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孝文帝

【原文】

齐世祖武皇帝永明十一年

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斋于明堂左个,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帝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弈叶重光,帝有中土;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厉声曰:“繇云:‘大人虎变’,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今乃虎变!”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卜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

【译文】

齐武帝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

魏孝文帝因为平城天气寒冷,六月暑天还在下雪,而且经常狂风大作,漫天飞沙,因此打算将京都迁到洛阳。但他又担心群臣不同意,于是就提议大举讨伐南齐,企图用这种名义胁迫大家。在明堂南厢东边的偏殿斋戒几日后,便令太常卿王谌占卜,得到了“革卦”,孝文帝说:“‘商汤王和周武王施行变革,是顺应了上天的命令,顺应了百姓的心意。’恐怕没有比这更吉祥的卦了。”群臣没有人敢说什么。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说:“陛下继承几代先皇打下的江山,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拥有了中原土地,可是现在却要讨伐还没有臣服的对象,这时候得到商汤和周武王变革的象辞,恐怕并不全是吉利的征兆吧。”孝文帝听后厉声说道:“繇辞上说:‘大人物要施行猛虎一样的变革’,你为何说这不吉利呢?”拓跋澄说:“陛下如同飞龙一样兴起已经好久了,为何到今天才又实施如同老虎一样的变革?”孝文帝立即脸色大变,说:“江山,是我的江山,任城王想要阻止大家吗?”拓跋澄说:“江山固然为陛下所有,而我身为江山社稷之臣,怎能明知有危险而不说出来呢?”孝文帝过了良久才稍微缓和了口气,说道:“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又何妨呢?”

孝文帝回到皇官以后,即刻召拓跋澄晋见,劈头就说:“刚刚关于‘革卦’的看法,现在我要和你进一步探讨一下。明堂之上,我之所以大发雷霆,是因为害怕大家都竞相发言,坏了我的大事,因此我才会声色俱厉,只不过是用来吓唬文武百官罢了。我知道,你肯定会理解朕的用意的。”说罢屏退左右侍从,对拓跋澄说:“今天我想要做的这件事,的确是很不容易的。我们的国家建立于北方疆土,后来又迁都到了平城。可是,平城仅仅是用武力开疆拓土的地方,而并非可以进行治理教化的地方。如今我想要进行移风易俗的重大变革,可是这条路走起来的确太难了,我只是想借着大军南征的声势,而迁都到中原,你认为怎么样?”拓跋澄说:“陛下您打算迁都到中原,以此扩大疆土,统领四海,这一想法其实正是以前周王朝和汉王朝之所以兴盛不衰的原因。”孝文帝说:“北方人习惯留恋原来的生活方式,到那时他们肯定会惊恐骚动起来,那可怎么办?”拓跋澄回答道:“不平凡的事,原本就不是平凡的人所能做得到的。陛下您的决断,源自于您圣明的内心,他们能有何办法呢?”孝文帝随即高兴地说:“任城王真不愧是我的张子房呀!”

魏孝文帝 - 图1北魏·龙门石窟于舍那佛像

【原文】

魏主使录尚书事广陵王羽持节安抚六镇,发其突骑。丁亥,魏主辞永固陵;己丑,发平城,南伐,步骑三十余万;使太尉丕与广陵王羽留守平城,并加使持节。羽曰:“太尉宜专节度,臣正可为副。”魏主曰:“老者之智,少者之决,汝无辞也。”

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于马前。帝曰:“庙算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云?”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南安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

魏孝文帝 - 图2穿交领窄袖袍的北魏妇女

【译文】

孝文帝派录尚书事广陵王拓跋羽手持皇帝的符节到六镇去做安抚工作,顺便征调六镇的突击骑兵。初九,孝文帝拜别永固陵。九月十一日,孝文帝亲自率领步、骑兵三十多万,从平城出发,开始大规模的南征。同时命令太尉拓跋丕和广陵王拓跋羽留守平城,并加封他们为使持节。拓跋羽说:“太尉应当全权负责管理,臣做他的副手正好。”孝文帝说:“年纪大的人有经验,遇事能够深谋远虑;年纪轻的人有气魄,遇事能够当机立断,因此,你就不要推辞了。”

孝文帝从平城出发后,直到抵达洛阳,雨一直下个不停。九月二十八日,孝文帝下诏命令各路大军继续向南进发。九月二十九日,孝文帝身着戎装,挥动马鞭骑着战马准备继续出发。文武百官见状赶紧牵住马缰,不断地叩拜。孝文帝说:“作战计划已经决定,各路大军将要继续前进,你们想要说什么呢?”尚书李冲等人说:“我们现在的举动,并不是天下人的心愿,唯独陛下一个人想要实现它。臣不知道陛下独自行走,究竟要到什么地方去。我们空有一腔报效祖国的心愿,却得不到表达的机会,所以只得冒死向陛下请求。”孝文帝随即大发雷霆道:“我如今正打算征服外邦,一统天下,治国安邦,而你们这等文弱书生,却屡次怀疑这一重大决策。杀人用的斧钺自然有它们的用途,请你们不要再多说了!”说罢,又纵马要走,这时,安定王拓跋休等人一起前来好言劝谏,哭泣阻止。孝文帝只得又一次向大家解释道:“如今我们出动了大规模的军队,光出动却没有什么成就,我们将来拿什么让后人看?朕世世代代居住在幽朔,一直想要南迁到中原。假如我们不再继续向南征伐,那么,我们就应当把京都迁到这里,你们对这样做有何看法?同意迁都的人就站在左边,不同意的站在右边。”于是,安定王拓跋休等将帅站到了右边,南安王拓跋桢走近孝文帝说道:“‘成就大事的人,并不需要征询众人的意见。’现在,假如陛下放弃向南征伐的计划,而将京都迁到洛邑,这正是我们的心愿,也是老百姓的一大幸事。”文武百官随即都高呼万岁。当时,鲜卑人尽管不愿意向南迁徙,可又害怕再继续南征,因此也就没敢再说什么。北魏的迁都大计,就这样确定了下来。

【原文】

李冲言于上曰:“陛下将定鼎洛邑,宗庙宫室,非可马上游行以待之。愿陛下暂还代都,俟群臣经营毕功,然后备文物、鸣和鸾而临之。”帝曰:“朕将巡省州郡,至邺小停,春首即还,未宜归北。”乃遣任城王澄还平城,谕留司百官以迁都之事,曰:“今日真所谓革也。王其勉之!”

冬,十月,戊寅朔,魏主如金墉城,征穆亮,使与尚书李冲、将作大匠董尔经营洛都。己卯,如河南城;乙酉,如豫州;癸巳,舍于石济。乙未,魏解严,设坛于滑台城东,告行庙以迁都之意。大赦。起滑台宫。任城王澄至平城,众始闻迁都,莫不惊骇。澄援引古今,徐以晓之,众乃开伏。澄还报于滑台,魏主喜曰:“非任城,朕事不成。”

【译文】

李冲对孝文帝说:“陛下想要迁都洛邑,那么,皇家宗庙和皇宫、府第等都要重新建造,这些并非骑马游走的功夫就可以建成的,所以我希望陛下能够暂时回到代都,等到群臣把所有事情都做好以后,陛下您再备齐仪仗,在宁静祥和的銮铃声中驾临新的京都。”孝文帝说:“朕正打算到各个州郡去巡查,如今正好借这个机会,先到邺城停留一阵,等明年一开春就返回,而不宜先回北方。”说罢就派任城王拓跋澄返回平城,向留守在那里的官员们宣布迁都的事情。任城王临行前,孝文帝对他说:“现在才是‘革卦’上真正的‘革’,希望你能把事情办好。”

十月初一,孝文帝前往金墉城,征召穆亮,下令他和尚书李冲、将作大匠董尔一起负责新都洛阳的营建工作。十月初二,前往河南城;初八,前往豫州;十月十六日,宿于石济;十月十八日,诏令北魏境内解除戒严,在滑台城东边修筑祭坛,向随行的祖宗牌位据实禀报迁都的想法。下令大赦天下。修建滑台宫。任城王拓跋澄抵达平城,众人刚刚听到迁都的消息时,无不感到震惊。于是,拓跋澄引经据典,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大家具体阐明这样做的好处。最后,大家终于释然了。拓跋澄随即回到滑台向孝隋文帝汇报了这一情况,孝文帝非常高兴,说道:“如果没有任城王,朕的事不能成功啊。”

【评析】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可以算得上一件大事了,因为古代君主若不是遇到兵变之类的大事,一般是不会随便迁都的。当时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国家,国内还保留了许多鲜卑族的陋习。孝文帝拓跋宏博学多才,政治抱负远大,想要统一全国。鲜卑族地盘小,文化落后,没有经济实力,要想实现愿望,使鲜卑族富强,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接受汉民族的文明。为了顺利迁都,拓跋宏使出了声东击西的计策,声称南征,把大部分人带到了洛阳,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连姓氏都改为元,还娶了汉族的女人做妃子,穿上汉人的衣服。这些措施改变了鲜卑族的习俗,让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与汉族和睦地生活在一起,使北方的形势气象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