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

【原文】

秦始皇帝十五年

初,燕太子丹尝质于赵,与王善。王即位,丹为质于秦,王不礼焉。丹怒,亡归。

秦始皇帝十九年。燕太子丹怨王,欲报之,以问其傅鞠武。鞠武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媾匈奴以图秦。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令人心惽然,恐不能须也。”顷之,将军樊於期得罪,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太子曰:“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更虑之!”鞠武曰:“夫行危以求安,造祸以为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太子不听。

太子闻卫人荆轲之贤,卑辞厚礼而请见之。谓轲曰:“今秦已虏韩王,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赵不能支秦,则祸必至于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何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不可,则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唯荆卿留意焉!”荆轲许之。于是舍荆卿于上舍,太子日造门下,所以奉养荆轲,无所不至。及王翦灭赵,太子闻之惧,欲遣荆轲行。

【译文】

昭襄王十五年(公元前232年)

当初,燕太子丹曾经在赵国做过人质,与嬴政非常要好。后来嬴政即位之后,燕太子丹又在秦国做人质,嬴政这时却对他非常无礼。太子丹恼羞成怒,于是就从秦国逃跑回来了。

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太子丹非常怨恨秦王,便想方设法予以报复,于是去问他的师傅鞠武。鞠武便让他向西联合韩、赵、魏三国,向南联合齐国和楚国,向北就和匈奴结交,以此强大联盟来抵抗秦国。太子丹说:“师傅的计划,旷日持久,那样让人心都涣散了,恐怕还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没过多久,将军樊於期得罪了秦国,逃亡到了燕国。太子丹收留了他。鞠武劝谏太子道:“像那残暴的秦王向来就对燕国积怨已深,本来已经够让人胆战心惊了,更何况再听说樊将军在这里呢?这简直是拿肉扔到饥饿的老虎跟前的路上啊!我希望太子还是赶紧把樊将军送到匈奴那里去吧!”太子回答道:“樊将军已经走投无路到这种地步,所以才来归附我的,而我也正是用人的时候,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其他办法吧!”鞠武说:“做危险的事情来企求安宁,用造祸的事情来企望降福,谋略浅薄以致于积怨加深,为了结交一个朋友而不顾国家的安危,这就是所谓的增加怨愤而助长灾祸啊!”太子丹并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太子丹听说卫国有个荆轲是个贤士,便谦卑地备厚礼前去拜访他。太子丹对荆轲说:“如今秦国已经俘虏了韩国国君,现又举兵攻打楚国,并向北方入侵赵国。赵国如果抵挡不住秦国的进攻,那么灾祸必然降临到燕国头上。我们燕国势单力薄,几次打仗都没有取得过胜利,更不用说对付秦国这样的虎狼之师了!而各诸侯国又一心归附秦国,没有哪个敢合纵抗秦的。我这个人生性愚钝,谋略也不是很好,我真心希望能够得到一位勇士出使秦国从而劫持秦王,逼迫他悉数归还各国的土地,如果能够像当年曹沫劫持齐桓公那样当然最好。如果不行就干脆刺杀他,秦国的大将都领兵在外,因而必定会有内乱,于是就会君臣相疑,再从中施行离间,到那时候各国再联合起来,攻破秦国就指日可待了!您认为这个谋划怎么样?”荆轲同意了。于是太子丹招待荆轲住进了最上等的馆舍,太子每天都亲自到馆舍进行拜访,凡是用来招待奉养荆轲的,没有不尽善尽美的。等到王翦灭了赵国,太子丹听说后惊惧不已,于是便想送荆轲前行。

荆轲刺秦 - 图1秦·阳陵虎符

【原文】

荆轲曰:“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有以报。”太子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也!”荆轲乃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太息流涕曰:“计将安出?”荆卿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樊於期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遂自刎。太子闻之,奔往伏哭,然已无奈何,遂以函盛其首。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使工以药焠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装为遣荆轲,以燕勇士秦舞阳为之副,使入秦。

秦始皇帝二十年,荆轲至咸阳,因王宠臣蒙嘉卑辞以求见,王大喜,朝服,设九宾而见之。荆轲奉图而进于王,图穷而匕首见,因把王袖而揕之;未至身,王惊起,袖绝。荆轲逐王,王环柱而走。

【译文】

荆轲说:“我现在前往秦国,但没有能让秦王信任我的理由,这样就未必能接近秦王。如果能得到樊将军的头颅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奉献给秦王,那么秦王必定很乐意召见我,到那时我才能够刺杀他以回报您。”太子丹说:“樊将军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前来投奔我,我实在是不忍心杀他啊!”荆轲于是私下里会见了樊於期说道:“秦国对待将军您,可以说是残酷到了极点,您的父母、宗族都被诛杀或没收为官奴!现在听说秦国正在悬赏千斤黄金、万户封地购买您的头颅,您有什么打算?”樊於期痛哭流涕地说道:“我能有什么办法呢?”荆轲说:“我希望能得到将军您的头颅献给秦王,秦王见此一定会非常高兴地召见我,到那时我就左手拉住他的袖子,右手持匕首直刺他的胸膛。这样一来,不但您的深仇大恨可以报了,而且就连燕国遭受欺凌的耻辱也可以消除了!”樊於期说:“这正是我日思夜想切齿烂心地渴求实现的事情啊!”当即拔剑自刎。太子丹闻讯急奔过来,伏在樊於期的尸体上大哭,但也无可奈何,于是就让人用匣子盛装起樊於期的头颅。在这之前,太子丹已经预先求取到了天下最锋利的匕首,并让工匠把匕首烧红浸入毒药之中,又拿这染毒的匕首试着刺人,只需渗出一丁点儿血,人就没有不立即毙命的。于是便准备行装送荆轲出发,又派燕国的勇士秦舞阳当他的副手,二人作为使者一同前往秦国。

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荆轲一行抵达秦国的都城咸阳,通过秦王嬴政的宠臣蒙嘉,以谦卑的言辞得以求见秦王。秦王嬴政大喜过望,特意穿上君臣朝会时的礼服,安排朝会大典接见荆轲。荆轲手捧地图进献给秦王,等到图卷全部展开,匕首就出现了,荆轲于是趁势抓住秦王的袍袖,举起匕首刺向他的胸膛。但是还未等荆轲近前,秦王嬴政已经惊恐地一跃而起,挣断了袍袖。荆轲于是追逐秦王,秦王则环绕柱子奔跑。

荆轲刺秦 - 图2秦·铜戈

【原文】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操尺寸之兵,左右以手共搏之,且曰:“王负剑!负剑!”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匕首擿王,中铜柱。自知事不就,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遂体解荆轲以徇。王于是大怒,益发兵诣赵,就王翦以伐燕,与燕师、代师战于易水之西,大破之。

臣光曰:燕丹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轻虑浅谋,挑怨速祸,使召公之庙不祀忽诸,罪孰大焉!而论者或谓之贤,岂不过哉!

荆轲怀其豢养之私,不顾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强燕而弱秦,不亦愚乎!故扬子论之,以要离为蛛蝥之靡,聂政为壮士之靡,荆轲为刺客之靡,皆不可谓之义。又曰:“荆轲,君子盗诸!”善哉!

荆轲刺秦 - 图3战国·铜镜

【译文】

这时,殿上的群臣都惊愕了,事情发生得太出人意料了,群臣全都失去了常态,不知所措。因为秦国的法律规定,在殿上侍从的群臣不得携带任何武器。因此群臣便徒手上前与荆轲搏斗,并喊道:“大王,把剑推到背上!”于是秦王嬴政便将剑推到了背上,并使剑套倾斜,剑柄向前,随即拔出剑来回击荆轲,砍断了他的左大腿。荆轲肢体残废后无法再追秦王,便拿匕首向秦王投掷过去,但却只击中了铜柱。荆轲知道行刺的事情已经无法完成,于是就大骂道:“这件事之所以没能成功,就是因为想活捉你然后逼迫你订立契约,归还你所兼并的土地,以此来回报燕太子丹啊!”荆轲很快被分尸示众。秦王为此勃然大怒,随即增派军队去到赵国,和王翦的大军一起攻打燕国。秦军与燕军和代王的军队在易水以西展开激战,不久便大败燕、代之兵。

臣司马光认为:燕太子丹不能忍受一时的激忿而去冒犯如狼似虎的秦国,这样考虑事情太过轻率,谋划太过浅薄,以至于挑起怨愤,加速了灭亡的灾祸,使供奉燕国始祖召公的宗庙祭祀忽然被中断,恐怕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而有的人还把燕太子丹评论成是德才兼备的人,这岂不是太过分了吗?

荆轲怀着报答太子丹豢养的私情,却不顾及全家七族之人都会因此遭受牵连,一心想要用一把短小的匕首使燕国强大、秦国削弱,这难道不是愚蠢至极吗!所以扬雄会对此做如下评论:要离的死是蜘蛛、蝥虫之死,聂政的死是壮士之死,荆轲的死是刺客之死,这些都不能称作“义”。他又说:“荆轲,用君子的道德观念来衡量,其实就是盗贼之辈!”此话说得实在太好了!

【评析】

“有上勇者,有中勇者,有下勇者”,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崇尚勇士,特别是在春秋战国的乱世之中,总会有草莽英雄出来,解救天下于倒悬。为此,司马迁曾在《史记》中专门把荆轲、侠累、专诸、聂政、豫让等几位侠客的英雄事迹记录了下来,并专门写了《刺客列传》来纪念他们。其中,荆轲是最受司马迁欣赏的刺客,专门为荆轲写了列传。荆轲是一个刺客,而且是最闻名于后世的刺客。随着秦的统一,荆轲的事迹成了仗剑而行者最后的挽歌,弥漫着浓厚的悲伤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