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挖掘善良本质,奠定孩子的品行基础

    在所有爸爸应该赋予孩子的品质当中,善良应该是“名列前茅”的。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善良是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是其他很多美好品质的基础。

    首先,一个人只有善良,不忍心欺负别人,他才能远离法律和道德的禁区,不做自毁前途的事情;其次,一个善良的人,不欺骗别人,常常帮助别人,这会让他赢得无限的好人缘;再次,一个善良的人,不咄咄逼人,这能使他远离口角、恩怨纷争。总之,善良的人不容易嫉妒、不轻易害人,更不得罪人,他会拥有一个温婉、平和、从容、快乐的人生。因此,当忙爸爸们从百忙之中抽出身来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其实是一个比较容易的功课。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在最初产生自我意识,明白别人与自己是不同的个体时,就会表现出一定的善良本质。比如,他们看到别的孩子哭,自己也会伤心地哭起来;他们总是舍不得踩树下的蚂蚁,小心翼翼地保护它们;他们甚至对玩偶也充满爱心,看到它们被弄脏、弄坏也会不开心……

    这说明,每个孩子其实本性都是善良的,只不过在一些不良环境的熏陶中,在某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下,某一些孩子也许会表现出“不善良”的一面。而爸爸在“善良”这堂课的教育中,其实就是要挖掘孩子善良的本质,保护孩子不受负面信息的影响,让他的善良发展下去。

    • 尊重孩子善良的本质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会做一些善举,但爸爸们可能由于粗心而忽略这一点,甚至无意中破坏或者否定了孩子的善举,这就可能导致孩子的善心歪曲,分辨不清楚自己是否应该做好事,因而逐渐在日后的成长中迷失自己,丢掉善良的品质。

    一个7岁的小男孩,非常喜欢小猫小狗之类的动物。他常常为流浪在外面那些忍饥挨冻的猫狗感到伤心。后来,他在自家的院子里搭建了两个简易的小窝:一个用来收留流浪猫,一个用来接纳流浪狗。他每天精心喂它们吃饭,帮它们收拾小窝,没事的时候还会跟它们玩耍。

    在外出差的爸爸回家之后,看到这幅景象,立刻训斥他道:“那些脏兮兮的猫狗你弄回来干什么?它们有多少病菌你知道吗?”说完还觉得不解气,上前一脚踢翻了猫窝。小猫们吓得四散逃走了。小男孩又生气又伤心,他有点搞不懂:老师知道这件事后,还表扬他有爱心呢!为什么爸爸这么反对?他暗暗地想:既然这些小生命都让爸爸很讨厌,那爸爸干吗要养鸟?

    第二天一大早,小男孩的爸爸醒来时,发现鸟笼子不知被谁打开了,自己名贵的鹦鹉早就飞走了。

    爸爸们有时粗心大意,来不及分析孩子的行为出于什么心理、是否值得保护,就急着去控制或者否定他们,这很可能影响的是他们品质的形成。因此,当爸爸们看到孩子对某个东西非常仔细地呵护时,要明确那绝不仅仅是一个表面的行为,或许是他们爱心、善心的表现。所以,即使他们的方法不正确,爸爸也要先肯定他的心,再教他调整方式,这样才不会使孩子是非不辨、由“善”生恨。比如,假如事例中的爸爸先表扬孩子有爱心,再告诉他猫狗可能携带病菌,让他在家之外的一个固定地点定时喂它们即可,想必孩子心中产生的怨恨和不满就不会那么深,当然也不会放走爸爸的鹦鹉。

    • 用自己的善行影响孩子

    一个爸爸带着孩子外出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之后两人又抱着大桶饮料和爆米花在电影院看了一场儿童电影。最后,父子俩挺着个大肚子往家走。就在快到家的时候,两人看到路边站着一个卖红薯的老大爷,寒风中他瑟瑟发抖,不停地跺着脚,显然已经冻坏了。这时,这位爸爸走过去,掏钱买下了两个红薯。

    离开摊位后,儿子问爸爸:“爸爸,我们都吃得这么饱了,你为什么还买红薯呢?”爸爸回答:“因为我不忍心看那个老爷爷在这么冷的夜晚还摆摊啊,我现在不饿,但可以买了明天再吃。这样老爷爷就能早点回家了。”儿子认真地听着,这番话似乎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

    爸爸行善的举动,通常会鲜明地印在孩子的心里,因为这时的爸爸不同于平时在家见到的爸爸,他做的事情也给孩子带来了新鲜感,为孩子灌输了道德观。如果爸爸能让孩子多看到自己行善的一面,孩子在这种影响下也会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 让孩子明白行善要适度

    孩子善良、喜欢帮助别人当然是一件好事,但爸爸也要注意适度原则,要让孩子懂得有选择性地行善。

    行善适度,一方面是要在一个范围内行善,而不是不顾实际地、倾家荡产似的行善。就像热衷于慈善事业的大明星李连杰所说:“做善事是要在保证自己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不是帮助了别人之后,自己却成了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行善才是平衡的、正确的。”爸爸教育孩子行善也是一样,并非帮助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就一定要把他接回家,给他富裕的生活;也不是关心流浪动物,就要统统把它们救到家里。帮助别人、做善事都要适度,这样的行善也才能长久。

    适度行善的另一方面,是指要让孩子明白有些“弱势群体”并不是真的值得帮助。比如,在街上遇到乞丐,如果是年迈的、无工作能力的人,或许可以伸出援手;但如果是年纪轻轻、身体健康的人,则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这是好吃懒做、不想付出只想收获的人,不值得同情。又如,帮助别人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在街上帮助老年人提东西是可以的,但随便送陌生人回家不一定可取。也就是说,帮助别人最好在人多、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遇事要多考虑自己的安危。

    总之,教育孩子多播种善良是没错的,善良一定会赋予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但一定要注意适度原则,不要让孩子在奉献爱心的同时却伤害到自己。

    【忙爸爸一分钟教子金句】

    善良是孩子将来的“立身之本”,善良一定会让孩子将来的人生熠熠生辉。忙爸爸不可忽略善良的教育,这对孩子来说,比多记住一点知识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