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55

故脉迟者。知其病在七诊也。脉不往来者。有七诊之病。而脉候亦败也。皮肤着者。病久而肉脱也。根结篇曰。皮肤薄

着。毛腠夭焦。予之期死。此言方病而伤于形身经络者不死。病久而伤五脏阴阳之气者死。故曰。经病者。治其经。孙

络病者。治其孙络血。若五脏阴阳之气。已绝于内。而欲以针石治其外者。未之有也。)帝曰。其可治者奈何。岐伯曰。

经病者。治其经。孙络病者。治其孙络血。(灵枢经曰。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言病在经者。刺其

经。病在孙络者。去其孙络血。盖病在孙络。其邪更浅。故当出其血而泻之。)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血病者。邪

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故身有痛也。盖言病在经之深者。治其经病。在孙络之浅者。治其孙络。病在经络

浅深之间。而痛及于肌肉者。治其经与络也。)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脉。则缪刺之。(奇邪者。邪不入于经。流溢于大

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故

宜缪刺之。缪刺者。以左取右。以右取左也。)留瘦不移。节而刺之。(留瘦不移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故即于节而

刺之。盖病在脉络者取之脉。病在骨节者治其节也。)上实下虚。切而从之。索其结络脉。刺出其血。以见通之。(刺节

真邪篇曰。大经调者。谓之不病。虽病谓之自已也。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

泻之。此所谓解结也。是以上实下虚者。有横络盛加于经。以致上下不通。而有盛实也。切而从之者。切其某经之所阻。

而从治之也。索其结络者。索其横络之结。而刺出其血。以见通之者。视而泻之也。以上言病在经脉者。为可治也。)瞳

子高者。太阳不足。戴眼者。太阳已绝。此决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夫九针九候之道。贵在神与气。心藏神而为阳中

之太阳。肾为生气之原。而膀胱为之表里。是以独候手足之太阳者。太阳主诸阳之气也。瞳子高者。乃太阳之神气不足。

盖手太阳之脉。上颊至败者。其音嘶。)手指及手外踝上五指。留针。(此复申明瞳子高者。太阳不足于上也。手太阳之

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外踝上者。在手外侧踝上也。五趾者。第五之小指也。言太阳不足。当于

手指及外踝上之后溪。五趾之少泽上。留针以补之。盖候足太阳之气者。于足上去踝五寸而弹之。补手太阳者。当于手

外踝上五趾而取之。此手足之经气。交相贯通。先不足于上。而后绝于下也。张二中曰。泻者出血。补者留针。)

<目录>卷四

<篇名>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属性:言经脉病脉之各有分别。

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按三部九候论。至血气形志篇。与灵枢之九针论。前后相符。只此

篇与脏气发时论。少有异别。然此篇章旨。乃九候论之所谓必先知经脉。然后知病脉。脏气法时论章旨。乃九候论之所

谓察其腑脏。以知死生之期。盖九针九篇。九九八十一篇。论在灵枢经内。此复论三部九候之法。故必先知经脉生始之

原。而后知九候之病脉。知五脏生克之理。而后知死生之期。故设此二问。)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

(言人之居处安静。其气和平。自有经常之脉。如动作过用。则变而为病脉矣。)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肾

属亥子。而气主闭藏。夜行则肾气外泄。故喘出于肾。肾为本。肺为末。肾气上逆。故淫伤于肺也。夫喘属肺证。又曰。

阳明厥则喘。汗出于肺主之皮毛。而生于胃腑之津液。此章首论喘。次论汗者。言经脉荣卫。生于胃腑水谷之津。而通

会于肺气。是有经常之理。如劳动过伤。则五脏气逆。而脉亦为之变。故先论其变。而后论其常焉。)有所堕恐。喘出于

肝。淫气害脾。(堕则伤筋。筋即为肝。故喘出于肝。木胜土。故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惊则气

乱。故喘出于肺。肺者心之盖。故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跌则伤骨。骨即为肾。故喘出焉。徐公遐曰。

肾生骨髓。髓生肝。骨者肾之精气所注。末言骨者。则五脏之生气。可类推之。)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

为病也。(言此数者。皆伤五脏之气。勇者逆气已过。正气复顺。怯者则留着为病。而见病脉矣。)故曰。诊病之道。观

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夫气有勇怯。理有疏密。皮肤有浓薄。骨肉有坚脆。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之

要。)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汗者水谷之津液。饱甚则胃满。故汗出焉。)惊而夺精。汗出于心。(血乃心之精。汗乃血

之液。惊伤心气。汗出于心。故曰夺精。经云。夺汗者无血。)持重远行。汗出于肾。(持重远行则伤骨。故汗出于肾。)

疾走恐惧。汗出于肝。(疲罢伤筋。故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劳伤四体。故汗出于脾。)故春秋冬夏四时阴

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四时阴阳。自有经常。血气循行。各有调理。如动作过伤。则血气妄逆而生病。此自然

之理也。口问篇曰。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散。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