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庄前略史

泰初之时,鸿蒙未开。南海之帝叫倏,北海之帝叫忽,中央之帝叫浑沌。

倏、忽时常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款待甚厚。

倏、忽商议报答浑沌厚德:“他人都有七窍用来视听食息,浑沌偏偏没有,我们为他凿开七窍吧。”

倏、忽每天为浑沌凿开一窍。七天凿开七窍,浑沌死。

倏忽之间,过了十二个远古大年: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其时华夏民族平等自由,没有君主,没有臣民。

倏忽之间,过了三个中古小年:夏代,商代,周代。其时华夏民族不再平等自由,有了君主,有了臣民。

倏忽之间,过了五个近古瞬间: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其时人间秩序剧烈震荡,君主日益尊贵,臣民日益卑贱。

春秋(前770-前481)末年,道家祖师老聃(前570-前480)坚守君柔臣刚的伏羲泰道,儒家祖师孔丘(前551-前479)鼓吹君尊臣卑的尧舜否术。

战国(前481-前221)初年,墨家祖师墨翟(前480-前390)践行君圣臣贤的大禹之道。

天道循环之轮,转入铁血战国。

老聃之徒不事王侯,隐居天下。

孔子之徒臣事王侯,游仕天下。

墨子之徒狙击王侯,游侠天下。

孔子死后二十六年(前453),魏、韩、赵三家分晋,魏国最强。

孔子晚年弟子、卫人子夏(前507-前420)离鲁至魏,臣事魏文侯。

魏文侯(前445-前396在位)师从子夏,任命子夏弟子李悝(前455-前395)为相,在战国初期率先变法。

李悝主持魏国变法,颁布《法经》。废除以礼治国,实行以法治国。废除宗室贵族世袭卿相,开启平民贤士出任官吏。废除西周井田制,扩大亩制,计亩征税,奖励百姓开荒,穷尽地力。实行平籴法,官府于丰年平价收粮,于灾年平价放粮。

李悝相魏十年(前412-前403),变法大成。

魏文侯任命白狄中山人乐羊为将,用了三年(前408-前406)伐灭白狄中山,使之变成魏属中山。

乐羊镇守魏属中山,吴起继任魏将。

卫人吴起(前440-前381),少年丧父,受到乡邻欺辱,扬言必为卿相,报仇雪恨。

乡邻笑其大言,吴起夜入乡邻之室,杀死三十多人,逃离卫国,临行发誓:“不为卿相,决不返国!”

吴起离卫至鲁,师从曾参之孙曾西学儒。其间母亲死去,由于尚未成为卿相,不奔母丧。曾西怒其不孝,逐出师门。

不久齐国征伐鲁国,吴起自荐求将。

鲁元公因为吴起之妻是齐人,不敢任用。

吴起于是杀死妻子,成为鲁将,三战皆胜,大败齐军。

鲁人认为吴起杀妻求将,不仁不义。

鲁元公迫于众议,罢免吴起。

吴起离鲁至魏,师从子夏,被魏文侯任命为大将。吴起训练武卒二十万,创建了第一支平民化的职业军队。西伐秦国,攻取河西之地七百里,迫使秦国退守函谷关(河南灵宝东北)。魏国崛起,成为中原最强。

天下最强的楚国,被迫停止北进中原,转攻为守,修筑了防御魏国南侵的方城(河南南召县、叶县、方城县、泌阳县、唐河县一线)。

李悝变法、吴起练兵以前,战事起于争端,师出必定有名,旨在解决争端。宗室贵族才是武士,交战使用兵车。兵车百十乘,武士千百人。战事规模小,时间短,仪式性极重,杀戮性极轻。交战数日,死伤百十。胜负一分,双方解兵。负者屈服,争端即止。

李悝变法、吴起练兵以后,战事无关争端,师出无须有名,旨在开疆拓土。贵族武士乘坐兵车,平民百姓充当步卒。兵车千百乘,步卒数十万。征伐规模大,时间长,仪式性极轻,杀戮性极重。交战经年,死伤千万。胜负虽分,仍不解兵。胜者得地,明年续攻。败者失地,图谋收复。攻城略地的全民战争,旷日持久,连年不断。邻国不灭,永不休战。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听信王错谗言,不命吴起为相。

吴起离魏至楚(前383),楚悼王任为宛邑(河南南阳)太守。

吴起治宛一年,宛邑大治。楚悼王任为相国(前382),仿效魏国,实行变法。

吴起主持楚国变法,仿效李悝变法。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贵族势力。捐除不急之官,奖励战斗之士,建立了第二支平民化的职业军队。奖励百姓开荒,穷尽地力。不许贵族住在郢都,迁往边地垦荒。封君传至三世,封地即予收回。

吴起相楚一年,变法小成。南平百越,西伐弱秦,北击强魏,战无不胜。楚国重新北进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