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殒身

【原文】

魏烈祖明皇帝青龙二年

诸葛亮至郿,军于渭水之南。司马懿引军渡渭,背水为垒以拒之,谓诸将曰:“亮若出武功,依山而东,诚为可忧;若西上五丈原,诸将无事矣。”亮果屯五丈原。雍州刺史郭淮言于懿曰:“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懿乃使淮屯北原。堑垒未成,汉兵大至,淮逆击却之。亮以前者数出,皆以运粮不继,使己志不伸,乃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馀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杖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译文】

魏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

诸葛亮率军抵达郿县后,在渭水的南面屯兵。司马懿率军渡过渭水,背水驻军抗拒诸葛亮,他告诉将领们说:“诸葛亮如果从武功发兵,依山而向东行军,是很让人担忧的;如果向西行至五丈原,众将领就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了。”诸葛亮果真屯兵五丈原。雍州的刺史郭淮对司马懿说:“诸葛亮必定要争夺北原,应当先行一步占据它。”议论的人大多都说这样做没有必要,郭淮说:“假如诸葛亮跨过渭水登上北原,连兵北山,阻断长安通往陇西的道路,让百姓和羌人感到动荡不安,这对国家是很不利的。”司马懿于是令郭淮率军屯驻在北原。营垒还没有建好,蜀汉的大部队已经前来,郭淮提兵迎战,击退了蜀军的进攻。诸葛亮因为前几次出兵,都是由于粮草运送不及时,导致自己的志向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分出部分兵力进行屯田,作为长期驻军的后备,屯田的士卒和渭水之滨的居民混住在一起,而使得百姓安居乐业,蜀军也无私弊。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了一百多天,诸葛亮多次进行挑战,司马懿却坚守营寨不出。诸葛亮就派人送去妇女使用的头巾、发饰和衣服给司马懿,羞辱他的懦弱,司马懿被激得恼羞成怒,随即上表请求出战。明帝派遣卫尉辛毗手持符节作为军师来节制司马懿的行为。护军姜维对诸葛亮说:“辛毗持符节来到,贼军肯定不会再出战了。”诸葛亮说:“司马懿原本就无心作战,所以才坚持要请求出战,这是为了向部众表示自己的勇武而已。将领在军中,君主的命令是可以不接受的。如果他真能制胜我军,难道还需要远隔千里而请求作战吗?”

孔明殒身 - 图1姜维

【原文】

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亮病笃,汉主使尚书仆射李福省侍,因谘以国家大计。福至,与亮语已,别去,数日复还。亮曰:“孤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求决耳。公所问者,公琰其宜也。”福谢:“前实失不谘请,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可以继之。”又问其次,亮不答。

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懿闻之,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懿案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

【译文】

诸葛亮派使者到司马懿军中,司马懿询问使者有关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办事多少,而不打听对方的军事情况。使者回答道:“诸葛公晚睡,凡是责罚二十杖以上的,都由他亲自过问;每日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告诉左右亲兵说:“诸葛孔明吃得那么少而事务却很繁多,他还能活多久呢!”诸葛亮病重后,汉后主派尚书仆射李福前来探病,附带询问一些国家大事。李福到后,和诸葛亮谈话完毕,便告辞回去,可是没过几天又回来了。诸葛亮说:“我明白您返回的意图,连日来虽然谈话不断,但有些事情还没有交代,这次又来听取决定了。你所要问的事,可以问蒋琬好了。”李福满怀歉意地说道:“目前的确不曾询问,但是如果您百年之后,谁可以担当此重任。所以我就又回来了。再请问在蒋琬之后,谁可以担当重任?”诸葛亮说:“费祎可以继任。”李福又问:“那费祎之后又有谁呢?”诸葛亮闭口不答。

当月,诸葛亮在军中去世,长史杨仪整顿大军撤退。百姓奔跑着去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率军追击汉军。姜维命令杨仪调转战旗方向,击鼓前进,装作即将对司马懿发起进攻。司马懿于是收军退后,不敢再向前逼进。于是杨仪结阵撤退,进入斜谷后才为诸葛亮发丧。百姓于是为此事编了一句谚语道:“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司马懿听说后笑道:“这是为什么我能够料到诸葛亮活着,却不能料到诸葛亮已死的缘故。”司马懿到诸葛亮驻军的营垒前去察看,感叹道:“诸葛亮果真是天下的奇才啊!”随后率军追到赤岸,也没有追上蜀军,只好又回来了。

孔明殒身 - 图2三国·青釉褐彩瓷壶

【评析】

诸葛亮先后七擒孟获,平定了南中地区。后方稳固之后,他就开始准备实现刘备恢复汉室山河的宏愿。从公元228年起,他四出祁山却都是无功而返。在公元231年,诸葛亮第五次兵出祁山,与司马懿相拒在五丈原。然而此时的诸葛亮早已不是在隆中茅庐中侃侃而谈的卧龙,也不是在新野火烧曹军时指挥若定的军师了,而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丞相。他夙兴夜寐、谨小慎微、孜孜不倦,唯恐不能报答对刘备的知遇之恩,终于死于五丈原的军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怀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