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流露真实感情

感情是联系说者和听者心灵的纽带。说话时把自己丰富而真实的感情表达出来,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能产生震憾人心的力量,能唤起别人的热情,能使听众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有人说:“热情是每个艺术家的秘诀,这如同英雄有本领一样是不能拿假武器去冒充的。”说话,情不深则无以感动心灵。

男儿有泪尽情流

人是感情动物。杜甫在著名诗篇《蜀相》中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无情未必真豪杰,弹泪未必不丈夫。

林肯出身于一个鞋匠家庭,而当时的美国社会非常看重门第。林肯竞选总统前夕,在参议院演说时,遭到了一个参议员的羞辱。那位参议员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林肯看看他,没有生气、没有愤怒,而是用略带伤感的语气深沉地说:“我十分感谢你说的话,因为它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尽管已经去世了,但我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么好。”听了林肯这一席话,参议院陷入一片沉默。过了一会儿,林肯又对刚才那个参议员说:“据我所知,我的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随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技术。”说完这几句话后,林肯大声地对全体参议员说:“对参议院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我无法像他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顿时,参议院所有的嘲笑都化成了真诚的掌声。后来,林肯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美国总统。

作为一个出身低下的人,林肯没有任何后台可供依靠。他惟一的资本只有自己扭转不利局面的才华。正是一次伤感的话语,使他赢得了参议院所有参议员的尊重,抵达了生命的辉煌。林肯在关键时刻运用了他的眼泪,让人们看到了他的铁汉柔情。

零度风格

说话的魅力并不在于语言的华丽、讲话的流畅,而在于你是否倾注了感情,表达了真诚。最能推销产品的人并不一定是口惹悬河的人,而是善于表达真诚的人。当你用得体的话语表达出真诚时,你就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建立起人际之间的信赖关系,对方也就可能因信赖你这个人而喜欢你说的话,进而喜欢你的产品了。

作家王潜就说话提出了一个“零度风格”的概念,意思是:“说话人装着对自己所说的话毫无情感,把自己隐藏在幕后,也不理睬听众是谁,不偏不倚,不痛不痒地背诵一些冷冰冰的条条儿,玩弄一些抽象概念,或是罗列一些干巴巴的事实,没有一丝丝的人情味,这只能是掠过空中的一种不明来历去向的声响,所谓‘耳边风’,怎能叫人发生兴趣,感动人,说服人呢?”有人说得好:“只有被感情支配的人最能使人相信他的情感是真实的,因为人们都具有同样的天然倾向,惟有最真实的生气或忧愁的人,才能激起人们的愤怒和忧郁。”

正当希腊面临马其顿王国的入侵,而有遭受亡国和失去自由的危机的时候,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曾经作过一次著名的演说,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都充满着发自内心的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他热情洋溢地说:“即使所有民族同意忍受奴役,就在那个时候,我们也应当为自由而战斗。”从这洋溢着爱国热情的词句中,人们看到了一颗真挚的拳拳之心,因而他的演讲激励了无数的希腊人从聆听演说的广场直接奔赴战场,连向家人作一声道别也被认为耗费了时光。他的敌人,马其顿的国王腓力见到这篇演说词,也不由感慨地说:“如果我自己听过德摩斯梯尼的演说,连我也要投票赞成他当我的反对者领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能让对手击节赞叹,这其中蕴含了多么真挚、奔涌的情感,这炙热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心底的火山喷发,产生了惊天动地的力量!

表达感情时也要有分寸

人有时非常感性,容易冲动,感情是当众讲话中的必备,但一定要讲究“度”。如果不对感情加以自我控制,任凭情感泛滥,会让人厌恶,显得虚伪轻浮,正所谓“过犹不及”。心理学家卡洛·塔维斯说:“不仅应该认识坦白之必要,而且要知道什么时候才应该坦白,坦白到什么程度。”不分对象、不顾场合的真情流露是要付出非常昂贵的代价的。

前苏联已故领导人赫鲁晓夫曾在联合国大会上作过一次演说,感情充沛,内容丰富,本应收到很好的效果。可他在激动之中忘乎所以,竟脱下一只鞋拿在手里,在讲台上使劲代替手掌拍打,一时全场哗然。无独有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滑稽演员卓别林曾被邀去华盛顿作抗击法西斯公债募购演说,听众人山人海,卓别林也情绪激昂。由于他过于兴奋,竟从临时搭起的讲台上滑了下来。这还不说,他又一手抓住身边的一位女明星,两人一起栽倒在一位身材高大、年轻英俊的海军军官——后来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的罗斯福身上,观众为之哗然,庄严肃穆的募捐险些成为一场闹剧。

无论有声语,还是势态语,都讲求自然、简明,富于变化,与情感的表达相宜适度。“不及”与“过度”都是不足取的,甚至是失败的。如一位姑娘就诊,值班的高医生给她诊了脉,用听诊器在其下腹部听了几分钟,便面带笑容地当众高声宣布:“是喜病,3个多月了。”话音刚落,姑娘的母亲那蒲扇般的大巴掌已重重地落在高医生的左脸上。并骂道:“杂种!你污辱我闺女!”扔下女儿冲出门去。姑娘也泪流满面地离开了门诊室。挨打的高医生不但没得到在场群众的同情,反而引起很多人的非议。高医生的话不可谓不真,其情不可谓不实,然而这种不看对象、不分场合的真情实感很不相宜,其代价是挨耳光,损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