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1),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2)清净,即生实相(3),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4)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5),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6),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7)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8)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9)。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注释】

(1)慧眼:指智慧之眼。为声闻、缘觉二乘人所证得的眼。证得此眼可觉悟诸法平等、假有性空的般若智慧,故称慧眼。

(2)信心:信奉持行佛法而不生怀疑心,指远离怀疑的清净心。

(3)实相:指一切事物、现象真实不虚的相状。“实”就是真实不虚,“相”谓事物的本性或相状。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因此是假有,其真性是“空”,这就是诸法实相。

(4)信解:听闻佛法初信之,后解之,称为信解。钝根者见此经能信之,利根者读此经能解之,合谓之信解。

(5)第一波罗蜜:由生死苦海得解脱,到达涅槃彼岸。“波罗蜜”,梵语音译,意译为到彼岸。

(6)忍辱波罗蜜:梵语为羼提,意译为安忍。忍有三种,对于人事方面的毁誉,皆能安然顺受,不生嗔恚之心,叫生忍;忍受身心的劳苦病苦,以及风雨寒热等苦,能处之泰然,叫法忍;菩萨修行六度时,了知一切诸法无我、本然不生的空理,将真智安住于理而不动,叫无生忍,无生忍即般若智慧。菩萨修此忍力,就能不为一切外境所扰,佛法劝人忍辱,是劝人学菩萨。

(7)歌利王:意译为恶世无道王。佛陀于过去世修行时,歌利王为乌苌国的国王。他的行为非常凶暴恶劣,臣民们都很害怕他,唯恐避之不及。一次,国王带了宫女们,入山去打猎。宫女们趁国王休息时,就自由游玩。在深林中,她们见仙人在坐禅时,对他生起很大信心,仙人也就为他们说法。国王一觉醒来,不见一人,到各处去寻找。见他们围着仙人在谈话,心中生起嗔恨心并责问仙人,且不分青红皂白地用刀砍下仙人的手脚,看他是否能忍。当时,仙人毫无怨恨,神色不变,不但不嗔恨,反而对国王生起大悲心。这仙人,即释迦牟尼佛的前生。

(8)嗔恨:对于苦与产生苦的事物,厌恶憎恚,三毒之一,也是六根本烦恼之一。

(9)无所住心:无所执著的自性清净心。

【译文】

这时候,须菩提听闻了这部经,深刻领会了其中的真谛,禁不住欢喜而泣地对佛陀说:“太稀有奇妙了,世尊。佛陀宣说了如此甚深微妙的经典,从我悟道得慧眼,领悟一切事物现象都是假有以来,都未曾听闻过如此殊胜的经典。世尊,如果有人听闻了这部经的经义,生起信奉持行的清净信心,那他就能够识见一切事物现象的真实相状,也就是真如实相,应该知道,此人将成就最殊胜稀有的功德。世尊,如来所说的这个真如实相,并不是真实的真如实相,是为了随顺世俗,安立假名称之为‘真如实相’。世尊,我今日能够亲闻佛陀讲这部经典,理解其义并信奉持行此经,并不算困难。如果到了佛灭度后的第五个五百年的末法时代,有众生听闻这微妙经义,并能信奉持行,此人才是非常稀有难得的。为什么呢?因为此人已没有对自我、他人、众生和寿者相状产生执著。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他已经觉悟到自我的相状并非真实不虚,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一样并非真实。为什么呢?因为远离对一切虚妄之相的执著、分别,就能觉悟到万事万物都不是真实存在的,这就称为佛。”

佛陀告诉须菩提说:“是这样的,你的理解完全正确。如果有人听闻这部经典,而能够不震惊、不恐怖、不迟疑,应当知道这人是非常殊胜稀有的。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来所说的破除一切分别执著的般若法门,并非实体存在的,只是为了方便教化众生,安立假名称之为‘破除一切分别执著的般若法门’。

“须菩提,所谓的忍辱波罗蜜,如来说并非实有的忍辱波罗蜜,只是为了方便教化众生,安立假名称之为‘忍辱波罗蜜’。为什么呢?须菩提,比如我过去被歌利王用刀割解身体,当时我就没有执著于自我、他人、众生和寿者的相状。为什么这样说呢?割解我时,如果我执著于自我、他人、众生和寿命的相状,就必定会生起嗔恨的心念。

“须菩提,我回想起我在过去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时,那时,我就不执著于自我、他人、众生的和寿者的相状。所以,须菩提,菩萨应该舍离一切事物现象的相状,而生起最高最圆满的觉悟心。不应该执著于视觉所触及的有形事物而产生分别心、执著心,不应该执著于声、香、味、触、法诸尘而产生执著分别心,应当无所执著生起最圆满最高的觉悟心。如果心中有所执著,就不是菩萨安住其心的正确方法。所以,佛说菩萨的心念不应该执著于有形的事物而布施。须菩提,菩萨为了利益一切的众生,应当修行这种无所执著的布施方法。如来说一切存在的形相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是虚妄不实的,又说一切所有的众生也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是虚妄不实的。

“须菩提,如来都是根据真理而说,如来不会说谎话欺骗,他所说的也不会前后矛盾。须菩提,如来所证得的这个‘法’,既非实有又非虚无。须菩提,如果菩萨执著于一切事物现象的相状而行布施,就好像人走入黑暗之中什么也看不到。如果菩萨不执著于一切事物现象的相状而行布施,就好像人有双眼,在日光的照耀下,能清楚地看见各种有形之物一样。

“须菩提,未来之世,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身体力行对这部经信奉、行持、念诵,如来凭借无量无碍的智慧可以断定,这种人一定能成就无量无边的福报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