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知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1) 。”

【译文】

每天的功课,先要考查德行,而后是背书、朗诵,再次是练习礼仪或功课,再读书、讲课,最后吟诵诗歌。大凡练习礼仪、吟诵诗歌,均是为了存养儿童的本性,使他们喜欢学习而不会感到厌倦,从而没有闲暇时间去干歪门邪道的事情。老师们知道了这些,就知道如何实施教学活动了。即便如此,显然这里只说了个大概,毕竟“要真正弄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就在于各人的领会了”。

(1) 出自《易经·系辞上》第十二章:“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