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不便直说就委婉一点

委婉是用迂回曲折的语言表达本意的方法。说话者故意说一些与本意相关或相似的话,以烘托本来要直说的意思。委婉是交谈的“缓冲”,它会让原本可能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适的氛围中领悟到本意。

委婉常用作规劝

委婉劝谏可以避免因直接叙述给对方造成伤害而形成对抗,能让对方在细细品味我们的语言之中接受我们的观点,取得共同的认识。

比如,为尊者讳,便是造成委婉的一个重要原因。古人对于君父尊长的所作所为不敢直说,而要采取委婉的方式来表达。

有一次,秦王和中期发生了争论,结果中期赢了,而秦王却输了。中期若无其事、大摇大摆地走出了皇宫。秦王大怒,暴跳如雷,决心要把中期杀掉,以解心头大恨。这时,在秦王身边有个和中期要好的人对秦王说:“中期这个人实在是个暴徒,一点也不懂规矩。他幸好遇到大王这样贤明的君主才能活命。如果遇到桀纣那样的暴君,早就没命了!”秦王一听,也就不好再加罪于中期了。

在秦王盛怒的情况下,要为中期辩护,如果直言劝说秦王不要杀中期,这样只能是火上浇油,适得其反。这时,中期的朋友采用了委婉的方式,简单的几句话却有着丰富的含义。既有对中期的指责,又有对若杀中期则是暴君的暗示,还有不杀中期则是贤君的称赞,秦王的火气一下子就平息了下来,也就不好再对中期下手了。

汉武帝的乳母在宫外犯了罪,武帝想依法处置她。乳母就向东方朔求助。东方朔说:“你如果想获得解救,就在将被抓走的时候,不断回头注视武帝,千万不可说什么,这样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乳母经过武帝面前,果然一步三回头。东方朔在武帝旁边站立着对乳母说:“你也太笨了,皇帝现在已经长大了,哪里还会要你的乳汁养活呢?”

武帝听了,面露凄然之色,最终赦免了乳母的罪过。

东方朔为乳母辩护使用的也是委婉术。他间接地表达了不要忘记乳母的养育之恩,这远比直接规劝武帝不要治乳母的罪要好得多。

拐弯抹角把话说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熊旅继位,当时的朝政由斗克和公子燮把持,庄王只是一个傀儡。他即位起初的三年时间里,日夜饮酒作乐,并下了一道命令:有来劝谏者处死。眼看朝廷政事混乱不堪,国势日益衰微,大臣成公贾冒死请求庄王接见。庄王一见成公贾便大声责问道:“你难道不知我禁止劝谏的命令吗?”成公贾故作惊惶地答道:“大王之令我岂会不知?我是来出谜语为大王助兴的。”庄王一听,改怒为喜地说:“你说说看吧。”成公贾说:“南山上有一只大鸟,三年里站在大树上不飞不动也不叫,不知道这是什么鸟。”庄王沉思了一会儿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是只不同凡俗的鸟。你的意思我懂了,你下去吧!”从此后,庄王一改往日颓废的作风,亲理朝政,提拔贤能,除奸杜佞,国势蒸蒸日上。

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环境,有时说话需要直来直去,有时则需要拐弯抹角。所谓拐弯抹角,就是通过转换角度,或者借助其他中介来说服对方的方法。先秦时代,辩士们进谏国君往往用拐弯抹角的方法,这是因为封建君王喜怒无常,好恶不分,直言进谏反而得不偿失。上述例子中,成公贾如果直接向庄王进谏,就违抗了庄王先前的命令。所以他采取了“出谜语”这个方法,拐弯抹角地绕着弯子说,让庄王自己领会。

拐弯抹角能激起人思想上的波澜,让人在思索中明白事理,说服力更强。

运用拐弯抹角的方法时有几个特点:一、需要借助中介,如一个故事、一则寓言等等,就事论理;二、巧妙利用时机,不以专门劝谏者的身份出现,以免造成对立局势;三、换角度提出劝谏,在另外的事情上做文章,其中的隐义由对方自己悟出,使其在自我启发中认识错误,这样既免除了对方心理和面子上的顾虑,又便于改正错误和接受意见。

《战国策》里记有这样一则“南辕北辙”的故事。说的是,从前魏王欲攻打赵都邯郸,谋臣季梁知道此事,忙从旅途返回,求见魏王。他对魏王说:“我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一个男子,正赶着车向北走,却告诉我他要去楚国。我提醒他,‘若要去楚国往南走才对’,可那男子说:‘我的马是日行千里的好马。’我说:‘马是好马,可是你却弄错了方向。’那男子又说:‘我带够了旅费。’我说:‘你的旅费够了,但你的方向走反了。’可那男子又说:‘我的御夫技术高超!’诚然他具备了所有条件,可他却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楚在南,他却向北,因此,他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越远。大王,您身为霸者之一,刚刚获得天下的钦佩,却想仗着国富兵强而攻打赵国,你的目的是扩大领土,远播威名。但赵国并非弱小,若进攻不利,反而削弱魏国,可能从此离霸业日远矣。这不就和那个欲去楚国,却偏偏向北走的男子一样吗?”魏王听过故事后,若有所悟,改变了原来的主意。

这里,季梁借用一个成语故事劝谏魏王不要进攻赵国,并指出进攻的结果有害无利,魏王接受了他的劝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