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学会倾听,给孩子真实表达的机会

    在很多爸爸看来,教育是一个单方面的功课,更多时候是爸爸向孩子传授知识、经验和道理。但实际上,这只是教育中的一部分,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爸爸必须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感受。只有这样,爸爸才能明白孩子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是否适宜,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爸爸们,必须给孩子真实表达的机会,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 不要打断孩子说话

    每个爸爸都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真正将孩子作为有人格、有自尊的人,认真倾听他们说话的爸爸并不多见。当孩子遇到什么问题向爸爸诉说时,经常被爸爸不耐烦地打断。爸爸没有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产生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孩子会觉得爸爸不在乎自己的想法,或者根本不想和自己对话,于是会逐渐把想说的话藏在心里,这样爸爸自然就很难知道孩子的心中所想,当然也无法给孩子恰当的教育。

    其次,孩子说话时总得不到爸爸的认真倾听,会觉得自己不被爸爸认可,时间长了,他就会对爸爸产生对抗情绪,最终造成双方不理解、不信任,沟通困难。很多孩子到了十几岁时不再喜欢黏着爸爸,不和爸爸谈心,甚至一天到晚也不和爸爸说几句话,其实往往是因为曾经爸爸对自己的“忽视”造成的。

    第三,爸爸总是打断孩子说话,一来会影响孩子表达能力的提高,二来还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情绪,成为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不自信,将来的他自然难以获得快乐、成功的人生。

    孩子虽然小,但他们说的话并非全无道理,他们和爸爸的沟通也是出于自身情感上或知识上的需要,因此,爸爸一定要耐心地听完孩子说话,不要随便打断他,即使孩子说得不对,也要先听完,再向孩子讲解。

    • 允许孩子表达和自己不一样的意见

    很多爸爸都觉得自己是家里的权威,尤其在孩子面前更是权威。所以,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爸爸经常摆出家长的架子,只许孩子听自己说、顺从自己所说的,一旦孩子提出反对意见或者拒绝服从,爸爸的脸色就立刻“晴转阴”,不是转身不理孩子,就是训斥孩子一番。爸爸这样做或许得到了一时的心理安慰,让自己打了“胜仗”,但实际上,这可能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包括对爸爸的恐惧、防备、不信任,或者混淆对事物的真实理解,又或者再也不愿和爸爸沟通。可见,爸爸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应该显示出自己最宽容的一面,允许孩子质疑自己、反对自己。要知道,孩子的反对证明了他在思考,他在表现自己的个人意识,这是他成长的一个必要部分,爸爸千万不要加以阻拦。

    威廉是个很喜欢画画的小男孩,他的爸爸也经常夸奖他画得好。威廉得到了爸爸的鼓励,画起画来更有兴趣了。一次,威廉请自己的朋友汤姆来家里一起画画。汤姆画了一幅山水画,画面上有一片蓝色的湖水。汤姆不仅画得非常漂亮,还用两种不同的蓝色表现出了湖水的远近变化。威廉的爸爸看了之后惊呆了,一直夸赞汤姆有画画的天赋,并且鼓励他以后朝着绘画的方向发展,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

    但是,汤姆走后,威廉就表现出了他的不满。他故意在收拾东西时发出很响的声音,甚至还把画板扔到了地上。爸爸走过去询问原因,威廉气冲冲地喊了句:“不用你管!你说话我再也不相信了!”

    爸爸愣住了,儿子还是第一次这样跟他说话。但是,他并没有训斥儿子,而是耐心地哄他,等他情绪平静之后,又问了他一遍,他才委屈地说:“我觉得我画得比汤姆好!可是你只表扬他,不表扬我!”爸爸这才明白,原来孩子是有点“嫉妒”了。他对威廉说:“你说得很对,你们两个的画都有优点,爸爸不应该只看汤姆的,忘了你的。不过,即使你没有得到表扬,你也不应该这么生气。如果你仔细观察汤姆的画哪里好,下次添加到自己的画里,你不就变得更加优秀了吗?”威廉听了这番话,慢慢平静了下来。

    如果在威廉生气之后,爸爸还是坚持说汤姆比他画得好,那么想必威廉会非常伤心,并且觉得自己的言论不受爸爸的重视。而这位爸爸肯定了威廉的说法,甚至愿意放低自己,承认自己说得有失偏颇,这就让威廉觉得自己的话被爸爸听进去了,不仅此时心中的“郁结”可以解开,下次遇到其他的事情,他还会主动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 给出孩子他想要的回应

    爸爸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在跟别人沟通时,如果对方肯听并做出回应,自己便会愿意诉说;但如果对方听完却一言不发,那会不会有点被轻视、被嫌弃的感觉,甚至感到对方是在以沉默反对自己的言论呢?如果真的碰到一个不回应自己的沟通对象,那么即使他表面看上去是在听,自己说下去的兴致和信心也不一定够了。

    孩子跟爸爸的沟通也是一样,甚至孩子会比成年人更加敏感;你是否认真听他说话、是否认同他的说法,他都会通过你的反应来判断。所以,爸爸千万不要觉得给孩子一只“耳朵”就足够,在听孩子说的同时,你必须适当给他一些回应,这样才能证明你将整颗心都给了他。

    当然,这个回应不能只是“嗯”“啊”之类可有可无的应付,而应该是经过认真思考给出的反应。可以表示赞同,也可以表示不同意,然后给出自己的解释。

    爸爸认真倾听孩子说话,是家庭教育良好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有了良好沟通,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才能适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当然也才能让教育更高效。

    【忙爸爸一分钟教子金句】

    对于孩子来说,认真听自己讲话的爸爸才真正被他们喜欢,也才能获得他们的信任。而只有孩子相信爸爸,才能真正接纳爸爸,向他展示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