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38

阳之脉。其终也。戴眼皮折 。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音契 音纵。戴眼、目上视也。反折、背反张也。

、手足屈伸也。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挟脊抵腰中。手太阳之脉。循臂上肩。至目外 。太阳主筋而为诸阳主

气。阳气者。柔则养筋。太阳之经气已绝。是以筋脉急而戴眼反折。手足牵引也。手太阳主液。膀胱者。津液之所藏。

绝汗者。津液外亡也。色白者。亡血也。津液外脱。则血内亡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HT 绝系。绝系一日

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HT 音琼手足少阳经脉。皆循于耳。经气绝。故耳聋也。少阳主骨。诸节皆属

于骨。少阳气终。故百节皆纵。经络篇曰。少阳是主骨所生病者。诸节皆痛。HT 、目惊貌。手足少阳之脉。皆至目锐

。终则牵引于目。故目如惊而邪视也。绝系、目系绝也。少阳属肾。肾藏志。系绝则志先绝。故一日半死也。青者。

甲木之气外脱也。白者。三焦之荣内亡也。夫阳生于阴。色生于气。是以六经之气终而先见于色。)阳明终者。口目动作。

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手足阳明之脉。皆挟口承目。故口目动作而牵引歪邪也。闻木音则惕然

而惊。是阳明之善惊也。骂詈不避亲疏。是阳明之妄言也。色黄、阳明之土气外脱也。上下经盛。胃气绝而无柔和之象

也。荣卫者。中焦水谷之所生。肌肤不仁者。荣卫之气绝也。)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

(心之华在面。面黑者。水气上乘。火气灭而水气脱矣。齿长而垢。骨气泄也。腹胀闭而上下不通者。心肾水火之气并

绝。而不能上下交通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

皮毛焦而终矣。(足太阴脉。入腹属脾。故为腹胀。手太阴脉。上膈属肺而主呼吸。故为不得息。胀满则升降难。不得

息则气道滞。故为噫为呕。呕则气逆于上。故为面赤。不逆则痞塞于中。故为上下不通。脾气败则无以制水。故黑色见

于面。肺气败则治节不行。故皮毛焦。)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

也。(手厥阴心主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足厥阴肝脉循喉咙。入颃颡。其下者。循阴股。入毛中。过阴器。厥阴

木火之气欲绝。故中热嗌干也。肝所生病者遗溺。善溺者。肝气下泄也。心烦者。包络之气上炎也。肝者筋之合。筋者

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甚则舌卷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三阴三阳之气终也。按天之十干。化生地之五行。

地之五行。化生天之六气。五行生五脏。六气合六经。是六经之气。五脏之所生也。故曰诊要者。诊五行相生之要。经

终者。阴阳之气有终。盖言人之生于五行而终于六气也。莫子晋曰。地之五行。合天之十干。天之六气。合地之十二

支。此皆天地阴阳。互相生化之道。)

<目录>卷三

<篇名>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属性: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

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此篇首论诊脉之法。夫色脉之道。至精至微。然本于阴阳气血。阴静而阳动。有所动作。

则静者动而动者散乱矣。故诊法当以平旦。夫饮食于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脉盛则络脉虚。是以饮食未进。则经

络调匀。血气未乱。故可诊有过之脉。盖言平旦之时。知有过在病。而不在阴阳之正气耳。以下四篇。皆论诊脉之法。

而各有不同焉。杨元如曰。经脉属脏。则络脉络腑。经脉属腑。则络脉络脏。经络不调。则脏腑之气不和矣。)切脉动静。

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动静者。阴阳动静也。精明、五

脏之精神见于声色也。切脉观色。以审脏腑之强弱虚实。兼视形体之盛衰。以此参伍错综而斟酌之。以决其死生之分焉。

此篇论切脉察色。听音声。观脏腑。审形体。四诊咸备。斯成脉要之精微。)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此言脉所以候阴阳气血也。血行脉中。故为血之府。荣气宗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脉随

气行。是以脉长则气平。脉短则气病矣。心主血脉。数乃热迫所生。则烦心大则病进于脉内。上二句辨脉气。下二句审

血脉。)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上盛、谓寸口脉盛。主气上升而气高。下盛、

谓尺中脉盛。主气下逆而为胀。代脉者。动而中止。不能自还。主气之衰败也。辨脉篇曰。脉萦萦如蜘蛛丝者。阳气衰

也。言脉中之荣气宗气不足。是以脉细如丝。涩主少血。则心虚而为痛矣。莫子晋曰。代则气衰。阳气衰也。细则气少。

阴气少也。)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此复形容病进之脉象。邪甚血亡。而为死证也。浑

浑、浊乱疾流之貌。革至者。迥异于平常也。此血脉受邪。而内乱如涌泉也。夫色生于血。病进于脉。而色亦败恶矣。

辨脉篇曰。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绵绵其去如弦。细而欲绝者。形容其脉去之象也。病进而脉至如此之盛。

血亡而脉去如此之衰。血者神气也。邪盛正亡。不治之死证矣。以上论切脉之大概。以别阴阳气血之盛衰。王芳侯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