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二 孟尝返齐三国伐秦,仇赫相宋庄子疑赵

前298年,岁在癸亥。庄周七十二岁。宋康王四十年。

周赧王十七年。秦昭王九年。楚顷襄王元年。魏襄王二十一年。韩襄王十四年。赵惠文王元年。齐湣王三年。燕昭王十四年。鲁湣公五年。卫嗣君十七年。中山后王三年。

秦昭王去年劫持楚怀王,勒索楚地未成,反被天下不齿。今年恼羞成怒,再次伐楚。

秦军大败楚军,斩首五万,攻取了析邑(河南淅川)等十五城。

赵武灵王召见金受:“孟尝君去年上半年劝说寡人抗秦,下半年竟然入秦为相,令人费解。为免秦、齐联合,寡人命你使秦,劝说秦昭王罢免孟尝君。”

金受奉命使秦,晋见秦昭王:“孟尝君是齐国宗室,父子两代相齐,封地薛邑也在齐国。如今兼相齐、秦,必定先齐后秦,不利秦国。”

魏冉附议:“孟尝君相秦,固然不会策动合纵伐秦,但也不会赞成秦军东进。孟尝君去年使赵以后,赵武灵王协防韩魏、禅位幼子、冒名使秦,无不令人费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后,连破中山,国力大强,将来必为秦国大敌。为免赵武灵王背叛秦国,大王不如送个顺水人情,罢免孟尝君。”

秦昭王于是让魏冉复相,同意金受之请,囚禁孟尝君,准备诛杀。

公孙弘按照预定之策,拜见秦昭王宠姬,进献重礼,恳请营救孟尝君。

宠姬说:“其他礼物,我不稀罕!孟尝君有一件狐白裘,价值千金,天下无双。若能送给我,我就向大王求情。”

宠姬不知,孟尝君的狐白裘已经进献秦昭王。

孟尝君有个门客擅长狗盗,夜入章台宫,偷出狐白裘,献给宠姬。

宠姬晚上侍寝,劝说秦昭王:“大王去年邀约楚怀王会盟,而予囚禁,已被天下诟病。如今礼聘孟尝君相秦,再予诛杀,必将失信天下。合纵伐秦不系于一人,公孙衍之后有孟尝君,孟尝君之后必有他人。”

秦昭王半夜传命,释放孟尝君。

孟尝君连夜出发,从咸阳赶到函谷关,天还没亮,尚未启关。

孟尝君大为发愁:“等到鸡鸣启关,秦昭王一旦后悔,必将派兵追赶!”

孟尝君有个门客擅长鸡鸣,引得群鸡半夜齐鸣,函谷关吏提前启关。

秦昭王晨起后悔,派兵追赶。

追兵赶到函谷关,孟尝君刚刚出关东归。

孟尝君逃回齐国,即以秦昭王背信弃义劫持楚怀王为罪名,立刻发动齐、魏、韩三国合纵伐秦,要求秦昭王释放楚怀王。

二十一年前张仪兼相秦、魏,连横伐齐大败,秦军遭遇商鞅变法以后第一次大败,败于齐境,并未失地。次年魏相公孙衍策动第一次合纵伐秦,魏、韩、赵、燕、楚五国加入,楚怀王担任纵长,结果大败。

今年齐相孟尝君策动第二次合纵伐秦,齐、魏、韩三国加入。齐湣王担任纵长,匡章担任联军统帅。

楚怀王囚于秦都咸阳,楚顷襄王投鼠忌器,不敢加入伐秦。

赵武灵王全力征伐中山,而且假装亲秦,拒绝加入伐秦。

三国联军士气旺盛,愤怒于秦昭王诱捕楚怀王,大失君王之德,无信无义达于极致。

秦国守军士气低落,不满于秦昭王篡位败德,无信无义,尤其不满宣太后秽乱宫廷,干政乱国。

双方士气一消一长,强弱顿时易势,秦军斩首之威消于无形。

匡章率领三国联军,势如破竹,迅速收复商鞅变法以后四世秦君攻取的魏、韩河东之地。秦军遭遇商鞅变法以后第二次大败,丧师失地,打回原形。

收复的魏、韩河东之地,与齐不相邻,孟尝君全部还给魏、韩。

三国联军攻入河西,直逼函谷关外,粮草告急。

中原大涝数年之后,今年再次大旱,黄河、渭水断流。天下缺粮,饥民遍地。

孟尝君决定先筹粮草,然后攻入函谷关,于是就近向敌秦的西周国借粮。

西周武公九年前怒伐东周国,被樗里疾击败,太子姬共战死。如今不愿卷入伐秦,于是派遣韩庆为使,拜见孟尝君:“君侯策动齐、魏、韩合纵伐楚五年,大败楚军,攻取宛邑、叶县以北大片土地,全都分给魏、韩。如今策动齐、魏、韩合纵伐秦,大败秦军,攻取函谷关以东大片土地,全都还给魏、韩。魏、韩南无楚忧,西无秦患,地广国重,齐国必轻。本末的轻重,不断更改;强弱的消长,随时变异。君侯继续破秦,必定不利齐国。不如驻军函谷关外,不再攻入秦国本土,也就不必再向敝国借粮。敝国愿意出面调停,告诉秦昭王:‘薛公无意伐灭秦国而张大韩、魏,只要大王释放楚怀王,要求楚怀王把下东国割让给齐国,薛公立刻退兵。’秦昭王感念君侯以德报怨,为了免于亡国,必将释放楚怀王。楚怀王感念君侯伐秦救己,为了能够返国,必将割让下东国。齐湣王得到下东国,必将重赏君侯。秦国不被过度削弱,就能从西面牵制三晋,三晋必定更加亲齐。”

孟尝君认为,函谷关以东的秦侵之地,易攻难守,收复较易。函谷关以西的秦国本土,易守难攻,攻入较难。攻破函谷关,齐国仍然不能得到寸土。得到下东国,必将重获齐湣王信任。于是命令匡章不再攻入函谷关,也不再向西周国借粮。

韩庆为孟尝君使秦,晋见秦昭王:“孟尝君命我为使,要求大王保证以函谷关为界,秦军不再东进。大王释放楚怀王,楚怀王割让下东国给齐,联军立刻退兵!”

赵武灵王趁着三国伐秦,第七次亲征中山,已经攻取了扶柳(河北冀县)。得知孟尝君与秦议和,急召群臣商议:“孟尝君伐秦大胜,不再攻入函谷关,正在与秦议和。议和一旦成功,齐、魏必将腾出手来,阻止寡人伐灭中山。寡人打算阻止议和,可有二策:一是继续假装亲秦,促使秦昭王拒绝议和。二是加入合纵伐秦,促使孟尝君放弃议和。何策更佳?”

富丁说:“暴秦无信无义,不能姑息养奸。大王应该加入伐秦!”

楼缓说:“秦国仅失河东侵地,未失河西本土,元气未伤,仍然强大,所以孟尝君不敢攻入函谷关。大王此时加入伐秦,即使能够破秦,也将损失惨重,伐灭中山又将遥遥无期。唯有继续假装亲秦,让秦昭王以为能得赵援,拒绝议和。双方苦战函谷关,大王就能伐灭中山。”

司马浅说:“楼缓之言不妥,富丁之言可取!孟尝君不知大王是假装亲秦,破秦以后必将策动合纵伐赵。”

赵武灵王问:“寡人如果加入伐秦,何时能灭中山?”

司马浅说:“大王仅须分出少量赵军加入伐秦,即可阻止议和。双方苦战函谷关,赵军主力就能伐灭中山。伐灭中山以后,赵军主力再移师伐秦,必能击破暴秦。”

楼缓又说:“加入伐秦必须分兵,难以速灭中山。假装亲秦无须分兵,就能速灭中山。大王假装亲秦,不必担忧孟尝君识破,但要避免秦昭王识破。去年大王协防魏韩、禅位太子、冒名使秦,秦昭王必定有所警觉。大王只有既结秦,又连宋,才能打消秦昭王疑心。因为中原诸侯时而合纵,时而连横,摇摆不定。唯有宋康王一向亲秦,从未加入合纵。”

赵武灵王听从楼缓之言,命令楼缓使秦,仇赫使宋,实施结秦连宋之策。

赵、宋相邻,仇赫先到商丘,晋见宋康王:“三国联军叩关,秦国告急!赵武灵王拥立秦昭王,与秦结盟已有九年。大王与秦结盟最久,所以赵武灵王决定结秦连宋,与大王共同出兵,袭击三国联军后路,牵制孟尝君伐秦。”

宋康王问策群臣。

田不礼说:“秦国已被孟尝君打回原形,此时与赵结盟,袭击三国联军后路,不利宋国。”

曹商说:“二十年前大王命我使秦,与秦惠王结盟。此后秦军战无不胜,诸侯尽管畏秦,仍然无视大王。九年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了孤立中山,又派赵固使秦,仇赫使韩,王贲使楚,富丁使魏,赵爵使齐,仍然无视大王。近年孟尝君发动合纵伐楚、合纵伐秦,仍与公孙衍一样无视大王。如今赵国之强,仅次于秦,赵武灵王主动求盟,大王不应拒绝。大王与秦、赵两强结盟,必将击败三国联军,天下诸侯再也不敢无视大王。”

宋康王听从曹商之言,罢免田不礼,改命仇赫为相。

田不礼罢相,降任右师,深恨仇赫、曹商,更恨宋康王、赵武灵王。

赵、秦相远,楼缓后到咸阳,晋见秦昭王:“赵武灵王去年被孟尝君蛊惑,隐名使秦,观察大王为人,敬佩大王是古今罕有的贤君,因此决意结秦连宋。命令仇赫使宋,与宋结盟。宋康王欣然从命,已命仇赫为相。赵、宋相约,联合袭击三国联军后路,帮助大王击败孟尝君!”

秦昭王被孟尝君打回原形,怒杀宠姬,正在考虑忍辱议和。意外得到赵、宋强援,于是拒绝议和,再次罢免魏冉,改命楼缓为相。

秦、赵、宋连横,齐、魏、韩合纵,天下形成均势。

庄子七十二岁,孟尝君合纵伐秦大胜,赵、宋结盟。

蔺且问:“当年秦强宋弱,所以宋康王主动与秦结盟。如今赵强宋弱,赵武灵王为何主动与宋结盟?”

庄子说:“赵武灵王行事,常常出人意表。拥立燕昭王、秦昭王,胡服骑射,禅位幼主,冒名使秦,全都具有长远谋略,此举恐怕也不例外。诸侯时而合纵,时而连横,时而亲秦,时而叛秦,都是相互利用。比如孟尝君合纵伐楚,允许秦国加入,只是利用秦国,并非亲秦。孟尝君入秦为相,仅是假装亲秦,所以返齐以后,立刻发动合纵伐秦。如今赵武灵王结秦连宋,连宋仅是手段,结秦才是目的。不过结秦可能也是假相,意在避免齐、魏腾出手来,阻止赵国伐灭中山。秦昭王能够识破孟尝君并非真心亲秦,也能识破赵武灵王并非真心亲秦,所以任命楼缓为相,可能也是将计就计,假装相信赵武灵王是真心亲秦,可以促使孟尝君担心赵、宋袭击三国联军后路,不敢冒险攻入函谷关。庙堂人道就是如此,永远没有真德,只有利益,永远没有诚信,只有尔虞我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