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 秦武入周举鼎暴死,赵武变法胡服骑射

前307年,岁在甲寅。庄周六十三岁。宋康王三十一年。

周赧王八年。秦武王四年(卒)。楚怀王二十二年。魏襄王十二年。韩襄王五年。赵武灵王十九年。齐宣王十三年。燕昭王五年。鲁平公十六年。卫嗣君八年。越王无疆三十六年。中山嗣王三年。

赵武灵王专宠孟姚三年,不理国政,生子赵何、赵胜、赵豹。废黜王后韩氏(韩宣王女),改立孟姚为王后,以应三年前所做强国之梦。

赵武灵王召见乐毅:“寡人实行胡服骑射之前,决定亲自领兵征伐中山,了解赵国车兵与中山骑兵交战的优劣得失。”

赵武灵王即位十九年,第一次征伐中山。效法祖父赵敬侯,首先攻打房子(河北高邑),未能攻克。于是移师北伐,进攻代郡北面的东匈奴无终、林胡、楼烦部落。

甘茂、向寿去年秋天开始伐韩,延至今年春天,仍未攻破宜阳。

樗里疾向秦武王进谗:“甘茂一向善战,用了五个月,竟未攻破宜阳,必有缘故!”

秦武王问:“有何缘故?”

公孙赫帮腔:“甘茂、向寿都是楚人,如今诸侯都不救韩,唯有楚国救韩,大概不愿得罪母邦,不肯尽力攻城!”

秦武王疑心顿起,命令甘茂退兵,准备治罪。

甘茂说:“大王莫非忘了息壤的盟誓?”

秦武王顿时醒悟,不听谗言。命令冯章使楚,以归还汉中为饵,要求楚怀王放弃救韩。

楚怀王发现,正如陈轸预见,诸侯都不救韩,于是听从冯章之言,命令景翠撤兵。

甘茂继续围攻宜阳三个月,秦军伤亡惨重。

甘茂鸣鼓三通,士卒畏惧矢石,不敢上攻。

向寿说:“相国攻城,全无兵法,必定受困!”

甘茂说:“你我都是楚人,原本不易得到信任。幸蒙大王委以重任,我在息壤发誓必破宜阳。猛攻八个月,竟然不能攻破。如今公仲朋死守而败我于外,樗里疾、公孙赫进谗而败我于内,我将死无葬身之地。明天再不攻破宜阳,城外就是我的墓地!”

于是倾尽私财,重赏全体将士。

秦军士卒受到重赏,冒死狂攻,终于攻破宜阳,斩首六万。

又乘胜渡过黄河,攻取了武遂(山西垣曲东南)。

甘茂、向寿打通入周之路,凯旋咸阳,受到秦武王重赏。

公仲朋逃回新郑,又奉韩襄王之命,入秦求和。

楚怀王遣使至秦,要求秦武王兑现冯章的承诺,归还汉中。

秦武王说:“冯章未奉寡人之命,擅自使楚,欺骗大王,已经畏罪逃走!”

五十二岁的楚怀王,又被二十三岁的秦武王欺骗,愤怒至极。

秦武王怒于魏襄王食言,竟不助秦伐韩,命令樗里疾伐魏,围攻皮氏(山西河津东)。

魏襄王命令翟章驰救皮氏,又把太子魏政免相,命其入秦为质,向秦求和。

翟强接替魏政,担任魏相。

秦武王于是命令樗里疾停止伐魏,带着兵车百乘,开赴洛阳。

东周君(昭文君之子)采纳杜赫之策,大开洛阳城门,陈列盛大仪仗,迎接樗里疾的兵车进入洛阳。

樗里疾直闯王宫,觐见周赧王:“敝国之君是天下第一大力士,酷好举重,得知九鼎为天下重器,准备率领天下力士,进入洛阳太庙,试举九鼎!”

周赧王大怒:“九鼎是大禹铸造的传国重器,夏传于商,商传于周,岂是玩闹嬉戏的举重之器!寡人是天下共主,秦侯是周封诸侯,怎敢如此无礼!”

樗里疾大怒,把周赧王逐出王宫,从东周国迁至西周国。

楚怀王大怒:“东周君迎接樗里疾兵车进入洛阳,听任樗里疾把周赧王逐至西周国,寡人不能不伐!”

东周君闻讯,派遣游腾使楚,晋见楚怀王:“敝国之君假装迎接樗里疾,乃是诱敌深入,准备予以囚禁!”

楚怀王将信将疑,暂时不伐东周国,静观其变。

八月,秦武王带着大力士乌获、任鄙、孟说,穿过韩国三川郡,到达周都洛阳。在东周朝太庙进行举鼎比赛,目标是龙文赤鼎。

秦国大力士乌获、任鄙,甘愿充当秦武王陪衬,故意举鼎失败。

齐国大力士孟说,欲为齐国争光,不愿充当秦武王陪衬,奋力举鼎成功,双目出血。

秦武王最后出场,举起龙文赤鼎,两膑折断,被鼎压死。

秦武王嬴荡猝死洛阳。二十岁即位,在位四年(前310-前307),终年二十三岁(前329-前307),无子。

秦惠王后魏氏,生有三子。长子嬴荡立为太子。另有次子嬴壮,幼子嬴雍。

秦惠王妃芈八子,生有一女三子。长女嬴氏是燕昭王后,长子嬴稷在燕为质。另有次子嬴悝,幼子嬴市。

秦惠王生前,专宠王妃芈八子。芈八子的异父长弟魏冉、同父幼弟芈戎、外甥向寿,均任秦将。王妃芈八子的势力,超过王后魏氏。

秦惠王死后,太子嬴荡继位为秦武王,王后魏氏升为太后。王妃芈八子升为太妃,夫死失势。魏冉、芈戎、向寿仍为秦将。甘茂伐韩宜阳,向寿担任副将。

如今秦武王意外暴死于洛阳,右丞相樗里疾尚在洛阳。太后魏氏即与身在咸阳的左丞相甘茂商议,另立次子嬴壮为秦王。

嬴壮继位,即秦季君。

周赧王被迫迁至西周国,得知秦武王举鼎暴死,即命西周武公(西周惠公之子)征伐东周国。

西周国太子姬共,领兵出征。

东周国、西周国敌对六十年,首次开战。

楚怀王怒于被东周国欺骗,韩襄王怒于东周国亲秦,出兵支持西周国。

樗里疾尚未离开东周国,率领秦军击败西周国、楚国、韩国联军,然后护送秦武王遗体返回咸阳。

赵武灵王首伐中山失败,转伐东胡获胜。回到邯郸,召见乐毅:“寡人率领车兵、步卒,第一次亲征中山,对先生所言已有亲身体验。中山既有胡人骑兵之速,又有中原城池之固,一旦逃入山地,车兵难以追击。胡人虽有骑兵之速,却无中原城池之固,即使逃入大漠,车兵仍可追击。中山骑兵远比胡人骑兵更难对付,寡人决定实行胡服骑射!”

乐毅说:“大王实行胡服骑射,意在先灭中山,再破暴秦。如今秦武王暴死无子,大王应该设法诱使秦国陷入争位之乱。”

赵武灵王采纳其策,命令代郡太守赵固至燕,把在燕为质的秦惠王庶子嬴稷,火速送归秦国。

西周国太子姬共征伐东周国,兵败而死。

昭翦献策楚怀王:“西周武公没有其他嫡子,仅有五庶子。大王不如拥立亲楚的庶子姬咎,献上一处食邑。将来姬咎继位,西周国必将听命大王。周赧王如今寄居西周国,也将听命大王。”

司马悍献策齐宣王:“西周武公没有其他嫡子,仅有五庶子。大王不如拥立亲齐的庶子周最,献上一处食邑。将来周最继位,西周国必将听命大王。周赧王如今寄居西周国,也将听命大王。”

西周武公敬谢齐宣王:“并非寡人不从大王之命,而是周最不愿做太子!”

司寇布进谏西周武公:“齐远楚近,主公立姬咎为新太子,固然不得罪楚怀王。但是齐宣王一定不相信周最不愿做太子,主公只有重用周最,才能不得罪齐宣王。”

西周武公听从其言,任命周最为相。

秦惠王死后,王后魏氏长子嬴荡继位为秦武王。王妃芈八子失势,尽管不忿,无可奈何。

如今秦武王暴死无子,太后魏氏又立次子嬴壮为君。芈八子更加不忿,恰好赵固奉赵武灵王之命,把在燕为质的长子嬴稷送回秦国。

芈八子立刻召集魏冉、芈戎、向寿密谋,利用右丞相樗里疾、左丞相甘茂的争权,废黜秦季君,让嬴稷继位。

魏冉、向寿欣然领命。

芈戎不敢参与叛乱,潜出咸阳,逃回楚国。

魏冉、向寿率领所部秦军,东迎护送秦武王遗体归秦的樗里疾。

魏冉拜见樗里疾:“君侯是秦惠王之弟,秦武王之叔,又是右丞相,宗室之中爵位最尊,群臣之中官位最高。秦武王无子,何人继位,应等君侯归秦之后再作定夺。如今甘茂不等君侯归秦,矫传太后魏氏之命,匆忙拥立太后次子嬴壮为君,凭借拥立之功,跃居君侯之上。君侯一入咸阳,轻则罢相,重则被诛。君侯只有拥立太妃芈八子之子嬴稷,才能诛杀乱臣甘茂,免于杀身之祸。太妃许诺,事成之后,君侯就能独任相国。”

樗里疾大怒甘茂,立刻拥立嬴稷,率领叛军杀向咸阳。

赵武灵王成功引发秦国争位之战,立刻罢免阳文君赵豹,改命乐毅为相。

说服叔父赵成和老臣肥义,赢得宗室和群臣支持,开始了七雄最迟的赵国变法、蓄谋已久的胡服骑射。

庄子六十三岁,秦武王入周举鼎暴死,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

蔺且问:“秦武王身为国君,为何亲往洛阳举鼎?”

庄子说:“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在会稽举行天下诸侯会盟,图画九州,铸造九鼎。大禹之子夏后启驱逐伯益,诛杀有扈,篡位自立,建立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九鼎成为天命归属的王权象征。九鼎易主,就是变革天命。商汤灭夏,九鼎归商。周武王灭商,九鼎归周。犬戎灭西周,九鼎随周平王从镐京东迁洛阳。东周王室衰微,春秋初年楚武王率先叛周称王,随后楚庄王问鼎轻重,显露代周为王之志。春秋五霸的前三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无不尊王攘夷,亦即尊周王,攘楚夷。春秋五霸的后二霸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不再尊王攘夷,而是效法楚国,叛周称王。春秋时期,仅有中原以外的楚、吴、越叛周称王。战国以来,中原诸侯也纷纷叛周称王。我十七岁时,齐威王称王。我四十七岁时,五国相王。三十年间,我亲历了齐、魏、宋、秦、韩、燕、赵、中山八国称王。称王诸侯,无不志在代周为王。代周为王的标志,就是得到九鼎。秦惠王称王以前,也曾求取九鼎,当时实力不济,被齐威王挫败。五年前秦惠王大败楚怀王,秦国跃居天下最强。今年秦武王入周举鼎,乃是以游戏为名,试探天下诸侯反应,准备一举代周为王,结果一举绝膑而死。”

蔺且又问:“秦武王举鼎暴死,赵武灵王为何立刻实行胡服骑射?”

庄子说:“商鞅变法以后,秦军凭借斩首计功,迅速东进中原,大败魏、韩、楚、齐,赵国西部也被秦侵,此后必将伐赵本土。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首要目标是伐灭中山,最终目标是遏制秦军。”

蔺且问:“胡服骑射,为何既能伐灭中山,又能遏制秦军?”

庄子说:“中山之君虽从白狄变成魏氏,但是国人仍是白狄、诸夏杂处,而且地处太行山区,山地不宜车战,所以魏属中山保留白狄中山的胡服骑射。华服车战的赵国,难以战胜胡服骑射的中山。只有改华服为胡服,改车战为骑战,赵国才能伐灭中山,遏制秦军。”

蔺且问:“既然如此,赵人为何反对胡服骑射?”

庄子说:“伏羲以后,黄帝以前,中原先民与夷狄一样,都是一衣蔽体,不分上下。黄帝始分上衣下裳,从此华服异于胡服。伏羲顺应无为而治的天道,乃是公天下的华夏始祖。黄帝开启有为而治的人道,则是家天下的中原始祖。”

蔺且问:“那么稷下学士集体撰著的《管子》,为何认为黄帝的‘垂衣裳而天下治’,就是老聃的‘无为而治’?”

庄子说:“黄帝开启人道,老聃推崇天道,怎能扯在一起?稷下黄老之学,乃是迎合齐君的官学,根本不通!黄帝垂衣裳,分上下,定尊卑,立君臣,并非无为,而是有为。黄帝以后,上下分等,亲疏有差,根据尊卑等级,规定衣裳颜色,所以衣裳又称服色。臣民服色异于君主服色,臣民必须听命君主,所以听命又称臣服。后来周公制定周礼,划分五种亲疏,规定五等服色,谓之五服。如今诸侯叛周称王,无不抛弃诸侯衣冠,僭用天子衣冠。战败的称王诸侯向战胜的称王诸侯称臣,无不放弃天子衣冠,改用诸侯衣冠或臣民衣冠。周礼之等级分明,就是服色之等级分明,不可逾制僭越。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必须废除中原服色,触犯了夷夏大防。孔子曾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是说,如果没有管仲尊王攘夷,夷狄就会入主中原,胡服就会取代华服。赵人反对胡服骑射,正是反对用夷变夏。”

蔺且问:“既然胡服骑射乃是用夷变夏,为何赵人最后又支持赵武灵王?”

庄子说:“因为只有胡服骑射,才能同时打败胡服骑射的中山和斩首计功的秦军。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齐国邹忌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尽管都是强化否术,但是均未彻底抛弃泰道。只有秦国商鞅变法,彻底抛弃泰道,彻底奉行否术,所以割耳计功的中原之师,无法战胜斩首计功的秦国之师。秦国斩首计功,是强化否术的用夷变夏。赵国胡服骑射,是对抗否术的用夷变夏。赵武灵王也像其他中原诸侯一样,不愿仿效秦国的斩首计功,却能突破其他中原诸侯不敢突破的夷夏大防,仿效中山的胡服骑射,确是雄才大略。”

蔺且问:“夫子对各国诸侯大都评价不高,为何独对赵武灵王评价不低?”

庄子说:“当今称王诸侯,唯有赵武灵王主动取消王号,自贬为君,略存泰道遗意。齐宣王伐灭燕国,其他诸侯无不观望,唯有赵武灵王把在韩为质的燕王哙幼子姬职立为燕王,策动诸侯助燕复国,一举弱齐。秦武王举鼎暴死,其他诸侯无不观望,唯有赵武灵王把在燕为质的秦惠王庶子嬴稷送归秦国,引发秦国二子争位,一举乱秦。胡服骑射的赵国骑兵,必将遏制斩首计功的秦国步卒,使中原泰道不被秦国否术彻底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