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听懂对方话语中的潜台词

一个人的言谈在很大程度上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言谈的内容和方式是他品性和才智的表现。言谈告诉你一个人的地位、性格、品质以及流露的内心情绪,因此能听懂对方话语中的潜台词是和对方展开对话的关键所在。

细节里隐藏着真实的情况

说话听声,锣鼓听音。这个声音指的就是言外之意。除说话外,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可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出明确的意思,就是同一句话也可以听出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如果不能掌握和摸透这一点,就有可能产生误会。

王主编约刘教授为刊物写一篇稿子,恰巧王主编的刊物搞座谈会,他也邀请了刘教授。刘教授刚进会场,王主编就冲了过去握住刘教授的手说:“太好了,太好了,我一直在等您好的稿子。”

“糟糕!”刘教授一拍脑袋说:“抱歉,抱歉!我留在桌子上,忘记带来了。”他又拍拍王主编的肩膀说:“明天,明天上午,你派人来取,好吗?”

“没关系!”王主编笑着说:“不用等到明天,开会后我开车送您回家,顺便拿上稿子就好了。”

刘教授一怔,也笑笑:“可惜我过会还有事,不能直接回家,还是明天吧。”

座谈会结束后,王主编到停车场开车回家,转过街角,他看见刘教授和李编辑在等出租车。王主编摇下车窗热心地问:“两位到哪儿去呀?”

李编辑说:“陪刘教授回家。”

王主编一听,就停下车将刘教授和何编辑拉上车。王主编边开车边说:“我送您回家,顺便拿稿子。”“我家巷子小,尤其这假日,停满车,不容易进去。”刘教授说:

“您还是把我们放在巷口,我明天上午亲自把稿子给您送去。”谁知王主编说自己顺路,一定要去。王主编硬是转过小巷子,一点一点往里挤,开到刘教授的家门口。“我还得找呢!这巷子不好停车。”刘教授说。“没关系,您不是说放在桌子上吗?”正说着,后面的车大按喇叭催促。“您还是别等了,”刘教授说,“告诉您实话,我还没有写完呢!”王主编一听,脸顿时红了刘教授再三找借口推辞,王主编居然没有听出他“我还没有写完呢。”

的言外之意,结果弄得两人都不愉快。可见,听出别人的话外音,从微不足道的细节中发现他的态度,和他自己要做些什么,这对交往大有帮助。

从话语中分析对方的需要

日本作家大久光曾经提出一个有趣的比喻:“协调关系是糖,对立关系是盐。单单是糖太过甜腻,适度地加点盐,人际关系才会变得更协调。”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就犹如空气一般,谁也脱离不开这张巨网,但是,光靠广泛的交际,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你必须用心了解谁才是值得你用心交往的对象,然后加糖加盐,让彼此的关系更紧密。

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其实仅仅从谈吐、遣词用字方面,就可以窥视对方的内心状况,明了自己应该如何应对。因为,谈吐的方式会反映出一个人当时的心理状态,越是深入交谈,愈会暴露出他的本来面目。因此,谈吐方式、遣词用字,无疑是探知一个人真正性格和心理状态的重要依据。

当话题进行至核心部分时,说话的速度、口气,就是我们探知对方深层心理意识的关键。当然,说话的声调也是不可忽视的要点。巧妙地分析对方谈话的口气、速度、声调,探究对方的内心正在想些什么,这是创造和谐的要点。

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说话语言。

有的人说话粗俗下流,有的人说话谦恭有礼、有条不紊,有的人说话内容丰富真实,当然也有的人一派胡言,或内容空洞、不知所云。总之,人说话的时候,能反映出他究竟拥有什么内涵。

高贵优雅、气度非凡的人说话温和流畅,表示他们常用文雅的应酬用语。然而,这类人应分为两种,一种人是表里如一,一种人是口是心非。后者很多是外表高尚而内心丑恶的人,他们不愿被对方察觉自己极力掩饰着的目的,所以才使用文雅的口气说话。

相反的,谈吐粗俗的人显得比较单纯。

这种类型的人,无论对上司或部下,对同性或异性,都不改其谈吐方式,喜欢就喜欢到底,讨厌也讨厌到底。在初次见面的情况下,这种人的好恶表现也相当明显,不是表现得很不耐烦,就是亲热若多年挚友。

除此之外,说话说到伤心处,往往就哭哭啼啼、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人,说明他的依赖性非常强烈。这种人尽管平常表现得和蔼可亲,善于交际奉承,但实际上非常自私、任性,大多属于不受欢迎的角色。好掉泪的人有一个屡试不爽的看家本领,就是以半哭半泣声调,打动别人的恻隐之心,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模式是一辈子都改不了的。

不听对方说话,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口沫横飞的人,则属于强硬类型,这种人只要在说话的时候,别人肯“嗯、嗯”地静静听他说,就可以得到他的好感。这种人的最大弱点就是自尊太强,经常喜欢抢先别人一步。

有的人不善言辞,说起话来支支吾吾,这一类型的人,有时是因为缺乏表现力,无法巧妙地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话,有时则是个性阴柔、思考深沉、度量狭窄。更有的是欠缺智慧,或者精神上有某种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