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

【原文】

黄诚甫问:“先儒以孔子告颜渊为邦之问(1) ,是立万世常行之道(2) ,如何?”

先生曰:“颜子具体(3) 圣人,其于为邦的大本大原都已完备,夫子平日知之已深,到此都不必言,只就制度文为上说。此等处亦不可忽略,须要是如此方尽善。又不可因自己本领是当了,便于防范上疏阔,须是‘放郑声,远佞人’。盖颜子是个克己向里、德上用心的人,孔子恐其外面末节或有疏略,故就他不足处帮补说。若在他人,须告以‘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达道’‘九经’,及‘诚身’许多工夫(4) ,方始做得,这个方是万世常行之道。不然,只去行了夏时,乘了殷辂,服了周冕,作了韶舞,天下便治得?后人但见颜子是孔门第一人,又问个为邦,便把做天大事看了。”

【译文】

黄诚甫问:“《论语》中孔子回答颜渊关于治国的问题,朱熹认为乃传之于万世的真理,先生怎么看?”

先生说:“颜回具备了圣人的基本条件,他对治国兴邦的大计方针都已悉数掌握,这一点孔子平日十分了解,在此也就无须多言了,上文仅是孔子就制度、礼乐等方面简单补充说一说。这方面也是不可忽略的,必须注意才算完善。不可因为自己的治国方略已经很得当了,就在细节防范上疏于醒察,必须‘放郑声,远佞人’才行。颜回是个克己遵礼的人,孔子对此深知,只是怕他在细枝末节上偶有疏漏,这才就他不足之处提醒一下。如果对于其他人,孔子一定会告诉他‘为政在人,取人以道,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达道’‘九经’以及‘诚身’等许多功夫,这才可以去治理国家,也才是万世不悖之道。不然,只去用夏代历法,乘商代车舆,穿周代礼服,享舜时韶乐,天下岂能大治?后人因为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又是问治国安邦的问题,就把孔子这番有针对性的几句话当成天大的事来看了。”

(1) 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章:“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2) 常行之道,出自朱熹《论语章句集注·卫灵公》第十章注:“盖三代之制,皆因时损益,及其久也,不能无弊。周衰,圣人不作,故孔子斟酌先王之礼,立万世常行之道,发此以为之兆尔。”

(3) 具体,出自《孟子·公孙丑下》第二章:“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意为颜渊有圣人全体而无圣人之广大。

(4) 诸上出自《中庸》第二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