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黄以方问:“‘博学于文’(1) 为随事学存此天理,然则谓‘行有余力,则以学文’(2) ,其说似不相合。”

先生曰:“《诗》《书》六艺,皆是天理之发见,文字都包在其中。考之《诗》《书》六艺,皆所以学存此天理也,不特发见于事为者方为文耳。‘余力学文’亦只‘博学于文’中事。”

或问“学而不思”(3) 二句。

曰:“此亦有为而言,其实思即学也。学有所疑,便须思之。‘思而不学’者,盖有此等人,只悬空去思,要想出一个道理,却不在身心上实用其力,以学存此天理。思与学作两事做,故有‘罔’与‘殆’之病。其实思只是思其所学,原非两事也。”

【译文】

黄以方问:“‘博学于文’是说随时随地学习存养天理,可是他又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两种说法似乎不合。”

先生说:“《诗经》《尚书》等六艺都是天理的显现,字字句句都包含其间。研究《诗经》《尚书》等六艺,都是为了学存天理的,不是只有亲身去实践才是‘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是‘博学于文’的事。”

有人请教孔子的“学而不思”这两句。

先生说:“这两句话也是有的放矢,其实思就是学。学有了疑惑,当然要仔细思考。‘思而不学’说的是,有些人只凭空假想,要想出一个道理来,偏不在身心修炼上用功,学着存天理。把学和思当成两件毫不相干的事,因此才出现‘罔’与‘殆’。其实所谓的思就是思自己的所学,并不是两件事。”

(1) 出自《论语·雍也》第二十三章:“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 出自《论语·学而》第六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出自《论语·为政》第十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