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沿学术综述

机体的组织细胞必须处于具有适宜酸碱度的体液环境中,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细胞外液适宜的酸碱度用pH表示,正常值为7.35~7.45,是一个变动范围很窄的弱碱性环境。虽然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生成酸性或碱性物质,也经常摄取一些酸性或碱性食物,但依靠体液的缓冲系统以及肺和肾的调节作用,血浆pH稳定在正常范围,这种生理情况下维持体液酸碱度的相对稳定性称为酸碱平衡。

尽管机体对酸碱负荷具有强大的缓冲能力和有效的调节功能,但有许多原因可以引起酸碱负荷过量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酸碱度稳定性破坏,形成酸碱平衡紊乱。血pH低于7.35称为酸血症,碱血症则指血pH高于7.45。

危重患者的酸碱平衡紊乱尤为常见。很多疾病均可伴有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且一旦并发酸碱平衡紊乱则必将加速原发疾病的恶化,甚至导致死亡。临床工作中应十分重视对酸碱平衡紊乱的纠正,但是酸碱平衡紊乱的情况不同于某一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某一种疾病尽管也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但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仍限于某一器官和系统。酸碱平衡紊乱则不同,各个器官、系统的疾病均可导致酸碱平衡紊乱,机体所有细胞的功能代谢均参与其中,且多个器官组织立即参与代偿反应。这些决定了酸碱平衡紊乱时机体内出现极为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因此,在疾病的诊治中,往往需及时准确地判断体内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情况,但解决这一问题并不简单[1]

一般来说,酸碱平衡紊乱的治疗首先应查找原因,针对原发疾病治疗,而不是急于把pH纠正到正常范围,因为盲目的治疗导致的后果可能比酸碱平衡紊乱本身更严重。充分考虑造成病理生理变化的原因,比纠正pH对患者更重要。如对于代谢性碱中毒的治疗应着重去除导致碱中毒的因素,纠正脱水的同时,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又如单纯性呼吸性酸中毒的治疗,主要是积极改善通气,控制感染,使原发性升高的二氧化碳分压下降,而不盲目补碱,特别是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更应慎重。对于代谢性酸中毒的治疗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酌情补充碱性药物;对第二十章 酸碱平衡紊乱 - 图1低于10mmol/L的危重病患者应立即输液并使用碱剂治疗。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治疗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正确判断哪一种酸碱平衡紊乱是原发的,哪一种是代偿的,代偿的对机体是有利的,不宜纠正,否则会带来不良后果。此外,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与水、电解质的关系非常密切,如脱水、低血氯、低血钾与碱中毒往往同步发生,应积极纠正。三重酸碱平衡紊乱的治疗,应首先掌握三重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积极设法将三重酸碱平衡紊乱变为二重,争取尽快转变为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2]

总之,危重患者内环境变化复杂,各种酸碱平衡紊乱可同时存在,其特点是发病率高、类型复杂、变化迅速和病死率高,且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在临床工作中治疗较困难,对预后影响较大。因此监测动脉血气,正确地判断和处理,尽可能地控制酸碱紊乱的发生,对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