他就开始实施他的“铁血政策”,用各个击破的方法统一德国。

    一八六三年冬,丹麦吞并了联邦中的成员国施勒斯维希公国。虎视眈眈的俾斯麦终于等来了机会,他拉拢联邦中的一个大国奥地利,两国联合攻打丹麦。结果,普鲁士占领了施勒斯维希公国,奥地利夺取了荷尔斯泰因公国。初战告捷,令俾斯麦信心大增。“下一个就是奥地利了!”俾斯麦开始暗暗地打这个盟国的主意。

    奥地利没有领受过唇亡齿寒的教训,当过去的盟友把枪口对准自己时,奥地利人只有任人宰割了。俾斯麦也知道国力雄厚的奥地利难以对付,所以先与拿破仑三世结成军事同盟。稳住了法国,俾斯麦开始大开杀戒。一八六六年六月,普军进入奥地利占领下的荷尔斯泰因公国,奥军调集二十八万人马迎战普军二十五万部队。

    七月三日,两军展开激战。俾斯麦断定这是一场恶战,生死成败难以预料。他亲自披挂上阵,抱定破釜沉舟的决心,拼死一赌。他赌赢了,经过一天的拼死搏斗,普军把奥军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逃。俾斯麦乘胜挥师直进,不到十天直抵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奥地利被逼无奈,与普鲁士签下了和约,把四个邦国和一个自由市拱手送给了普鲁士,并宣布退出德意志联邦。

    第二年,普鲁士又一举统一了德意志北部。至此,联邦中只剩南部几个紧挨着法国的几个邦国保持着独立。拿破仑三世很快就发现了俾斯麦的野心,派大使拜会俾斯麦,要他兑现以前“领土报酬”的许诺,一开口就要卢森堡和比利时。

    俾斯麦当然一个邦国也不会给法国,他正开始实施他统一计划的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就是打败拿破仑三世。一八七○年七月十三日,他故意篡改了普王从埃姆斯打来的一份电报,把电文的语气改得对法国具有极大的挑衅性和侮辱性,并故意在第二天即法国国庆日公布。

    “我一定要打败这个自大的家伙!”

    拿破仑三世气得暴跳如雷,正中了俾斯麦的圈套。五天后,法国向普鲁士宣战,震惊世界的普法战争爆发了。

    战争一开始,法军在蓄谋已久的普军面前节节败退,使法国失去了往日大国的威风。三个月后,法国战败。一八七○年底,邻近法国的四个邦国也败在普鲁士人的枪口之下。一八七一年,普鲁士国王登上了德意志皇帝的宝座,立在他身旁的是被任命为帝国宰相的俾斯麦。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形成了。

    alt

    俾斯麦终于用“铁血政策”实现了他的梦想,统一了德意志,人们称他为“铁血宰相”。一八九○年,七十五岁的俾斯麦辞去德意志宰相的职务,回家过起了隐居生活,一八九八年去世。

    废除农奴制

    一八五七年一月三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召开农民事务会议上说:

    “解放农奴,与其从下面开始解决这件事,不如从上而下解决来得好一些!”

    于是,在俄国一场轰轰烈烈的废奴改革开始了。

    十九世纪中期,欧美许多国家都已经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采用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而在俄国,却依然盛行着人身依附的封建农奴制。农奴制的俄国暗无天日,就像一座监狱,农奴没有丝毫的人身自由。农民们举行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而且越来越频繁,仅一八六○年就发生了一百零八次农民暴动。农奴的反封建斗争,得到了俄国一大批革命民主主义人士的支持。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纷纷发表文章和演说,强烈谴责农奴制,发出号召:“全部土地归农民,而且不付赎金。趁早滚开吧,地主!”

    波澜壮阔的农奴起义和蓬勃发展的革命民主主义运动震撼着沙皇的统治。一些贵族不得不承认:“农奴状态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因而,面对严峻的现实,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意识到这样继续下去必然皇位难保。与其被农民推翻,不如开始进行自上而下的废奴改革,但是,他的主张遭到了大贵族大地主的极力反对。

    “宁愿把手砍掉,也不签字同意解放农奴和土地!”大贵族在私下里暗暗地说。因此,改革阻力重重,一直拖了几年。但是,农奴起义和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斗争使沙皇不得不加速改革步伐,沙皇屡屡对大贵族解释说:“为了维护你们的利益,凡是能做的,我都做到了。你们应该清楚目前的形势,改革势在必行。”

    一八六一年二月十九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特别宣言》,一个自上而下的改革方案终于出台了。

    改革法令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再买卖、交换、抵押或赠送农奴,也无权干涉他们的生活。但取得自由的农奴还要受控制在地方贵族地主手中的村社管理,乡政府机构的官吏仍由地主担任。法令还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还可通过赎买,取得一块份地,份地的大小由地主决定;赎金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由农民用现金交给地主,其余由政府以有息债券垫付。

    一八六一年解放农奴的法令公布后,俄国前后共有两千一百万男性农奴获得了解放,女性农奴也同时获得了解放,但女性农奴不取得份地。

    这次农奴改革,是俄国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许多获得自由的农奴,成为资本主义工厂的自由劳动力。这次改革之后,俄国开始进入了资本主义阶段,俄国的经济得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日本的明治维新

    一八六七年十月的一天,天越来越黑,静立在绵绵细雨中的明治天皇,叹了一口气说:“唉,不知信有没有送到,这可是性命攸关的事情啊!”

    侍卫说道:“信一定会送到的,请陛下放心。您回宫吧,不然会生病的。”

    是一封什么样的信让年仅十四岁的天皇如此担心呢?原来,几百年来,天皇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实权一直掌握在德川幕府手里。他们名义上是“大将军”,实际上自称“大君”,对外代表国家,对内主持朝政,根本不把天皇放在眼里。此时,萨摩、长州两地藩主支持天皇主政。因此,天皇派人给两藩主送信,一场倒幕运动正在酝酿之中。

    德川庆喜见势不妙,企图先发制人,以消除倒幕派作为起兵的借口。于是他主动向天皇辞去将军职位,奉还大权给天皇。这样,掌握日本政权达二百六十五年之久的德川幕府至此结束。

    一八六八年一月三日,明治天皇在被后人称为“明治三杰”的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的辅佐下,颁布王政复古诏书,正式废除幕府,成立由天皇直接领导的中央政府(太政官)。

    德川庆喜气得暴跳如雷,他决心孤注一掷,与天皇拼个鱼死网破。他勾结英法使节,亲自率领一万五千名幕府军,杀气腾腾地向京都进犯。在鸟羽、伏见两地同政府军相遇,展开了决战。两军一接触,幕府军就被打退。一八六八年四月,德川庆喜宣布谢罪隐退,不再干涉政事。七月,政府宣布将江户改为东京,定为首都。天皇于九月改元“明治”,次年迁都东京。

    在日本上下一片改革的欢呼声中,明治天皇顺应潮流,按照改革派的要求,于一八六八年开始废除一系列封建制度,颁布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维新”法令。明治政府为了清除国内的封建势力,开始废藩置县,将全国分为三府七十二县。此外,还废除了等级制度,完全剥夺了大名和武士对地方的统治权。明治政府还废除了国内的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修建铁路,兴办邮政、电报、电话;整顿统一货币,奖励贸易;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举办工厂;实行义务教育等等。这一番清除封建势力,发展资本主义,摆脱西方势力,建立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通过这次维新,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