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 宋王动武燕哙让国,庄子访友木雁两难

前317年,岁在甲辰。庄周五十三岁。宋康王二十一年。

周慎靓王四年。秦惠王更元八年。楚怀王十二年。魏襄王二年。韩宣王十六年。赵武灵王九年。齐宣王三年。燕王哙四年(禅)。鲁平公六年。卫孝襄侯十八年。越王无疆二十六年。中山先王十一年。

樗里疾追击败退东撤的伐秦联军,追至函谷关以东五百里的韩邑修鱼(河南原阳),擒获担任联军统帅的韩将申差,击败赵将公子赵渴、韩将公子韩奂,斩首八万二千。八万是士兵之首,二千是平民之首。

张仪大败五国联军,又与宋国成功结盟,重获秦惠王信任,复任秦相。

陈轸不愿再居张仪之下,离秦奔楚,投靠赏识自己的昭阳,从此转仕楚国。

宋康王应秦惠王之约,命令田不礼配合秦军,领兵伐魏,袭击败退东撤的伐秦联军。

齐宣王眼看秦追宋袭,伐秦联军败局已定,决定落井下石,命令接应联军东撤的匡章反戈一击。

宋军、齐军配合,在魏邑观泽(河南清丰)痛击伐秦联军残部。

公孙衍发动的第一次五国合纵伐秦,至此彻底失败。

魏襄王罢免公孙衍,改命齐人田需为相,与齐宣王和解。

田需相魏,拜见惠施讨教:“中山成公仅仅相魏两年,张仪仅仅相魏四年,公孙衍仅仅相魏一年。先生却能相魏十九年,有何诀窍?”

惠施说:“善待左右!比如杨树,横插也能活,倒插也能活,折断插入也能活。但是十人种植,一人拔除,最易种植的杨树,仍然无一能活。因为种植困难,拔除容易。如今唯有大王一人愿意种植你,其他人都想拔除你。你若不能善待左右,相魏必难长久!”

戴盈虽已罢相,仍然进谏宋康王:“秦人是斩首计功的虎狼之国,大王不该听信小人之言,与秦结盟。”

宋康王不悦,命令戴盈退休。

惠盎已免右师,也进谏宋康王:“大王重用墨者,应该保境安民,不该出境征伐。袭击败退东撤的伐秦联军,更加违背仁义!宋国一旦卷入诸侯乱战,必将后患无穷!”

宋康王大怒,处以刖刑,斩去惠盎一足。

士人公文轩,在商丘街头遇见惠盎,觉得面熟:“你为何独足?是天生残疾,还是人君治罪?”

惠盎说:“天道生我,原有双足。但是天道使我德心浅薄,未能知殆而止,所以我被人君治罪,变为独足。”

公文轩突然惊呼:“原来先生竟是右师惠盎,为何被大王刖足?”

惠盎说:“五国相王、五国伐秦与宋无关,使宋免于战祸,原是宋民之福。大王却视为宋国之辱,听信曹商之言,与虎狼之秦结盟,卷入诸侯乱战。戴盈反对,遭到罢官。我也反对,被刖一足。吾弟惠施一再劝我不要仕宋,我德心浅薄而不听,才会有此结果。不过这样我倒解脱了,从此不必再与小人为伍。”

公文轩说:“令弟惠施差一点被魏惠王杀掉,魏惠王死后又重新返魏。如果先生仕宋是德心浅薄,那么惠施仕魏也是德心浅薄。你们兄弟二人,似乎半斤八两。”

惠盎说:“我们遵循墨子之道,一心救世,不计得失。”

公文轩说:“墨者救世之心,固然可嘉,但是效果如何?与其出仕庙堂同流合污,不如散处江湖洁身自好。江湖野鸡为了葆全真德,宁可十步一啄食,百步一饮水,也不愿囚禁在庙堂樊笼之中。庙堂家禽尽管丰衣足食,荣华富贵,身形如同王者,德心其实不善。”

惠盎默然。

燕王哙在位四年,崇信墨子之道,仿效圣王大禹。不慕女乐,不修台榭,不喜畋猎,亲操农具,躬耕田垄,自苦其身,心忧万民。

燕国臣民额手相庆:“上古圣王明君,不过如此!”

东周国洛阳人苏代,齐威王时游于稷下,一直不受重用,于是晋见齐宣王:“燕王哙崇信墨子之道,任命墨者子之为相。我愿使燕,劝说燕王哙遵循墨子之道,仿效尧、舜、禹禅让,禅位子之。太子姬平和燕国群臣必将反对,燕国必将陷入内乱。大王就能以戡乱为名,北伐燕国,解除后顾之忧,然后西进中原,代周为王。”

齐宣王大悦,命其使燕。

苏代到达蓟城,晋见燕王哙。

燕王哙问:“齐宣王是否明君?”

苏代说:“不是能够称霸天下、代周为王的明君。”

燕王哙问:“是何缘故?”

苏代说:“能够称王称霸的明君,必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秦孝公对商鞅信而不疑,成功称霸。秦惠王对张仪信而不疑,成功称王。齐宣王即位以后,立刻罢免田婴,很快又让田婴复相,然而不予信任,怎能算是明君?”

燕王哙大为自得:“寡人不是这样,非常信任子之。”

燕王哙原本信任子之,从此更加信任子之。

子之感激苏代,赠送百金。

苏代拿出五十金,转送鹿毛寿。

鹿毛寿献策燕王哙:“唐尧禅位许由,魏惠王禅位惠施,许由、惠施全都拒绝,唐尧、魏惠王没有禅位之实,而有禅让之名,人称圣王明君,流芳百世,天下颂扬。大王既然崇信墨子之道,应该仿效尧、舜、禹禅让,禅位子之,子之必定会像许由、惠施一样拒绝。大王没有禅位之实,而有禅让之名,必被视为圣王明君,流芳百世,天下颂扬。”

燕王哙听从其言,不愿像魏惠王一样虚情假意,认真筹备禅位大典。

苏代返齐复命。

齐宣王重赏苏代千金,静等燕国内乱。

庄子五十三岁,与蔺且同往商丘。

庄子看见沿途农田,收割得寸草不留,吟诵《小雅·大田》:“彼有不获穉,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蔺且问:“夫子为何吟诵此诗?”

庄子说:“古时赋轻税少,农夫收割,总是留下一些麦穗谷粒,既养寡妇,也养鸟兽,以此感恩上苍。如今赋重税繁,农夫收割,总是颗粒归仓,寸草不留。古时人力耕种,耕具粗陋,耕地少而亩产低,然而赋税低微,宫庙简朴,战争稀少,所以国泰民安,百姓和乐。如今畜力耕种,耕具精进,耕地多而亩产高,然而赋税高涨,宫庙奢华,战争频繁,所以国否民痞,百姓遭殃。”

二人走进蒙山,听见丁丁伐树之声。

伐木工人正在吟唱《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庄子问:“那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为何不伐?”

工人说:“那是不成材的散木,没有用处。”

庄子感叹:“古语有云:‘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此树因为不成材,得以终其天年。”

庄子到达商丘,拜访戴盈:“先生当年在朝为官,曾经两次来访,我不便回访。日前听说,先生谏阻宋康王与秦结盟和对外用兵,被迫退休,特来看望!”

戴盈大感欣慰,吩咐僮仆杀鹅待客。

僮仆问:“两只鹅,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杀哪只?”

戴盈说:“杀不会叫的。”

庄子与戴盈秉烛夜谈,忧虑宋康王卷入诸侯乱战,宋民即将大祸临头。

次日,庄子告辞,返回蒙邑。

蔺且问:“昨天山里的大树,因为不材,免于斧斤。戴盈家里的哑鹅,因为不材,却被先杀。夫子如何抉择?”

庄子说:“老聃主张‘大器免成’,子綦主张‘神人不材’,他们所处时代,否术尚未大盛,刑网尚不绵密,只要免于成器,就能逃刑免患。如今否术大盛,刑网绵密,仅仅免于成器,仍难逃刑免患,只有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能免于患累。”

蔺且说:“闻愿其详。”

庄子说:“处于材与不材之间,必须致无赞誉,致无非毁,一时如龙,一时如蛇。因应外境,随时变化,不肯固执行为。一时下行,一时上行,以与外物和谐为量度。这样就能驾驭外物而不被外物驾驭,从而顺道循德,沉浮遨游,免于患累。”

蔺且问:“这与众人的处世方式,有何不同?”

庄子说:“众人的俗情,人伦的传统,就是对于友爱者必予离间,对于有成者必予非毁,对于锋利者必予钝挫,对于尊贵者必予贬损,对于有为者必予物议,对于贤良者必予谋害,对于不肖者必予欺辱。那么成材者与不材者,怎能免于患累呢?”

蔺且说:“弟子谨记!只有顺道循德,才能逃刑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