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临池 温子升

光风动春树,丹霞起暮阴。嵯峨映连璧,飘飖下散金(1)。徒自临濠渚,空复抚鸣琴(2)。莫知流水曲,谁辩游鱼心?

【注释】

(1) 嵯峨:山势高峻貌,此指云层。飘飖:随风晃动。

(2) “徒自”句:此句与下文“谁辩”句皆用庄子、惠施的典故。《庄子·秋水》载:“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并辩论鱼是否知乐,即所谓“濠梁之游”,喻别有会心、心照不宣。“空复”句:此句与下文“莫知”句,用伯牙、子期的典故。《列子·汤问》载:“伯牙善鼓瑟,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瑟,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

【评析】

此诗由春日池水的景物描写引出知音难觅的感慨。前四句写景:写景从大处、远景入手,前两句写由春光明媚,春风习习至晚霞涌动,天空变阴的天气变幻过程;后两句转入小处、近景,天空中的云层倒映水中,就像连璧一般晶莹;晚霞倒映水中,随着水波动荡,就像碎金一般灿烂。最后四句是抒情:诗人由眼前的池水,联想到了两个与水有关的典故,其一是庄子与惠施的“濠梁之游”,其二是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之遇,这都是朋友之间难得的心灵相通,由此可见诗人知音难觅的遗憾心情。值得注意的,最后两联按正常的逻辑应是这样的语序:“徒自临濠渚,谁辩游鱼心?空复抚鸣琴,莫知流水曲。”诗人刻意避开了正常的逻辑,语义交错,却对仗工整,使两个熟典既给人以整齐感,又给人以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