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保护环境,时不我待!

2015年12月20日,就在我开始翻译这本书的那天,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深圳光明新区工业园发生山体滑坡,二十二栋楼房被掩埋”的消息。接连一周,救灾现场成为每天的头条新闻。

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再地听到和想到世界各地人为的灾难,越来越感到翻译这本书的现实意义,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人人有责!保护环境,时不我待啊!

《诺拉的2084》这本书,写挪威首都奥斯陆附近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个将满十六岁的女孩诺拉,她准备和同学一起号召人们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物种的故事。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诺拉从小就喜欢到高山牧场上过除夕,在那儿迎接新年。她十岁那年,冬天无雪,因此圣诞节也失去童话般的氛围。在山上放眼望去,到处都赤裸裸的,就像人被剥掉外衣似的。

她听大人讲,这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告,是灾难的信号:背后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人类疯狂掠夺大自然,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原料,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结果。

在高山牧场上,别人若无其事地滑冰嬉戏,她却心情沉重,独自在岸边溜达。忽然,她发现矮树丛中薄冰下面有一只死老鼠,联想到路上发现的驯鹿尸体和报纸上关于驯鹿下山到农家院子里觅食的报道,她懂了,这是环境变化对动物造成的威胁。

从此以后,她就开始关心环境问题,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报道。她把那些文章分为两类:“世界之现状”和“必须做什么”。

由于关心环境问题,她经常陷入沉思并梦见自己变成别人和各种动物,以至于她的父母以为她有心理疾病,坚持带她去城里看心理医生。就这样,她认识了心理医生本雅明·安彤森。通过谈话,医生认为诺拉不但没有病,而且很健康,因为他的女儿在诺拉这个年龄时也像她一样。他建议诺拉在自己的家乡也成立一个环保小组,他们成了好朋友。

诺拉在十六岁生日前夕,继承了他们家的传家宝——一枚红宝石戒指。据说这枚戒指就是《一千零一夜》里的阿拉丁戒指,有魔力,可以实现主人的三个愿望。但当年阿拉丁已经使用了两个。后来的主人苏妮娃和诺拉的曾祖母都不想自己使用那最后一个愿望,她们要把那个唯一的愿望留给自己的后代。现在传到了诺拉手上,她也想这样做。

她和同学尤纳斯一起策划,怎样才能拯救一千零一种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她甚至希望世界的状况和物种至少能够回到曾祖母生活的那个时代,为此她给自己未来的曾孙女写了一封信,放在博客里,七十二年之后方可打开。在信的末尾,她写道:“我愿意为塑造未来做点儿贡献。”她的曾孙女将在十六岁时继承这枚戒指。那时候,如果世界还没有变好,那就利用这枚戒指的魔力,去实现最后一个愿望,让这个世界回到以前的状态,再给地球一次新的机会!

一天早晨,诺拉在网上发现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工作人员在索马里被劫持,成了人质,照片很像本雅明的女儿艾斯特。她立刻打电话通知了本雅明。本雅明·安彤森为此忧心忡忡,诺拉安慰他,坚信不会有事的。劫持者反对世界发达国家掠夺非洲的石油,使非洲之角成了贫穷的国家。劫持人质是为了要求发达国家停止开采索马里沿海石油,这是因世界气候变暖而受害的国家的正当权利。在诺拉十六岁生日到来之前,艾斯特被解救出来。诺拉生日的那天早晨,艾斯特打电话给诺拉,祝贺她生日快乐。诺拉希望将来也去联合国工作,为保护地球村的生态和环境而工作。

这部小说讨论的是人类生存的重大题材,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当今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类永不满足的消费和需求,富有者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奢侈,一直在疯狂地掠夺大自然和贫穷的国家,这是各种自然灾害愈加频繁、贫穷国家的难民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原因。作者通过诺拉之口,谴责了这一代人的自私和贪欲,只考虑自己,最多加上横向的亲人,却不为自己的后代着想。因此,纵向地为子孙后代考虑,应该成为人类必须具有的好品德。

一会儿是现实世界,一会儿是梦境,小说在这样两条交叉的脉络中发展。本书写作手法与作者的成名小说《苏菲的世界》有许多相似之处,不同的是主题,那本书涉及的是哲学史与人的关系,这本书谈的是环境与人的关系。

这部小说的人物原型是德国慕尼黑的少年菲利克斯·芬克拜因纳尔(Felix Finkeiner)。2007年,这位九岁的少年和他的朋友一起响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种树拯救地球”(Plant-for-the-Planet)的号召,在他的学校里发起每人种一百五十棵树的倡议,到2013年,这个倡议已经扩展到七十个国家。后来,他又倡议世界每个国家植树一百万棵,现在他已被推荐为联合国环境正义大使。这个行动已得到一百多个国家的政府和儿童的支持。

就在我完成这部小说准备交稿时,我国南方又频繁发生了大面积的洪水和塌方灾难。世界上,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地也传来坏消息。面积巨大、人力无法控制的森林大火在持续燃烧。我国许多地区,人们仍然在疯狂地破坏生态环境,破坏原始森林,为了开采煤炭等化石原料,每年都有令人震惊的悲剧发生。这种竭泽而渔的行为正是书中谴责的只顾追求利润,不顾子孙后代的行为。由此可见,这部小说探讨的问题与我们自己的关系多么密切。近年,虽然节约能源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履行政府承诺已经被各届政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是三十年来,盲目追求GDP和所谓业绩,又对环境污染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至于今天的环境、空气和水源污染几乎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严重程度。

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在我国读者群中,尤其是在青少年读者中产生共鸣并鼓励他们行动起来。

2016年5月13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