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原文】

先生尝言:“佛氏不着相(1) ,其实着了相;吾儒着相,其实不着相。”

请问。

曰:“佛怕父子累,却逃了父子;怕君臣累,却逃了君臣;怕夫妇累,却逃了夫妇。都是为了个君臣、父子、夫妇着了相,便须逃避。如吾儒有个父子,还他以仁;有个君臣,还他以义;有个夫妇,还他以别。何曾着父子、君臣、夫妇的相?”

【译文】

先生曾说:“佛教不执著于‘相’,其实却执著于‘相’;我们儒家对于‘相’执著,其实却对‘相’不执著。”

学生向先生请教其中的含义。

先生说:“佛教徒怕父子亲情相互拖累,就逃脱了父子亲情;怕君臣忠义相互拖累,就逃脱了君臣忠义;怕夫妻情分相互拖累,就逃脱了夫妻情分。这都是因为执著于君臣、父子、夫妻的‘相’,才要逃避。像我们儒家有父子关系的,导之以仁爱;君臣关系的,导之以公义;夫妻关系的,导之以礼节。什么时候有过执著于父子、君臣、夫妻的相呢?”

(1) 相,佛教名词,相对“性”而言。佛教把一切事物的外观、形象、状态称之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