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士德(1) 问曰:“‘格物’之说,如先生所教,明白简易,人人见得;文公(2) 聪明绝世,于此反有未审,何也?”

先生曰:“文公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合下(3) 便要继往开来,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若先切己自修,自然不暇及此。到得德盛后,果忧道之不明,如孔子退修六籍,删繁就简,开示来学,亦大段(4) 不费甚考索。文公早岁便着许多书,晚年方悔,是倒做了。”

士德曰:“晚年之悔,如谓‘向来定本之误’(5) ,又谓‘虽读得书,何益于吾事’(6) ,又谓‘此与守书籍,泥言语,全无交涉’(7) ,是他到此方悔从前用功之错,方去切己自修矣。”

曰:“然。此是文公不可及处,他力量大,一悔便转。可惜不久即去世,平日许多错处皆不及改正。”

【译文】

杨骥问:“‘格物’之说,诚如先生所教诲的,简单明白,人人都能理解;朱熹先生聪明绝世,而对格物的阐释反而不准确,为什么呢?”

先生说:“朱子精神气魄宏伟,早年他下定决心要继往开来,因而,他一直在考索著述上苦下工夫。如果他是先切己自修,自然无暇顾及于此。等到他德行高时,果然担心道之不明于世,就像孔子退而专修六经,删繁就简,开示来学,也免去了许多考据工夫。朱子早年便看许多书,晚年才后悔把治学的次序做倒了。”

杨骥说:“朱熹晚年之悔,如他所说的‘向来定本之误’,又说‘虽读得书,何益于吾事’,又说‘此与守书籍,泥言语,全无交涉’,这些话的意思就是这时候后悔从前的用功方向错了,自此开始切己自修。”

先生答:“是的。这正是世人不及朱熹之处,他意志力强大,一悔悟便自行修正。只可惜没过多久就去世了,之前的许多错处都来不及改正了!”

(1) 士德,杨骥,字士德,广东潮州人,阳明学生。

(2) 文公,指朱熹,谥曰文。

(3) 合下,当初。

(4) 大段,大略。

(5) 出自朱熹《答黄直卿》。

(6) 出自朱熹《答吕子约》。

(7) 出自朱熹《答何叔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