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寿献计

【原文】

后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天福十二年

初,杜重威既以晋军降契丹,契丹主悉收其铠仗数百万贮恒州,驱马数万归其国,遣重威将其众从己而南。及河,契丹主以晋兵之众,恐其为变,欲悉以胡骑拥而纳之河流。或谏曰:“晋兵在它所者尚多,彼闻降者尽死,必皆拒命。不若且抚之,徐思其策。”契丹主乃使重威以其众屯陈桥。会久雪,官无所给,士卒冻馁,咸怨重威,相聚而泣。重威每出,道旁人皆骂之。

延寿献计 - 图1契丹武士像

契丹主犹欲诛晋兵。赵延寿言于契丹主曰:“皇帝亲冒矢石以取晋国,欲自有之乎,将为它人取之乎?”契丹主变色曰:“朕举国南征,五年不解甲,仅能得之,岂为它人乎!”延寿曰:“晋国南有唐,西有蜀,常为仇敌,皇帝亦知之乎?”曰:“知之。”延寿曰:“晋国东自沂、密,西及秦、凤,延袤数千里,边于吴、蜀,常以兵戍之。南方暑湿,上国之人不能居也。它日车驾北归,以晋国如此之大,无兵守之,吴、蜀必相与乘虚入寇,如此,岂非为它人取之乎?”契丹主曰:“我不知也。然则奈何?”延寿曰:“陈桥降卒,可分以戍南边,则吴、蜀不能为患矣。”契丹主曰:“吾昔在上党,失于断割,悉以唐兵授晋。既而返为冦雠,北向与吾战,辛勤累年,仅能胜之。今幸入吾手,不因此时悉除之,岂可复留以为后患乎?”延寿曰:“留晋兵于河南,不质其妻子,故有此忧。今若悉徙其家于恒、定、云、朔之间,每岁分番使戍南边,何忧其为变哉!此上策也。”契丹主悦曰:“善!惟大王所以处之。”由是陈桥兵始得免,分遣还营。

【译文】

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

起初,杜重威率领后晋军队投降契丹后,契丹主将他们的兵器铠甲统统收缴了,足足有数百万件之多,将这些兵器全都贮存在恒州;然后派人驱赶着数万匹军马向北返回国中;并派杜重威率领他的部下跟随自己向南征发。一行人抵达黄河岸边,契丹主看见投降的后晋兵卒很多,恐怕发生变故,企图让自己的骑兵将他们统统赶进黄河里。有人劝谏道:“晋兵在其他地方的还有很多,假如他们得知投降的都死了,肯定都会抗拒到底的;所以不如先将他们安抚,随后再慢慢想万全之策。”契丹主于是就让杜重威率领他的降兵屯驻在陈桥。恰逢下了很长时间的雪,粮饷都没有得到供给,士兵们因此饥寒交迫,都对杜重威心生怨恨,随即相拥而泣;杜重威每次走出帐外,路边的士兵都会对他破口大骂。

契丹主还是想将后晋降兵全都杀掉。赵延寿对他说:“陛下亲自率兵冒着飞矢流石攻取了晋国江山,是打算占为己有呢,还是打算替他人攻取呢?”契丹主听后脸色大变,说道:“朕统率全国兵力一起南征,五年不曾解掉衣甲,如今才刚刚得到,怎能是为了他人!”赵延寿说:“晋国的南面有唐,西面有蜀,时常互相仇视,这想必陛下也知道吧?”契丹主回答道:“知道。”赵延寿又说:“晋国东起沂州、密州,西至秦州、凤州,绵延广袤数千里,边境与吴、蜀相接壤,常要派兵戌防。南方暑热潮湿,北方人不习惯在那里居住。等到过一段时间您驾车北归,留下这么广袤无垠的晋国疆土将无人把守,吴、蜀两国必定乘虚而入,如此一来,岂不是替他人攻取江山吗?”契丹主说:“这倒是我没考虑到的。那么依你之见,我应该怎么办才好呢?”赵延寿说:“陈桥的降兵,可以将他们分开来把守南部边疆,这样吴、蜀就不能构成后患了。”契丹主说:“我昔日在上党,失策就在于不够果断,而把唐兵全都交给了晋。没想到他们反过来会与我为敌,北面与我作战,让我辛劳了这么多年,才终于将他们战胜。如今任命落到了我的手里,不乘此机会将他们铲除干净,难道能再留作后患吗?”赵延寿说:“先前将晋兵留在黄河以南,而没有将他们的妻子押作人质,所以才会有这种祸患。如今假如将他们的家全部迁到恒、定、云、朔各州之间,每年轮番让他们把守南部边疆,还怕他们发生突变不成!这是上策。”契丹主听后十分高兴地说:“对呀!那就完全按照燕王你的意思去办理吧!”陈桥降兵随即得以豁免,分别被遣返兵营。

【评析】

赵延寿的一番话救下了那么多后晋降兵的命,真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契丹人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占领中原之后,根本不懂得治理,还是采取老办法,到处烧杀掳掠,中原的人民非常反感他们。耶律德光在中原只待了三个月,这三个月的统治是失败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契丹民族已经崛起了,成为中原各政权最强大的敌人。

延寿献计 - 图2五代·白瓷象形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