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三 五国谋秦齐再伐宋,悲民疾苦庄哀为臣

前287年,岁在甲戌。庄周八十三岁。宋康王五十一年。

周赧王二十八年。秦昭王二十年。楚顷襄王十二年。魏昭王九年。韩釐王九年。赵惠文王十二年。齐湣王十四年。燕昭王二十五年。鲁湣公十六年。卫嗣君二十八年。

赵惠文王二十三岁,亲政已有四年。李兑仍不归政,今年自任纵长,发动了第三次合纵伐秦,赵、齐、燕、魏、韩加入。

两万燕军,自备粮草,南行往齐,到达临淄,与数万齐军会合。

两国之军西行往赵,到达邯郸,与十万赵军会合。

三国之军南行往魏,到达大梁,等待魏军加入。

起贾长驻大梁,劝说魏昭王:“秦昭王希望大王罢免孟尝君,让魏劲复相。退出合纵伐秦,恢复秦、魏之盟。”

魏昭王不听,执意加入伐秦。

孟尝君只想伐齐,不愿伐秦,于是唆使芒卯,以调集魏军为借口,迫使三国之军留在魏国观泽(河南清丰)数月。

魏昭王不断催促孟尝君、芒卯,魏军终于加入联军。

四国之军西行往韩,到达荥阳,等待韩军加入。

起贾又离魏至韩,劝说魏釐王:“秦昭王希望大王罢免公叔,让韩辰复相。退出合纵伐秦,恢复秦、韩之盟。”

韩釐王不听,韩军加入联军。

孟尝君又以魏军正在筹措粮草为借口,迫使五国联军留在韩国荥阳(河南荥阳)数月。

齐湣王、苏秦不断催促李兑尽快伐秦,李兑却对孟尝君的阻挠无可奈何。

秦昭王问策魏冉:“五国联军正在西进途中,起贾无法阻止魏、韩。如今尚有何策?”

魏冉说:“五国伐秦虽由李兑策动,背后推手却是齐湣王、苏秦。如今只有楚国没有加入伐秦,韩珉因为反对韩釐王加入伐秦而逃到楚国。大王可以双管齐下,一请韩珉劝说齐湣王,二请楚顷襄王出面调停。”

秦昭王听从其言,遣使至楚,分别授意韩珉和楚顷襄王。

韩珉奉秦昭王之命,派人致信齐湣王:“秦昭王后悔不听大王良言,应该先有西帝、东帝之实,再立西帝、东帝之名。秦昭王愿意等待三四年,再与大王共同称帝。秦昭王没有大王支持,怎能收服三晋?秦昭王希望大王让我返齐复相,恢复秦、齐之盟。大王伐宋,秦昭王将命楚、魏不与大王争夺宋地。齐国尽取宋地,秦国尽取魏、韩上党。收服魏、韩以后,秦、齐共同伐赵,秦国尽取赵国河西,齐国尽取赵国河东。收服赵国以后,秦国再取韩国上地,齐国再取燕国阳地。收服三晋以后,秦、齐再共同伐楚,秦国尽取鄢田、云梦,齐国尽取东国、下蔡。瓜分诸侯之地以后,齐、秦分治天下,然后再进帝号,天下谁能禁止?”

齐湣王听从苏秦,不予理睬。

楚顷襄王奉秦昭王之命,派遣苏修使齐,晋见齐湣王:“楚顷襄王愿意会见大王,劝说大王退出伐秦,恢复秦、齐之盟,罢免苏秦,让韩珉返齐复相。”

齐湣王不听,但是为免楚军救宋,不愿得罪楚国,于是礼遇苏修。

魏昭王派遣韦非使齐,质问齐湣王:“大王礼遇苏修,是否准备接受楚国调停,与秦私下和解,让韩珉返齐复相?”

齐湣王说:“寡人无意与秦和解,倒是魏昭王听任孟尝君阻挠联军西行,导致伐秦迟迟不能开始。”

韦非说:“大王把宋国定陶预封给奉阳君,使之发动伐秦。魏昭王恳请大王再把宋国平陵(今地不详)预封给孟尝君,使之支持伐秦。”

齐湣王假装同意。

韦非返魏复命。

魏昭王大喜,劝说孟尝君不再阻挠联军西行。

孟尝君不听,命令芒卯伐宋,进攻原属薛地的菑邑(山东滕州菑川,宋康王伐薛所取五城之一)。

秦昭王眼见韩珉、苏修无法说服齐湣王退出伐秦,只好遣使至赵,劝说李兑:“秦昭王愿把魏昭王预封给君侯之子的河阳(秦侵魏地,秦名河雍)献给君侯,希望君侯停止伐秦。”

李兑不予理睬。

韩徐为说:“齐湣王一旦与秦和解,必将与秦共同伐赵。君侯不如抢先与秦和解,然后与秦共同伐齐。”

李兑内有韩徐为阻挠,外有孟尝君阻挠,又疑心齐湣王准备与秦和解,于是考虑与秦和解,命令联军驻守成皋(河南荥阳汜水镇,位于洛阳以东),暂停西进。

苏秦向齐湣王进言:“大王去年不愿与楚交战而暂停伐宋,奉阳君疑心不能得到定陶。如今苏修在齐,奉阳君又疑心大王接受楚国调停而与秦和解,所以驻军成皋,暂停西进。”

齐湣王问:“如何打消奉阳君疑心?”

苏秦说:“最好双管齐下!大王立刻调兵,准备伐宋。我再使赵,劝说奉阳君尽快伐秦。”

齐湣王听从其言,撤空齐、燕边境的齐军,调往齐、宋边境,准备再次伐宋。

苏秦为齐使赵,拜见李兑:“齐湣王之所以考虑与秦和解,原因有四:其一,伐秦对魏最为有利,孟尝君却迟迟不让魏军加入,迫使联军留在魏地观泽数月。其二,孟尝君又迟迟不让联军西行,迫使联军留在韩地荥阳、成皋数月。其三,去年孟尝君不肯断绝魏、宋之交,迫使齐国暂停伐宋。其四,如今孟尝君又命魏军进攻宋国菑邑,与齐争地。另外,齐湣王又听说,孟尝君两次派人入秦。齐湣王担心孟尝君背叛纵约,单方面与秦和解,才被迫考虑与秦和解。但是齐湣王认为,尽快伐秦才是上策,与秦和解仅是下策。孟尝君却倒打一耙,到处造谣:‘齐湣王打算接受楚使苏修调停,打算与秦和解,准备让韩珉返齐复相。’其实齐湣王拒见楚使苏修,接见魏使韦非。明确告诉韦非,不会接受楚国调停,不会与秦和解,不会让韩珉复相。又同意魏昭王之请,把宋国平陵预封给孟尝君。君侯不必担心孟尝君继续阻挠伐秦。”

李兑说:“很好!既然五国合纵伐秦,那么哪国先与秦国和解,另外四国必将共伐!”

苏秦又说:“伐秦如果无功而退,诸侯必将争事秦国,秦军必将驰救宋国,魏冉必将嫉妒君侯得到定陶。君侯即使因为孟尝君阻挠而暂缓伐秦,至少不能与秦和解。联军即使不能西行,只要留在成皋,秦军就难以救宋。仅须数月,齐军必能伐灭宋国,君侯就能得到定陶。”

李兑于是不再考虑与秦和解,命令联军留在成皋,等待齐军伐宋。

韩徐为受孟尝君指使,派遣周纳向李兑进谗:“苏秦一直挑唆齐湣王不信任君侯,去年劝说齐湣王停止伐宋,背叛纵约,今年又劝说齐湣王联秦伐赵,囚禁赵国质子。因为君侯反对秦、齐称帝,而苏秦支持秦、齐称帝,所以一再破坏齐、赵之交!”

李兑大怒,立刻囚禁苏秦。派遣周纳使燕,请示燕昭王:“苏秦破坏赵、齐之交,已经被我囚禁。苏秦所为,是否大王授意?若非大王授意,请问如何处置?”

苏秦虽被囚禁,自恃兼相燕、齐,必无危险。于是派遣公孙弘返燕,密报燕昭王:“我被奉阳君囚禁,大王不必担心我的安危。我为齐使赵,预知有此危险。如果我之牺牲,能使赵、齐绝交,能助大王联赵破齐,我将死而无憾!”

燕昭王听命苏秦,于是告诉周纳:“苏秦破坏赵、齐之交,并非寡人授意。寡人不再信任苏秦,听凭奉阳君处置!”

李兑又派周纳使齐,请示齐湣王:“苏秦破坏齐、赵之交,已经被我囚禁。燕昭王不再信任苏秦,请问如何处置?”

苏秦始知危险,急派盛庆返燕,向燕昭王求救:“齐湣王已派宋窍告诉我,不信周纳谗言。奉阳君被孟尝君、韩徐为蛊惑,准备停止伐秦,转而伐齐。大王不可过早加入伐齐,否则齐湣王必将怀疑我,奉阳君必将诛杀我!我若死去,齐湣王必将重用他人,不利大王。即使奉阳君不杀我,我被囚禁在赵,仍然不利大王。”

稍后,苏秦又派辛谒返燕,再向燕昭王求救:“盛庆走后,韩徐为又威胁要诛杀我。我并不怕死,但是不愿在帮助大王破燕报仇之前死去,恳请大王尽快派人营救。我一旦脱困,不愿再往齐国,恳请大王允许我返燕。”

燕昭王急派孙去疾、公孙弘使赵,请求李兑、韩徐为:“囚禁寡人重臣苏秦,犹如免去寡人的王冠!”

李兑、韩徐为不敢得罪燕昭王,把苏秦从囚禁改为软禁,但是仍不释放。

燕昭王又命盛庆返赵,安慰苏秦:“先生已无性命之忧,不久必定获释。先生一旦脱困,仍当冒险返齐。否则先生就会前功尽弃,如何实施预定计划?”

齐湣王大怒李兑囚禁苏秦,派遣李终使赵,斥责李兑:“君侯为何背叛盟约,先听信孟尝君造谣而停止伐秦,后听信周纳谗言而囚禁寡人重臣苏秦?再不释放苏秦,寡人将与秦、宋和解,共同伐赵!”

李兑大怒,派遣门客赵足质问苏秦:“先生是否使用调虎离山之计,先让齐湣王假装伐宋,诱骗赵军离境伐秦,滯留成皋。然后趁着赵国空虚,准备齐、秦、宋联合伐赵?”

苏秦说:“韩珉一向主张齐、秦联合伐赵,我一向主张齐、赵联合伐秦,所以齐湣王才会罢免韩珉,命我为相。孟尝君一心伐齐报仇,我一心伐秦去帝,所以公孙弘才会离开孟尝君,成为我的门客。我若劝说齐湣王联秦伐赵,齐湣王就会罢免我,而让韩珉返齐复相,对我有何好处?”

李兑被苏秦说服,解除其软禁,但是不许离赵。静观齐湣王是否与秦和解,是否继续伐宋,再决定是否伐秦。

韩徐为发现李兑又被苏秦蛊惑,于是擅自命令赵梁伐齐。

孟尝君大喜,立刻邀请燕昭王加入伐齐。

燕昭王大喜,命令助齐伐宋的张魁在齐内应。

齐湣王大怒,诛杀张魁,遣使至燕,怒斥燕昭王叛齐助赵。遣使至赵,怒斥李兑背盟伐齐。

李兑大怒韩徐为,命令赵梁立刻退兵。遣使至齐,向齐湣王解释:“赵梁伐齐,乃是韩徐为受孟尝君指使,背着我擅自发动。如今我已明白周纳也是受孟尝君、韩徐为指使,意在诬陷苏秦,破坏赵、齐之盟。愿与大王消除误会,仍遵前约:联军继续伐秦,齐军继续伐宋。”

苏秦又派韩山返燕,通报燕昭王:“奉阳君已经对我解除软禁,只是不许离赵。恳请大王继续营救,让我尽快离赵。但我一旦离赵,不能往齐,只能返燕。因为大王不听我言,过早加入伐齐,命令张魁在齐配合赵梁伐齐,导致齐湣王不仅怀疑大王不忠,而且怀疑我不忠。”

燕昭王命令韩山返赵,向苏秦认错:“寡人被孟尝君、韩徐为欺骗,误以为赵梁伐齐是奉阳君的命令,所以命令张魁在齐内应。寡人已经遣使向齐湣王解释,张魁非奉寡人之命,已被孟尝君、韩徐为收买。寡人还会派人使赵,恳请奉阳君允许先生离赵。先生一旦离赵,不能返燕,仍应往齐,尽量挽回燕、齐之交。”

公玉丹奉齐湣王之命使赵,拜见李兑:“君侯释放苏秦,命令赵梁撤兵。齐湣王非常感谢,相信君侯确实是被孟尝君、韩徐为蒙骗。愿意再把宋地蒙邑增封给君侯,希望君侯允许苏秦离赵返齐。”

公孙弘奉燕昭王之命使赵,拜见李兑:“君侯促使燕昭王不亲赵而亲齐,很不明智!”

李兑十分诧异:“我何曾促使燕昭王不亲赵而亲齐?”

公孙弘说:“燕国弱于赵、齐,不亲赵,必亲齐。如今燕昭王听命于苏秦,君侯却囚禁苏秦,软禁苏秦,不放苏秦,岂非促使燕昭王不亲赵而亲齐?君侯信任苏秦也好,不信任苏秦也罢,均应善待苏秦,燕昭王才会不亲齐而亲赵。”

李兑听从其言,授予苏秦相印,与燕、齐一样封为武安君。

苏秦拘赵数月,九死一生,终于离赵返齐。

齐湣王大悦,设宴为苏秦压惊:“周纳进谗,张魁作乱,寡人都不怀疑先生。但是寡人怀疑张魁作乱,并非被孟尝君、韩徐为收买,而是燕昭王的命令。”

苏秦说:“燕昭王不顾燕臣反对,派遣二万燕军,自备粮草,助齐伐宋;又不顾王后嬴氏求情,毅然与秦绝交,派遣二万燕军,自备粮草,加入伐秦。韩、魏可能如此忠于大王吗?燕昭王如此忠于大王,还被大王怀疑,十分苦恼!燕昭王让我感谢大王诛杀张魁,另派良将助齐伐宋。但愿大王因为我之忠心,也让燕昭王安心。”

齐湣王说:“难道燕昭王果真忘了先王伐燕之仇,毫无卧薪尝胆之心?或许先生也被燕昭王蒙骗了。”

苏秦说:“先王若不伐燕,继任燕王的就是太子姬平,而非燕昭王。所以我不敢担保个别燕臣没有谋齐之心,却敢以死担保燕昭王决无谋齐之心。如果燕昭王不听我言,而听个别燕臣之言,大王可以诛杀我。如今我兼相燕、齐,只要大王像燕昭王一样信任我,燕、齐一心,大王必得天下。”

齐湣王说:“寡人当然信任先生,也愿因为先生而相信燕昭王。但是为何燕、齐一心,寡人必得天下?”

苏秦说:“孟尝君当年专擅齐政,破楚破秦,但是所取之地均归魏、韩。于是伐宋淮北,打算扩充薛邑,结果未能破宋,未得淮北。只好率领魏昭王、成阳君到邯郸朝拜奉阳君,劝说魏昭王、韩釐王献地给奉阳君,仍然不得奉阳君欢心。大王罢免孟尝君以来,不再受制于人,于是想称东帝,想要伐秦,想与奉阳君结盟,想要破宋攻取淮北,无不心想事成,可见大王的贤明远远超过齐桓公!尽管如此,大王应该明白:大王能够心想事成,没有其它原因,仅仅因为燕昭王听我之言忠于大王。只要燕昭王继续听我之言忠于大王,三晋必定不敢变心,诸侯必将继续伐秦。大王必能伐灭宋国,击破秦、赵,代周为王!”

齐湣王心悦诚服,不再怀疑燕昭王。

田代、孙去疾向燕昭王进谗:“张魁作乱,齐湣王仅仅怀疑大王,毫不怀疑苏秦,足证苏秦已经叛燕忠齐。”

张魁作乱之后,燕昭王强命苏秦自赵返齐,挽救燕、齐之交,仅是死马当活马医,打算牺牲苏秦,并不真抱希望。如今齐湣王竟然毫不怀疑苏秦,燕昭王深感匪夷所思,不得不信谗言,怀疑苏秦或许已经叛燕忠齐。于是派遣韩山至齐,命令苏秦返燕。

苏秦早有防备,翻出精心保存的众多原始记录,撰写一封长信,详尽回顾了为燕反间十五年的完整过程,力辩自己一心强燕弱齐,从未叛燕忠齐。

燕昭王读毕韩山带回的苏秦自辩长信,彻底打消疑心,再也不信谗言。

齐湣王问苏秦:“奉阳君虽与寡人达成谅解,但是孟尝君仍在阻挠伐秦,又与寡人争夺宋地,先生有何良策?”

苏秦说:“大王不必忧虑,我愿使魏,劝说孟尝君支持伐秦,不争宋地。使魏之前,我先去燕国,劝说燕昭王罢黜田代、孙去疾,以免出现第二个张魁。”

齐湣王大喜。

苏秦从齐返燕,告诫燕昭王:“八年前大王给我五年,我说至少需要十年。如今伐齐时机仍未成熟,大王如果不想前功尽弃,再也不能轻举妄动,必须静待齐国伐宋师疲,得罪天下诸侯。”

燕昭王说:“寡人操之过急,打乱了先生部署。再也不会轻举妄动,一切听命先生!”

苏秦又从燕往魏,途经赵国,询问李兑:“君侯既与齐湣王达成谅解,为何联军至今滞留成皋,仍不西行伐秦?”

李兑说:“连日大雨,不宜行军。魏、韩均已承诺,决不与秦和解。我正调集上党赵军开赴成皋,很快就能西行伐秦。”

苏秦又从赵往魏,途中派人返齐,禀报齐湣王:“我先从齐至燕,告诉燕昭王:‘只要齐湣王信任我一天,必定不会怀疑大王!’燕昭王感激大王信任,向我保证:‘只要齐湣王信任先生一天,无论齐国是与三晋结盟,还是与秦、楚结盟,寡人永远听命先生,追随齐国!’随后我从燕往魏,途经赵国,奉阳君向我保证:‘正在调集上党赵军开赴成皋,只要齐湣王不与楚顷襄王会见,不让韩珉返齐复相,伐秦再无变数。’我正在往魏途中,大王静候佳音!”

苏秦到达大梁,尚未晋见魏昭王。

孟尝君痛恨苏秦一再破坏合纵伐齐,不顾魏昭王反对,立刻囚禁苏秦。

苏秦急遣门客返齐求救。

齐湣王急命苏厉使魏营救。

苏厉至魏,晋见魏昭王、孟尝君:“去年齐湣王把宋地预封给泾阳君,请求秦昭王与宋断交,允许齐国伐宋,遭到拒绝。秦昭王并非不愿与齐和解,也非不想得到宋地,而是不信任苏秦。如今秦昭王得知魏国囚禁苏秦,必将与齐和解,伐秦必将失败,秦军必将伐魏。只有释放苏秦,不让秦、齐和解,伐秦才能启动,魏国才能收复秦侵之地。”

魏昭王说:“薛公也有苦衷,父子两代忠齐,使齐跃居天下最强,齐湣王却听信吕礼谗言,诬陷薛公谋反,使之罢相归薛。楚、宋伐薛之时,又拒绝救薛。”

苏厉劝说孟尝君:“齐湣王听从苏秦规劝,早已后悔听信吕礼谗言而错怪君侯,所以罢免吕礼驱逐归秦。齐湣王又听从苏秦规劝,让韦非转告大王和君侯:‘灭宋以后,必把宋侵薛地还给薛公,再把宋地平陵增封薛公。’何况君侯无论相齐还是相魏,苏秦十多年来从未冒犯君侯。”

魏昭王也劝说孟尝君:“寡人礼聘君侯相魏,意在抗秦,并非伐齐。君侯何不接受苏秦好意,与齐湣王尽释前嫌?”

孟尝君只好释放苏秦,假装同意与齐湣王和解。

苏秦获释,继续驻守大梁,防止孟尝君再次阻挠伐秦。

苏厉返齐,禀报齐湣王:“孟尝君已经释放苏秦,愿与大王尽释前嫌。奉阳君即将发动伐秦,大王可以放心伐宋!”

苏秦经过大半年舍死忘生的艰苦折冲,终于排除了伐秦、伐宋的一切障碍。

李兑命令联军西行伐秦,齐湣王也命赵信继续伐宋。

齐军再次伐宋,宋康王大急,拜见六十四岁的兒说:“去年齐湣王伐宋,楚顷襄王答应相救而不救,寡人被迫割让淮北,与齐和解。齐湣王既得淮北,竟然再次伐宋。二十八年前,鲁平公送来连环刁难寡人,先生在齐,派遣弟子返宋破解连环,寡人感念至今。十二年前,先生离齐归宋,不肯接受寡人礼聘,寡人遗憾至今。如今齐军压境,恳请先生为了宋民,再次解救寡人!”

兒说说:“如今齐强楚弱,楚顷襄王若无好处,怎肯救弱宋,击强齐?既然大王割让淮北以后,齐湣王仍然伐宋,大王不如把淮北还给楚国,诱使齐、楚交战。”

宋康王如梦初醒,命令臧孙子使楚,把淮北还给楚国。

楚顷襄王大喜,命令公畴竖领兵至宋,与赵信争夺淮北。

楚、齐对峙于淮北,公畴竖、赵信要求宋国助己。

宋康王宣布中立,两不相助。

楚、齐开战,齐军大胜,赵信杀死公畴竖。

楚顷襄王大怒,准备伐齐报仇。

齐湣王又命苏厉至魏,向苏秦问策。

苏秦先命苏厉返齐,献策齐湣王:“我劝说大王把定陶预封给奉阳君,把平陵预封给孟尝君,使他们不再反对大王伐宋。我留在魏国敦促三晋伐秦,使秦军不能救宋。如今万事俱备,赵信却节外生枝,杀死公畴竖,惹怒了楚顷襄王,影响了破秦灭宋大局。大王只有诛杀赵信,楚顷襄王才会息怒。大王听我之言,三月必成霸业,否则我愿请死。我被赵、魏囚禁,甘愿冒死从事,除了帮助大王成就霸业,另有一点私心,就是希望万世留名!”

齐湣王深受感动,立刻诛杀赵信。又命苏厉使楚,晋见楚顷襄王:“宋国割让淮北,与齐和解,大王却派公畴竖争夺淮北,进攻赵信。齐湣王不怪大王争地,反怪赵信杀死公畴竖而冒犯大王,立刻诛杀赵信。大王怎能辜负齐湣王好意?”

楚顷襄王并不愿意与齐决战,于是就坡下驴,放弃伐齐。

正在此时,齐湣王又派宋窍、侯催至魏,问策苏秦:“寡人听从先生,倾力伐宋,乃是凭借燕昭王忠齐。如今寡人得到密报,燕昭王趁着齐、燕边境空虚,准备偷袭齐国。无论伐宋结果如何,寡人将于八月撤兵。”

苏秦急遣盛庆返燕,通报燕昭王:“田代、孙去疾与孟尝君、韩徐为密谋伐齐,不慎泄露消息,齐湣王再次怀疑大王,紧急从宋撤兵。我立刻冒死返齐,挽救燕、齐之交。大王只有诛杀田代、孙去疾,我才能免于被齐湣王诛杀!”

燕昭王为了保全苏秦,立刻诛杀田代、孙去疾。

苏秦火速离魏返齐,劝说齐湣王:“田代、孙去疾因为被燕昭王罢黜,才与孟尝君、韩徐为密谋伐齐,大王怎能再次怀疑燕昭王?燕昭王得知田代、孙去疾抗命谋齐,大为震怒,已经诛杀二人。大王如果仍然怀疑燕昭王,可以立刻诛杀我!”

齐湣王再次听信苏秦,重新相信燕昭王。

赵信已被诛杀,伐宋齐军仍于八月撤回。

齐伐宋第二年,无功而返。

韩徐为问李兑:“齐湣王再次停止伐宋,君侯怎能继续轻信齐湣王、苏秦?”

李兑听从其言,与秦和解,命令驻守成皋的伐秦联军,撤兵东归,各归本国。

苏秦幕后推动,李兑担任纵长的第三次合纵伐秦,未曾与秦交兵,无疾而终。

正在此时,秦国又发生异事:一匹公马,生下一只马驹。

秦昭王视为吉兆,立刻伐魏,攻取了魏邑新垣(今地不详)、曲阳(河北曲阳),又攻三年前承诺永不再攻的魏国旧都安邑。

宋康王被齐连伐两年,明白自己得罪诸侯太深,担心再遭齐伐,假装禅位太子。

宋民痛恨宋康王,爱戴宋太子,上下一心,坚守宋地,宋国暂安。

庄子八十三岁,齐湣王第二次伐宋。

蔺且问:“去年齐湣王首次伐宋,宋康王割让淮北,齐军退兵。今年齐湣王再次伐宋,宋康王诱使楚、齐争夺淮北,齐军获胜以后,不知何故再次退兵。齐湣王会不会第三次伐宋?”

庄子说:“宋康王好战逞强,投机取巧,得罪诸侯太多,即使禅位太子,恐怕仍难阻止齐伐。宋国已成秦、赵、齐、楚四强角逐的共同猎物,恐怕亡国在即。”

蔺且问:“夫子是否悲宋之亡?”

庄子说:“不悲宋国之亡,仅悲宋民之苦。”

蔺且问:“难道宋国之亡,并非宋民之苦?”

庄子说:“我讲个故事,你就会明白。”——

周文王的祖父亶父,当年住在邠地,狄人来侵。亶父献上皮毛布帛,献上狗马牲畜,献上珍珠玉器,狄人都不肯退兵,还想要土地。

亶父不愿打仗,于是告诫族人:“与人的哥哥同住,却让弟弟打仗而死,与人的父亲同住,却让儿子打仗而死,我不忍心。我曾听说:‘不以养生之物,危害所养生命。’我将离开邠地,你们好好住在这里!做我的臣民,与做狄人的臣民,有何不同?”

于是拄着手杖,离开邠地。

民众相连于途,追随亶父,于是周人在岐山脚下的周原建国。

蔺且问:“亶父为何如此爱惜民众生命?”

庄子说:“亶父乃是殷民,遵循《归藏》泰道,深知民为邦本,所以爱惜民众生命。亶父之孙周文王编纂《周易》以后,周武王伐灭殷商,周公制定周礼,从此泰道式微,否术大行,否君痞士不再爱惜臣民生命。”

蔺且问:“亶父为何认为,成为任何君主的臣民,均无不同?”

庄子说:“因为一为臣民,必将适人之适,役人之役。唯有不做任何君主的臣民,才能自适其适,以德为循。古人为了自适其适,以德为循,宁可终生贫贱,不愿为了身外之物而害身,不愿为了利生之物而丧生。今人不惜适人之适,役人之役,贪图一时富贵,愿意为了身外之物而害身,愿意为了利生之物而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