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门投止

【原文】

汉孝灵皇帝建宁二年

张俭亡命困迫,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就席曰:“张俭负罪亡命,笃岂得藏之!若审在此,此人名士,明廷宁宜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专取仁义!”笃曰:“今欲分之,明廷载半去矣。”钦叹息而去。笃导俭经北海戏子然家,遂入渔阳出塞。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连引收考者布遍天下,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

俭与鲁国孔褒有旧,亡抵褒,不遇,褒弟融,年十六,匿之。后事泄,俭得亡走,国相收褒、融送狱,未知所坐。融曰:“保纳舍藏者,融也,当坐。”褒曰:“彼来求我,非弟之过。”吏问其母,母曰:“家事任长,妾当其辜。”一门争死,郡县疑不能决,乃上谳之,诏书竟坐褒。及党禁解,俭乃还乡里,后为卫尉,卒,年八十四。

夏馥闻张俭亡命,叹曰:“孽自己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形,入林虑山中,隐姓名,为冶家佣,亲突烟炭,形貌毁瘁,积二三年,人无知者。馥弟静载缣帛追求饷之,馥不受曰:“弟奈何载祸相饷乎!”党禁未解而卒。

望门投止 - 图1三国·漆纱笼冠图

【译文】

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

张俭在逃亡途中,困窘交迫,只要望见有门户的地方,都会前去投奔请求收容。主人没有不因为敬仰他的声名和德行,而宁愿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也要收留他的。后来他几经辗转流落到了东莱郡,暂时投奔在李笃家。外黄县县令毛钦手持兵器来到李笃门上,李笃引领毛钦就座后说道:“张俭是身负重罪的逃犯,我岂敢窝藏他!如果他果真在我这里,这人是我们国家的名士,难道您就非要捉拿他归案不可吗?”毛钦于是站起身来,抚摸着李笃的肩膀说道:“蘧伯玉以单独享有君子的好名声而感到羞耻,现在你为什么要独揽仁义呢?”李笃回答说:“我现在就打算和你分享,你已经获得了一半了。”于是毛钦叹息着离去。李笃随即领着张俭绕到北海郡戏子然家,接着又去到渔阳郡,从那里逃到了塞外。张俭自逃亡以来,沿路投奔的人家,因为窝藏和收容他而被官府诛杀的就有十多人,而遭受牵连被逮捕和收审的人几乎遍布天下,这些人的宗族也遭到了灭门之灾,甚至让有的郡县变得残破萧条。

张俭和鲁国人孔褒是故交,当他前去投奔孔褒时,恰好赶上孔褒不在家,孔褒的弟弟孔融当时只有十六岁,便自作主张地把张俭藏匿在家里。到后来事情败露,张俭得以逃亡,于是鲁国宰相就抓捕了孔褒、孔融,丢到监狱关押起来,不知道该判谁来坐牢。孔融说:“接纳张俭并将其藏匿在我家的,是我孔融,所以应当让我坐牢。”孔褒却说:“张俭是冲着我才来投奔的,这不是弟弟的过错。”负责此案的官吏于是就前去征求他俩母亲的意见,母亲说:“一个家的家事,都由长辈负责,所以应该此次罪过归于我。”一门三母子,都争相为张俭受死,致使郡县官府犹疑不好裁决,于是就上报了朝廷。灵帝下诏,将孔褒诛杀抵罪。等到党禁解除以后,张俭才得以返回家乡,后来又被朝廷封为卫尉,去世的时候,享年八十四岁。

起初,夏馥得知张俭逃亡的消息后,感叹道:“自己造下的孽,应该由自己承担,却要凭空连累那些善良的人。一个人逃命,却让万家遭受灾祸,还有什么活下去的必要!”于是他剃光胡须,改变形貌,逃到林虑山中,从此隐姓埋名,在那里做了冶铸金属人家的佣工,亲手挖掘烟炭,外表憔悴,形似枯槁,在那里待了两三年,竟然没有人知道他是谁。夏馥的弟弟夏静携带缣帛,追着要馈赠给他。但是夏馥坚决不肯接受,而且还对夏静说:“弟弟,你为什么要给我带来灾祸呢?”未等到党禁解除,他就死去了。

【评析】

东汉桓帝、灵帝在位的时候,宦官把持朝政,十分猖獗。一些有正义感的官员和文人联合起来,制造声势,抨击宦官集团。这些人被宦官集团称为“党人”,大受迫害,很多高官和名士都被处死,史称“党锢之祸”。张俭是朝廷通缉的要犯,被逼得东躲西藏,求人收容。世人敬重张俭的声名和德行,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也要保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