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娇娆(1) 宋子侯

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2)。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3)。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飏(4)。“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5)?”“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6)!”“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何如盛年去(7),欢爱永相忘!”吾欲竟(8)此曲,此曲愁人肠。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

【作者简介】

宋子侯,东汉人,身世不详。

【注释】

(1) 董娇娆:女子名,其事不详,或为歌伎,尽管此诗以该女子名题,但不涉及其事,可能是沿用乐府旧题。

(2) 相对:对称。相当:即“相对”。

(3) 低昂:或低或高。

(4) 飘飏:缤纷下落。

(5) 请谢:请问。姝子:美丽的女子。见损伤:指花被女子采摘。

(6) 飘堕:飘零。安得:怎么能够。馨香:芳香。

(7) 何如:何似,比……怎么样。盛年:指青春年少。

(8) 竟:终,完。

【评析】

此诗是较早的文人五言诗。作品以花喻人——花有开有落,人有生有死,这是共性,从落花那里,人感受到青春消逝的哀伤。但是,花明年还会再开,人却死不复生,这是不同。由此,人感受到青春一去不返的绝望。诗中关于生命、青春的哲理是通过一个采桑女与花的对话来表现的,形象而又富有创意,表达也颇有起伏。从“洛阳”至“花落”为诗的第一节。以大半的篇幅写花的灿烂,这既是实景,也是起兴,引出采桑女折花枝的举动。采桑女折花枝的动机是什么?作品在此留下一个悬念。从“请谢”至“欢爱”为第二节,是花与人的对话,即花的疑问——采桑女的回答——花的反诘。采桑女对其为何折花枝的回答是:鲜花虽美,秋天一到,总是要零落的,言外之意不值得珍惜。采桑女为自己行为所作的辩解实际上将其隐秘的心结暴露出来——花的馨香不能持久,人的青春也不能够持久!而花以其开与落的循环往复来反诘采桑女,至此,花与人的对话戛然而止。想来采桑女在听到花的反诘后一定会陷入极度的绝望,无法自持,还哪能反驳?的确,人连花都不如啊!鲜花飘零明年还会再开,青春却一去不返。此时读者大致可以揣摩到采桑女折花枝的动机了,她是由灿烂的鲜花无人采摘想到自己正青春年少却无人怜爱!其实,她是由花联想到人,充满无限的自怜。最后四句为第三节,是以第三者角度来抒发人生的哀痛,并表达只能借饮酒、弹琴暂时舒解忧愁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