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爸爸去哪儿》明星下乡,你的孩子也应适当吃点苦

    在《爸爸去哪儿》第一期开始的时候,节目组似乎要给所有的老爸和孩子一个“下马威”,第一站就带他们来到了北京灵水村——一个条件非常艰苦的地方。这个地点的摄制,其实能看出节目组的用心:让平时娇生惯养的宝贝们,体会一下偏远农村的生活,吃点苦。

    果然,有几个小朋友被这里吓到了,他们苦恼不已,一会儿嫌房子破,一会儿嫌到处弥漫着动物的臭味。有洁癖的天天干脆拒绝进去看房子,而娇滴滴的田雨橙则哭着说:“我不要住这么破的房子!”其实,这恰巧体现了节目组安排的初衷,那就是让平时生活一帆风顺的孩子们体会一下“苦日子”,让他们了解这个世界上并不只是快乐和富有,自己的人生也不可能一直在顺境中度过,每个人都需要经历一番辛苦。现在让孩子感受一下困境的存在,锻炼他们吃苦的意志,远比他们长大了再在这上面栽跟头要好得多。

    而孩子们的适应能力其实也是老爸们没有想到的,还不到一天,他们就已经接受了这里的环境,而当找食材的任务派发下来的时候,孩子们更是非常积极。这一次的旅行,让他们知道了什么叫吃苦,什么叫自力更生。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生活在物质条件充足、全家人宠爱的环境中,他们的成长顺风顺水,要什么有什么,意识不到自己将来一定会面对一些逆境的事实,当然也就很难有战胜困难的能力。因此,现在的孩子都是这样一种状态:习惯“不劳而获”,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做好的一切;自私固执,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通过哭闹等各种手段得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甚至有些到了成年还不会做饭、不知道去哪交电费;经受不起一点挫折,被老师训斥两句就感觉“天崩地裂”,和别人相处稍有不顺就翻脸……

    这些都是“温室”教育的不良后果,也许在孩子小的时候只会产生以上的结果,但当孩子长大之后,他将是一个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的人,懦弱、自私、胆怯、经不起挫折,都将是他人生的大包袱。所以,爸爸一定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适时让孩子吃一点苦。

    • 别让孩子成为娇生惯养的“产物”

    很多爸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习惯帮孩子完全打理他的生活。也许爸爸觉得,做家事对小孩子来说太为难,与其看着他发愁,不如帮他做了。其实,爸爸对孩子的包办,并不是对孩子的爱,反而可能是害了孩子。如果孩子小时候不懂打理家事,他长大后可能依然没有能力做家务;而连自己的生活都照料不好的人,何谈能做好事业呢?所以,爸爸千万别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娇生惯养”的代名词,让孩子去学着处理自己的事情,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美国有一位叫格蕾·施吕特的妈妈,她养育了4个8~14岁的孩子。这些孩子终日只知道看电视、玩游戏,就是不肯帮妈妈干活,甚至连做功课也提不起劲,每天需要爸爸妈妈不断地呵斥才会勉强去做。终于有一天,这位妈妈决定治治这些孩子。

    那天,孩子们发现,妈妈在门前竖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妈妈罢工”。孩子们觉得很奇怪,于是去问妈妈怎么回事。妈妈说:“我每天要工作,还要给你们做饭、洗衣服,但是,你们并不觉得妈妈做的这些事很重要,从不肯帮妈妈来做,甚至自己的功课都要妈妈来催,妈妈觉得很累。从今天开始,妈妈要罢工了,我不再为你们做家务活了,你们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要吃什么都自己去做吧!”

    妈妈说到做到,真的不再为孩子们做家务。这时,孩子们才发现劳动是多么重要。格蕾·施吕特说:“孩子们终于明白,他们除了看电视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们开始懂得用脑子想事情,开始看书、做作业和做家务活。”

    当然,并不是说每个爸爸都要采取这样的方式来逼迫孩子做事,但这位妈妈的确用行动向我们印证了一个道理:只有孩子自己去做事的时候,他们才算是真正开始动脑子。而总是由大人包办一切的孩子,当然不需费脑筋,因此也会逐渐成长为一个依赖性强、不爱动脑的孩子。

    • 适当给孩子制造点“困难”

    日本教育界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这句话透露了日本人的教育理念,那就是一定要让孩子吃苦、劳动、受挫,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日本电视中经常有这样的比赛:让一个6岁的儿童独自去10公里外的一个亲戚家,将母亲化装成一个陌生人,看着这个孩子如何去找人指路、如何干渴难耐、如何疲惫不堪。悄悄跟随的母亲常会心疼得流下泪来,但绝不会帮孩子一把。

    日本父母的做法有些类似《爸爸去哪儿》节目组的安排,两者都是为了让孩子体验真实的生活而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情境。很多爸爸觉得这样的事情有些残忍,所以宁愿让孩子在家中过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实际上,孩子现在有多安逸,将来就可能多脆弱。

    爸爸应该了解到,给孩子一些任务、让孩子受一些挫折,对他们来说其实并不是痛苦的事情,大多时候反而是一种快乐,因为他们在尝试新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体现,内心也会十分欢愉。

    【忙爸爸一分钟教子金句】

    中国有句话,既可以说成“先苦后甜”,也可以说成“先甜后苦”。这其实都是对人生真实的描述。从小没吃过苦的孩子,将来失去父母的庇护,他们就会真正在人生的道路上吃苦;而早早锻炼出懂得吃苦的心灵、战胜困难的勇气,孩子将来的人生将会顺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