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九 蜀相叛乱秦惠早夭,天下饥荒庄子借粮

前311年,岁在庚戌。庄周五十九岁。宋康王二十七年。

周赧王四年。秦惠王更元十四年(卒)。楚怀王十八年。魏襄王八年。韩襄王元年。赵武灵王十五年。齐宣王九年。燕昭王元年(复国)。鲁平公十二年。卫嗣君四年。越王无疆三十二年。中山先王十七年。

秦惠王继续伐楚,又攻取了召陵(河南漯河)。

楚怀王不敢与秦再战,向秦求和。

张仪向秦惠王进言:“三晋、燕、宋早已臣服,如今楚怀王也已臣服,天下仅剩齐宣王尚未臣服。大王可把汉中一半还给楚国,然后联楚伐齐。齐宣王臣服以后,天下均将听命大王!”

秦惠王听从其言,停止伐楚。遣使至楚,归还汉中一半。

楚怀王说:“不必归还汉中,寡人只要张仪!”

张仪向秦惠王请命:“我愿赴楚!”

秦惠王说:“楚怀王痛恨先生,先生赴楚必有危险。”

张仪说:“我是大王重臣,楚怀王如何敢杀?假如我之一命,能使大王尽得汉中,我死而无憾。”

张仪一到郢都,即被楚怀王囚禁,准备烹杀。

门客按照张仪预先嘱咐,重金贿赂靳尚。

靳尚笑纳重金,私见楚怀王宠姬郑袖:“夫人是否知道,很快就会失宠?”

郑袖失惊:“大夫何出此言?”

靳尚说:“秦惠王为救张仪,愿意归还全部汉中,同时进献美女。大王既得汉中,又得美女,必放张仪。秦国美女一到,夫人必将失宠!”

郑袖急问:“是否还能挽救?”

靳尚说:“除非秦女至楚之前,夫人说服大王释放张仪。”

郑袖晚上侍寝,哭告楚怀王:“人臣各为其主,大王何必深责张仪?大王不杀张仪,既能收回汉中,又能与秦结盟。大王诛杀张仪,秦惠王必将继续伐楚。臣妾和臣妾之子子兰,请求迁居江南,以免兵败受辱。”

楚怀王于是释放张仪,恭送归秦。

屈原使齐返楚,进谏楚怀王:“大王不杀张仪,又将被他戏弄!”

楚怀王大怒,听信靳尚谗言,罢免屈原左徒之职,贬为三闾大夫,掌管昭、屈、景三大公族的内部事务,不得参与国政。

昭滑进言:“大王暂时不杀张仪,实为深谋远虑。去年大王伐秦,一路大胜,攻至蓝田,眼看就能兵临咸阳,却因魏军、韩军、越军逼近郢都,终于功败垂成。魏、韩与秦结盟,伐楚情有可原。越王无疆一向臣服楚国,竟敢趁火打劫,不可不伐。大王不如先灭越国,解除后顾之忧,然后再报张仪之仇。”

楚怀王听从其言,命其使越反间。

昭滑成功赢得越王无疆信任,成为越相。

张仪离楚返秦,秦惠王准备遵守承诺,归还汉中一半。

甘茂去年攻取汉中,不愿丧失己功,反对归还。

秦惠王听从其言,不再归还,楚怀王又被戏弄。

正在此时,秦属蜀国发生叛乱。

五年前司马错灭蜀,诛杀蜀王。秦惠王把蜀王太子通降为蜀侯,任命陈庄为蜀相。

今年陈庄伐灭丹、犂部落,野心膨胀,弑杀蜀侯通,叛秦自立,自称蜀王。

秦惠王大怒,派遣张仪、司马错入蜀平叛,诛杀陈庄,另立蜀侯通的太子辉为蜀侯。把蜀国改为蜀郡,郡治成都。废除蜀相,改设太守。

樗里疾的东路军,去年救韩败楚、救魏败齐、助燕复国,至今没有返秦。今年又与魏相成陵君相约,共伐叛魏亲齐的卫国。

翟章奉成陵君之命,率领魏军伐卫,攻取了二城。

魏人如耳前往卫都濮阳(河南濮阳),晋见卫嗣侯:“翟章助秦伐卫,并非魏襄王之意,实为成陵君之意。我可以让魏襄王罢免成陵君,命令翟章撤兵。”

卫嗣侯拜谢:“先生若能办到,寡人之国世世听命先生!”

如耳返回大梁,献策成陵君:“秦、魏共同伐卫,卫嗣侯面临亡国,必将向秦称臣。与其让卫嗣侯向秦称臣,不如相国率先退兵,卫嗣侯就会向魏称臣。”

成陵君说:“言之有理!”

如耳随即入宫,晋见魏襄王:“卫国尽管弱小,却是周室近亲,国中多有礼器重宝。如今面临亡国,愿献重宝换取退兵。但是卫嗣侯明白,伐卫也好,退兵也罢,均非大王之意,所以不会把重宝献给大王。提议退兵之人,必定接受了卫国重宝。”

次日,成陵君上朝,按照如耳献策,劝说魏襄王退兵。

魏襄王大怒,罢免成陵君,让田需复相。命令翟章退兵。

樗里疾围攻卫地蒲邑(河南长垣),尚未攻克,匆匆撤围,急归咸阳。

张仪入蜀平定叛乱,留在成都筑城,城未筑完,匆匆停工,急归咸阳。

秦惠王嬴驷,突然暴病而死。二十岁即位,在位二十七年(前337-前311)。第十三年称王更元,前元十三年(前337-前325)为君,更元十四年(前324-前311)为王。即位以后,东进图霸,日夜勤政,身心长期透支,终于过劳早夭,年仅四十六岁(前356-前311)。

十九岁的太子嬴荡继位,即秦武王。生母是魏惠王之女。王后是魏襄王之女。

秦国首次以王礼为国君治丧,丧礼盛大隆重。

秦国已经取代楚、齐,跃居天下最强,天下诸侯无不遣使吊贺。

苏秦四十岁。去年游说陈轸失败,回到洛阳乡下,受到兄嫂、弟媳奚落。闭门不出一年,头悬梁,锥刺股,发愤研读《太公阴符经》,详加揣摩。撰著《鬼谷子》,伪托其师所著,自高身价。

准备既毕,苏秦进城,晋见蛰居王宫的周赧王。

周赧王左右近臣,听见苏秦的洛阳乡下口音,无不蔑视苏秦。

苏秦大失所望,认为周赧王不可能重振东周朝,于是又在洛阳城里,晋见东周国昭文君。

昭文君求教苏秦:“寡人父君东周惠公开国至今,已有五十七年。西周惠公、西周武公一直与东周国为敌。今年中原大旱,洛水流量变小。西周武公在上游截住洛水,使东周国无法在下游种植水稻。先生有何良策?”

苏秦说:“此事不难。我愿为君侯出使西周国,必能劝说西周武公开闸放水。”

昭文君大悦,赠金五十。

苏秦离开洛阳,前往河南,晋见西周武公:“君侯截水断流,过于失策!东周国不能种水稻,就会改种麦子。麦子产量高于水稻,东周国将比西周国富强。君侯不如开闸放水,东周国就会仍种水稻,继续贫弱,听命君侯!”

西周武公听从其言,赠金五十,开闸放水。

苏秦眼见东周国、西周国勾心斗角,无意求仕二周。留下百金奉养老母妻儿,追随大哥苏代、三弟苏厉,往仕齐国。

齐宣王失去燕地,苏代乱燕之功,已经事过境迁。

苏秦未得重用,游于稷下学宫,结交稷下祭酒淳于髡,等待时机。

庄子五十九岁,中原继续大旱,天下饥荒加剧。宋康王仍然不减赋税,宋民饿死更多,人与人相食。

庄子家里,去年已经断粮。幸得蔺陶匠接济,勉强熬到今年。今年,蔺家也已断粮。

庄子去向监河侯借粮。

监河侯说:“可以!我即将收缴赋税,到时一定借你三百金。”

庄子忿然变色:“我昨日来时,半道听到声音叫我。回头一看,乃是车辙之中的一条鲋鱼。我问:‘鲋鱼啊,你为何会在车辙之中?’鲋鱼说:‘我原先遨游于东海,却被渔夫置于车辙。贤君能否施予升斗之水,救我活命?’我说:‘可以!我即将南游越国,一定劝说越王无疆,引来西江之水迎接你。’鲋鱼忿然变色:‘渔夫让我脱离大海,处于陆地。如今仅须升斗之水,我就可以活命。贤君却空口许诺重金,不如趁早到干鱼铺找我!’”

监河侯顿时无言。

庄子又问:“君侯是愿为尧舜,还是愿为桀纣?”

监河侯说:“愿为尧舜!”

庄子说:“泉水干涸以后,鱼类才会处于陆地。与其处于陆地相濡以沫,不如遨游江湖相互丧忘。圣君尧舜也好,暴君桀纣也罢,无不使鱼处陆。与其仰慕尧舜,贬斥桀纣,不如两忘尧舜、桀纣,不再使鱼处陆。”

监河侯莫名其妙。

庄子回到蒙邑,挖掘野菜充饥。

苦熬数月,终于下雨,由小到大,连绵不停。终于山洪暴发,遍地泽国。

子舆匆匆赶来,告诉庄子:“子桑死了!”

庄子惊问:“怎么死的?”

子舆说:“大雨连下十天,子桑生了重病。我裹上饭食,去看子桑。走到门前,听见子桑如歌如哭,鼓琴而歌:‘天父啊!地母啊!天道啊!人道啊!’声音异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我问:‘你为何如此唱歌?’子桑说:‘我要死了,想不明白是谁让我至死不能悟道。父母生我养我,怎么愿意让我物德如此贫薄?天地覆载万物,怎么愿意让我物德如此贫薄?我想来想去,想不明白是谁让我物德如此贫薄。我求道一生,至死不能悟道,岂非天命?’”

庄子叹息不已,与东门四子子祀、子舆、子犁、子来一起,埋葬了子桑。

蔺且说:“雨刚开始下时,大家欢欣异常,感激天道仁慈。虽然我们制陶,只盼天晴,不盼下雨,但我也很高兴终于下雨了。现在大雨不止,又从大旱变成大涝,很多人没被饿死,却被淹死了,大家又抱怨天道无情。”

庄子说:“农夫喜欢不旱不涝,风调雨顺。陶匠不怕大旱,就怕大涝。天道无所亲疏,既不会迎合农夫,也不会迎合陶匠,此即《老子》所言‘天道无亲’。天道既非有情,也非无情。我讲个故事,你就会明白。”——

每逢大旱,天帝都会分遣云将雨师,前往天下各处,根据不同旱情,行云布雨。

分管宋国的云将,今年恰好生病。天帝就命宋襄公代往,命他用柳枝沾上净瓶的甘露,洒下三滴。

宋襄公担心三滴甘露难救大旱,倾空了净瓶的全部甘露。

天帝勃然大怒:“天上一滴甘露,地上一场透雨。别国旱情较轻,仅需一滴甘露。宋国旱情最重,只需三滴甘露。你不知天道之妙,妄动仁义之心,如今宋国已成泽国,大涝比大旱夺走了更多人命。庶民自居仁义而害人,所害之人有限。君王自居仁义而害人,所害之人无限。”

庄子说:“天地不仁,无所亲疏,天下各处才能风调雨顺,四季如常。天地一仁,有所亲疏,天下各处就会旱涝并至,四季失常。孔子、墨子都是宋襄公后裔,全都未窥天道之常,所以天下被儒墨之徒越救越坏。”

蔺且说:“弟子明白了!君王不能妄动仁义之心,否则必将自居仁义而害人。君王伪装仁义固然害人,君王真心仁义更加害人!人道不能违背天道,也不能干预天道,只要顺应天道,天地就能养育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