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禅品第五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1),元(2)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3)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4)

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著心著净,即障道也。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5)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注释】

(1)坐禅:结跏趺坐,不起思虑分别,系心于某一对象,称为坐禅。

(2)元:通“原”。

(3)净缚:指被所要观想的“净相”所束缚。

(4)自性不动:清净的自性常恒不变。

(5)外离相:指自心对外境不起执著分别。

【译文】

惠能大师开示众人说:我这个法门中所讲的坐禅,原本是不执著于心,也不是执著于一味观想净相,更不是枯坐不动。如果说执著于心念,心念原本也是虚妄。知道心念是虚妄,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可执著了。如果说执著于追求清净自在,那么人的自性原本就是清净自在的;只不过由于起了虚妄心念,掩盖遮蔽了清净自性,一旦没有了虚妄邪见,清净自性就自然显现。如果生起追求清净的执着心,就会产生对清净本身的执著妄念。对清净本身的执着妄念本来是无有所处之所的,执著的“对象”本就是对清净本身的执着妄念。“清净”本是没有形相的,却给“清净”安立一个形相,硬把执著于相说成是修行的功夫,持这样见解的人,遮蔽了自我的本性,反而执著于“清净”,被“清净”束缚了。

善知识!那些修持“不动”行的人,假如看到任何人的时候,都对他的是非善恶能视而不见,不起分别执著之心,这就是自我本性寂然不动。

善知识!执迷的人身体虽然身体纹丝不动,但一开口就是议论别人的是非长短和好坏,这与成佛之道是相违背的。这与执著于心念、清净一样,也是阻碍成佛之道的。

惠能大师对众人说:善知识!什么叫坐禅?我这个法门中,没有执著分别所以没有障碍,通达自在,对于一切外在的善恶境界,不起心动念,这叫作坐;能识见内在自我本性寂然不动,这叫作禅。善知识!什么叫禅定?超离外在境相就是禅,内心不散乱叫作定。如果执著于外面的境相,内心必定散乱。如果能超离一切外在境相,内心就不会散乱。自性本身是清净无为、常恒不变的,只是由于被外境所染而产生了执著分别。如果对一切外境都不起执著分别,内心不散乱,这就是真正的定。

善知识!超离外在境相就是禅,内心不散乱就是定。外禅内定就是禅定。《菩萨戒经》说:自我本性原本清净。善知识!要在念念相续的过程中识见清净自性,自我修持奉行,自然能成就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