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充分尊重,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

    想必每个成年人都能深深地体会到,得到别人的尊重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一个人能否在生存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对他每一步的行为和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孩子来说,这一点也同样重要,孩子对尊严的渴望,甚至比成年人还要迫切。而在实际的家庭生活中,忙碌的爸爸们可能无暇充分顾及孩子的尊严,或者常常因为其他因素而无意折损孩子的自尊。他们或许事后很快会对此忘怀,殊不知这在孩子心中可能留下永远的记忆,甚至成为孩子成长的阴影。如果爸爸们对这样的说法付之一哂,觉得言过其实,那么不妨回想一下,类似于“自己偶尔凶了孩子一次,他就好几天不敢跟自己亲近”的情景,是否也曾经在自己家中发生过?孩子这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表现,就显露出了他们更为敏感细腻的心思,充分说明了他们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

    • 把孩子当成人一样对待

    或许是忙爸爸和孩子交流的时间相对较少,且需要在短时间内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所以有些爸爸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往往习惯采取命令式的口吻,不给孩子留有商量的余地,直接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这其实是很不合理的。要知道,从孩子挣脱父母的双手、蹒跚学步的那一刻开始,他们的独立意识就已经开始萌芽了,自尊心也在不断增强。因此,他们越来越渴望能够平等地和大人交流,而不是像个下级一样,总是乖乖执行上级的命令。忙爸爸脑子里可能在想工作,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命令式话语,孩子听起来却会心生反感,不情愿地去做,或者干脆拒绝。

    如果爸爸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能够把他当作成年人,用商量的口吻和他交流、征求他的意见,想必孩子更愿意和爸爸沟通,也更乐于执行两人商量出来的决定。可见,爸爸们再忙,在和孩子说话时也要多花几秒钟考虑一下,这几秒钟,或许就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感受大不相同。

    200年前,德国有一个出色的教育者——卡尔·威特,他将出生时被认定为“痴呆”的儿子——小卡尔·威特,教育成了语言能力极强、16岁就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人才。作为一个支撑家庭开支的丈夫和父亲,他的工作当然也是异常忙碌的。他的孩子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绝不是他花费大量时间兢兢业业教出来的。他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只是要充分尊重孩子,把他当成年人一样看待。

    卡尔在自己的相关著作中提到:“父母从小就应该教育孩子树立起做人的尊严,但是家长的错误教育,很可能让孩子失去信心和尊严……我一直都把(小)卡尔当成成年人来对待,我们在用餐的时候谈论他可以理解的话题,我们一起讨论各种有趣的事情,这使我们的用餐时间非常愉快,同时也增进了我们的感情。”

    卡尔并不是教育领域的专家,却能在教育儿子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跟他懂得充分尊重儿子这点是绝对分不开的。他的尊重给了儿子自信,给了儿子行动和表现的勇气,最终使其克服智力上的残疾,在学术方面有所造诣。

    • 尊重孩子的个人主张

    男人一定要有权威的一面,学术方面的权威给男人贴上“专业”的标签,职场权威代表着男人较高的地位。但在教育孩子方面,“权威”这二字却应该被“藏”起来。这或许就是在职场忙碌的爸爸们容易忘却的一点。经常在孩子面前露出威严,强迫孩子放弃他的主张,不但会打击孩子的自信,还会使他逐渐失去主见,变成一个“唯命是从”的人。

    一个好不容易能放松的周末,爸爸在书房看书,牛牛在客厅的沙发上一动不动地躺着。爸爸本想趁着休息和牛牛好好交流一下,但他觉得很累,还是静静坐着看书轻松。过了一会儿,爸爸起身上厕所,看牛牛无所事事,就问道:“牛牛,你怎么还不去写作业?”牛牛眨着眼,回答道:“嗯,一会儿就去,我在观察天花板的蜘蛛。”“蜘蛛有什么好看的,等你妈回来我俩一块把它扫干净。”

    几分钟后,爸爸从厕所走出来,看到牛牛还躺在沙发上,生气地喊道:“你怎么还在看?让你去写作业没听见吗?”牛牛吓了一跳,立刻从沙发上跳了下来。一次能增长见识的有趣的观察就这样被打断了。

    “权威”不一定正确,在孩子的世界中使用权威,更多时候是一种错误。孩子和大人看世界的视角不一样,他们的需要和感受也不一样;当孩子做出个人主张的时候,往往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体会自己希望体会的感觉。如果爸爸不加以了解,只是一味用自己的“权威”来打断,就可能是打断了孩子的迅速成长,否定了孩子的个人主见。

    • 尊重孩子的隐私

    孩子也有自己的隐私,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爸爸对孩子尊重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隐私。孩子有自己的专属空间,有隐私不被别人侵犯的权利,他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如果爸爸打着了解孩子、关心孩子的旗号,偷偷了解孩子不希望被别人知道的事,或者认为对于平日忙碌的自己来说,这是一种快速了解孩子的方式,那么建立在孩子和爸爸之间的信任就会因此而大打折扣,孩子的幼小心灵也会经历“不公平待遇”的糟糕体验。

    很多调查已经表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很在意自己的隐私是否得到尊重,即使是最亲近的父母,也不能侵犯自己的隐私。甚至孩子平日很少看到、自己非常渴望亲近的爸爸,如果犯了类似的错误,也很难得到他们的原谅。更有一些数据表明,很多孩子在日记或者信件等隐私物品被父母偷看过后,除了异常愤怒之外,还会有以下心理活动:

    觉得父母有失长辈风度,偷看的行为很令人反感;

    从此再也不写日记、不写信;

    如果父母再和自己谈心便会拒绝,或者不把心里的真实想法告诉父母;

    ……

    孩子可能不会将这些愤怒直接表述给侵犯自己隐私的父母,但心中一定会为此久久不平。这告诉爸爸们,对于孩子的隐私要保证百分百尊重,孩子和自己分享秘密,也要绝对保密。否则,自己在百忙之中辛苦建立的高大形象,以及在孩子心中的信任感,就要因此而凋零损毁了。

    总之,充分尊重孩子,最大的原则就是不要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加入到和孩子的交流之中,而要多考虑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对于因工作忙碌而容易忽略孩子的爸爸们,可要牢记这一点。

    【忙爸爸一分钟教子金句】

    “孩子的内心是渴望被尊重的,在平等的前提下,孩子也会按照家长的要求来规范自己;尊重你的孩子,就是教会孩子怎样尊重他人。”

    ——卡尔·威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