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 魏三朝齐徐州相王,曹商扮孝庄周劝友

前334年,岁在丁亥。庄周三十六岁。宋康王四年。

周显王三十五年。秦惠王四年。楚威王六年。魏惠王后元元年。韩昭侯二十九年。赵肃侯十六年。齐威王二十四年。燕文公二十八年。鲁景公十二年。卫孝襄侯元年。越王无疆九年。中山成公十六年。

天下大旱,饥民遍地。

魏惠侯六十七岁,又由韩昭侯陪同,前往齐国徐州(山东滕州),第三次朝拜齐威王。

齐威王与田婴商议:“魏惠侯采用惠施之策,连续三年朝拜寡人,一次比一次恭敬。寡人前年十分欣喜,去年转喜为忧,今年由忧而惧。寡人不敢相信魏惠侯竟会忘记杀子之仇,甘愿臣事寡人。或许魏惠侯是效法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缓图报仇。古人有言:‘持盈保泰,物忌太盛。’《老子》有言:‘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寡人不愿接受魏惠侯第三次朝拜。”

田婴说:“既然如此,大王不如邀请魏惠侯称王。齐、魏平等结盟,然后共同伐楚。”

齐威王大悦,命其与惠施商议。

魏惠侯大悦,应齐威王之请,在徐州叛周称王。史称魏惠王。

原定的朝拜仪式,立刻改为结盟仪式,由齐相田婴、魏相惠施共同主持。

齐威王、魏惠王均戴王冠,分庭抗礼,歃血为盟,相互承认王号。史称徐州相王。

韩昭侯连续三年陪同魏惠侯朝拜齐威王,至此转换角色,代表天下诸侯,承认齐、魏称王。

魏、齐相约,共伐僭窃王号最早、久有代周之志的楚国。

魏惠王把幸臣董庆留在齐国,作为人质,以示决不背盟。

魏惠王从徐州返回大梁,立刻改元。

今年原是魏惠王前元三十六年,改元以后,变成了后元元年。

齐人匡章,此前不满齐威王叛周称王,离齐仕魏。如今同样不满魏惠侯叛周称王,指责惠施:“相国一直劝说主公取消夏王称号,尊奉周王。如今不仅承认齐威公叛周称王,又支持主公叛周称王,岂非前后颠倒?”

惠施说:“假如有人想要击碎先生爱子的脑袋,可以用石头代替爱子的脑袋,先生难道不愿意?墨子有言:‘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只要齐、魏能够偃兵,我愿意齐、魏称王。”

匡章说:“难道尊齐为王,就能阻止齐威王用兵不止,征伐不休?”

惠施说:“齐威王用兵不止,征伐不休,乃是为了称霸天下,代周为王。只要周王仍在,天下不会停止征伐。但是如今天下大旱,饥民遍地,齐、魏相王结盟,至少可以暂时偃兵,延长百姓性命,暂免民众死亡,先生难道不愿意?”

匡章无言以对。

徐州相王以后,魏惠王信任惠施达到顶点,命令惠施按照王室法度,重修魏国法律。

惠施按照墨子之道,重订新法,群臣称善。

魏惠王问翟翦:“惠施之法如何?”

翟翦说:“很好!”

魏惠王又问:“可行吗?”

翟翦说:“不可行!”

魏惠王诧异:“既然很好,为何不可行?”

翟翦说:“搬运大树,前面的工人唱起嘿唷嘿唷的号子,后面的工人也应以嘿唷嘿唷的号子。他们为何不唱郑卫之音?因为郑卫之音不适合搬运大树。治理大国,如同搬运大树,不适合运用墨家的五帝之道。五帝之时,邦国疆域狭小,选圣举贤容易,君主禅圣,卿相选贤,不会导致混乱。如今邦国疆域广大,选圣举贤困难,只有君位世袭,卿相世禄,才能避免非分之想,制止争权夺利。惠施希望大王效法墨家的五帝之道,莫非希望大王效法五帝禅让?”

魏惠王疑心大起,召见惠施:“先生希望寡人效法五帝之道,寡人十分乐意。尧、舜、禹禅让,都是圣君,所以天下大治。寡人治国三十余年,魏国国力大损,称夏王失败。先生相魏七年,魏国国力大强,称王成功。寡人之贤,远远不如先生,愿意禅位先生!”

惠施大惊:“我仅仅希望大王遵循墨子之道,效法五帝,兼爱天下,非攻偃兵,选贤任能。”

魏惠王说:“寡人身为万乘之主,禅位圣贤之士,就能制止臣民争权夺利。希望先生听从寡人!”

惠施说:“我身为一介布衣,谢绝大王禅位,更能制止臣民争权夺利。恳请大王不要再提!”

惠施头脑清醒,化解了魏惠王试探,躲过了杀身之祸。

韩昭侯听从张开地,陪同魏惠王三朝齐威王,以齐、魏徐州相王告终,自己降为陪衬,大为不悦。

从徐州回到新郑,立刻征调民夫,按照王室规格,扩建新郑城门,高度超过天下诸侯。

屈宜臼逃离楚国,客居韩国四十八年,如今垂垂老矣,拜见张开地:“主公僭越礼制,先生身为相国,为何不予阻止?先生是否知道,主公不能出此高门?”

张开地问:“先生之言,有何根据?”

屈宜臼说:“因为不合时宜!国君做事,必须合于时宜。前几年风调雨顺,国富民足,主公不作高门。去年秦军伐韩,攻取旧都宜阳,已经国贫民穷。今年天下大旱,饥民遍地,诸侯全都停止征伐。主公不能体恤民众急难,反而劳民伤财满足虚荣,这叫时势不利,举措过分。天怒人怨,主公怎能出此高门?”

张开地认为屈宜臼危言耸听,不予理睬。

赵肃侯对魏惠侯、韩昭王三朝齐威王,深以为耻,对齐、魏徐州相王,更加不满。为了排遣郁闷,以祭扫先君陵墓的名义,出城打猎,车队出了邯郸鹿门。

赵相大成午得知,驾着马车追出邯郸数里,拦住车队,谏阻赵肃侯:“古人有言:一日不作,百日不食!如今天下大旱,饥民遍地,耕种之事不能耽误,主公怎能耽溺游乐?”

赵肃侯深感羞愧,下车谢罪,命令车队返回邯郸。

周显王得知齐、魏叛周称王,派遣大夫姬辰出使咸阳,致文武胙于秦惠君,希望借助秦国遏制齐、魏对周室的威胁。

秦惠君担心魏、齐结盟以后联合伐秦,请求与魏联姻。

魏惠王大悦,采纳惠施之策,把幼女嫁给秦惠君。

惠施相魏数年,亲善韩、赵,与齐偃兵,与楚修好,与秦联姻。魏国在马陵惨败、国力大损之后,暂时消除了列强围攻魏国的威胁。

宋君偃得知齐、魏徐州相王,询问惠盎:“寡人久闻令弟惠施是田襄子的杰出弟子,十分敬佩。如今惠施身为宋人,竟以布衣之身,成为强魏之相,果然名不虚传!但是惠施为何愿意辅佐魏惠王,不愿辅佐寡人?”

惠盎说:“我们兄弟二人,都是田襄子弟子,遵循墨子之道,主张非攻偃兵。惠施不赞成剔成君好战,早在主公即位之前,就已游仕魏国。惠施辅佐魏惠王,与韩、赵、燕亲善,与齐、秦、楚偃兵,必定善待母邦,比辅佐主公更有利于宋国。”

宋君偃又问戴盈:“如今周室暗弱,诸侯都想代周为王。寡人也想称王,复兴殷商之盛,相国有何良策?”

戴盈说:“天下诸侯为了代周为王,争霸天下,均已废除世卿世禄,孔、墨之徒游仕天下,布衣卿相。卫人子夏仕魏,为魏文侯师。卫人吴起仕魏,为魏文侯拓地。魏国因而成为中原最强。卫人商鞅相秦,秦国迅速崛起。宋人惠施相魏,魏国得以称王。如今齐国两败强魏,取代魏国,成为中原最强,乃因齐国招贤最为成功,齐桓公田午建立稷下学宫以来,天下才士汇聚齐国。主公想要复兴殷商之盛,不应效法秦国的严刑峻法,而应效法齐国的大力招贤,同时恢复宋桓侯的兼用儒墨。”

宋君偃听从其言,兼用儒墨,奖励忠孝。重修宋桓侯的东陵,颁布招贤令。

卫人唐鞅,齐人田不礼,闻风至宋,受到宋相戴盈冷遇,投入右师司马熹门下。

庄周三十六岁,曹夏死了。

曹商准备为父大办丧事。

曹母阻止:“先是赋税加倍,店里收益大减。随后你为盗事发,又被罚没家产。后来你贩卖章甫冠亏本,几乎败光家财。你父亲苦撑数年,操劳过度,终于病死。现在家境困窘,你为何大办丧事?”

曹商说:“师兄郑缓,当年为父服丧六年,受到宋桓侯重用,爵为官师,主持太学!如今宋君偃任命大儒戴盈为相,恢复宋桓侯旧政,兼用儒墨,奖励忠孝。”

曹母说:“你为何只记得郑缓升官得宠,不记得郑缓罢黜自杀?”

曹商说:“真是妇人之见!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

曹母说:“你父在时,你不过称我之名。为何你父刚死,你又对我如此说话?”

曹商说:“孔子之道:妇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如今我是家主,你必须听从我!”

曹商固执己见,倾家葬父,宣布守丧六年。

庄全、庄周前去参加曹夏丧礼。

庄全怀念老友,老泪纵横。

庄周规劝曹商:“儒家主张厚葬久丧,墨家主张薄葬短丧。你虽然学儒,但你父亲学墨,你为何违背父亲意愿,厚葬久丧?难道忘了孔子所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曹商大怒:“你也曾经学儒,难道忘了孔子所言‘道不同不相为谋’?你我之道不同,劝你免开尊口。你我最好遵循老聃之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看谁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