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 张仪连横秦魏攻韩,孟轲恶禅齐宣伐燕

前315年,岁在丙午。庄周五十五岁。宋康王二十三年。

周慎靓王六年(卒)。秦惠王更元十年。楚怀王十四年。魏襄王四年。韩宣王十八年。赵武灵王十一年。齐宣王五年。燕王子之二年。鲁平公八年。卫孝襄侯二十年(卒)。越王无疆二十八年。中山先王十三年。

周慎靓王姬定死了,在位六年(前320-前315)。

太子姬延继位,即周赧王,东周朝末代天子。仍然寄居东周国,蛰居洛阳王宫。

天下诸侯均不遣使吊贺。

卫孝襄侯死了,在位二十年(前334-前315)。

太子继位,即卫嗣侯。

卫国弱小,依附魏国。除了魏使,诸侯均不遣使吊贺。

鲁平公召见群臣:“宋君偃逞强称王,任用奸臣唐鞅、田不礼,与虎狼之秦结盟,狐假虎威,与中原为敌,袭击伐秦联军,滥杀无辜,强占民妻。倒行逆施,不智至极!能否予以阻止?”

鲁国大匠说:“鲁国弱于宋国,主公不宜直接阻止。不如把我制作的两副连环,送给宋康王。如果宋人不能解开连环,或许宋康王就能明白不自量力,醒悟不智。”

鲁平公大悦,命其使宋。

鲁国大匠从曲阜来到商丘,晋献两副连环,请求解开。

宋康王自居文武全才,自解连环,没有成功,于是号令全国:“天下人无不嘲笑宋人愚笨。如今鲁人自恃公输般之巧,送来连环羞辱寡人。谁能解开连环,寡人重赏千金!”

宋人纷纷来解,无一成功,都被宋康王诛杀。再也无人敢解。

兒说三十六岁,早年愤于戴氏篡宋,不愿出仕母邦,游学稷下学宫,成为田婴第一门客。如今在齐,得知此事,不愿母邦蒙羞,派遣弟子返宋。

兒说弟子顺利解开第一副连环,禀报宋康王:“第二副连环不能解。不是有人能解而我不能解,而是天下无人能解。”

鲁国大匠说:“知道无人能解,就是正解!连环是我做的,所以我知道无人能解。连环不是你做的,竟然知道无人能解,比我更巧!”

宋康王得意至极,重赏兒说弟子千金。

鲁国大匠返鲁复命。

鲁平公叹息:“寡人原想阻止宋康王倒行逆施,结果弄巧成拙,反而害死了许多没能解开连环的宋民。宋国智者解开连环,宋康王必将更加骄横。但是寡人不明白,宋国智者既然能解连环,为何不能阻止宋康王倒行逆施?”

鲁国大匠说:“当今宋国智者,无一仕宋。惠施仕魏,宋钘、兒说仕齐。宋康王不用贤人,专用奸人,助秦为虐,必将亡国!”

秦惠王召见群臣:“寡人去年采纳司马错之策,南灭巴蜀,解除后顾之忧。今年可以按照张仪之策,东伐韩国,惩罚韩宣王重用公孙衍!”

樗里疾说:“三年前五国合纵伐秦,义渠应公孙衍之约,背后偷袭秦国,大王也不可不伐!”

秦惠王于是命令樗里疾北伐义渠,张仪东伐韩国。

樗里疾北伐义渠,一举攻取二十五城。

张仪东伐韩国,邀约魏襄王助秦伐韩。

魏襄王庆幸于秦惠王伐韩不伐魏,同意助秦伐韩。

韩宣王问策群臣:“魏襄王策动五国合纵伐秦,楚怀王担任纵长。如今秦惠王不伐魏、楚,竟然伐韩,如何是好?”

公孙衍说:“魏、赵、楚、燕都是合纵伐秦的盟国,如今齐相田婴之子田文又担任魏相,大王可向五国求救!”

公仲朋反对:“楚怀王担任纵长,原已担心秦惠王伐楚报复,不可能救韩。其他诸侯同样担心秦惠王报复,也未必肯救。五国伐秦尚且失败,诸侯即使救韩,也难击败秦军。大王不如向秦求和,与秦联合伐楚。”

韩宣王不听公孙衍,听从公仲朋。

公仲朋先派死党韩珉入秦通报。

楚怀王召见陈轸:“公仲朋一旦入秦求和,张仪必将移师伐楚。先生有无良策?”

陈轸说:“大王应该立刻救韩,让兵车布满夏路,缓慢行进。如果韩宣王不再向秦求和,秦惠王就会继续伐韩,不会移师伐楚。即使韩宣王继续向秦求和,仍将感激大王,不会助秦伐楚。楚强于秦,秦军不敢单独伐楚。”

楚怀王听从其言,假装派兵救韩,缓慢行进。

韩宣王于是制止公仲朋入秦:“五国合纵伐秦,实以魏军为主,楚军极少,所以才会失败。楚国乃是天下最强,必能帮助寡人击败秦军!”

公仲朋说:“楚国兵车尽管布满夏路,然而行进缓慢。楚、韩并非兄弟之国,楚怀王声称救韩,必是陈轸欺骗大王的诡计。大王如果轻信,必为天下所笑。况且韩珉先行入秦通报,我若不去,就是欺骗秦惠王,后果不堪设想!”

韩宣王不听,命令公孙衍迎敌。

秦惠王大怒,命令张仪开战。

张仪迅速攻取韩国边邑石章(今地不详),进伐浊泽(河南长葛),逼近韩都新郑。

赵武灵王忠于赵、韩之盟,派遣赵泥救韩。

公孙衍、赵泥在浊泽与张仪相持,虽败不退,苦等楚国救兵。

韩宣王又派其弟韩辰使魏,献地河阳(河南孟县)、高平(山西高平),恳请魏襄王停止助秦伐韩。

魏襄王接受献地,撤回助秦伐韩之兵。

韩辰又离魏至齐,向齐求救。

与此同时,燕太子姬平也派使者至齐,晋见齐宣王:“燕王哙前年禅位子之,太子姬平失去继位资格,痛恨子之。燕王哙去年又让子之重新任命百官,将军市被遭到罢免,同样痛恨子之。太子姬平得到市被支持,准备诛杀子之,夺回王位。恳请大王出兵,维护君臣大义!”

齐宣王问策群臣:“张仪伐韩,寡人痛恨张仪,打算救韩。子之篡燕,寡人更加痛恨子之,打算伐燕。如何是好?”

老将田忌说:“大王不宜救韩,应该伐燕!子之篡位,燕民毫不拥戴,诸侯无不反对。秦、魏伐韩,楚、赵救韩。五国混战于韩,正是上天把燕国赐给齐国!”

储子赞成:“燕国陷入内乱,大王必能破燕!”

孟轲附议:“大王伐燕,一如周武王伐纣,机不可失!”

田婴独自反对:“魏襄王策动五国伐秦大败,秦国已经重创魏国。如果秦国再重创韩国,不利齐国。大王应该救韩,不该伐燕!”

齐宣王不悦,罢免田婴,改命储子为相。

然后假装答应韩辰救韩,又假装答应姬平使者:“太子大举义兵,寡人深为敬佩!寡人国力虽弱,也愿尽起倾国之兵,支持太子!废除君位禅让的伪道,彰明君位世袭的真道,维护君臣大义,捍卫天下纲常。”

姬平得到齐宣王承诺,命令市被围攻子之窃居的王宫,一时难以攻破。

子之困守王宫,被迫许诺市被,愿意归还将印,升官重用。

市被久等齐军不来,阵前倒戈,接受将印,归顺子之,反攻姬平。

交战数月,姬平、市被死于乱战。

齐宣王眼见燕国内乱双方,已经两败俱伤,即以戡乱为名,命令匡章伐燕,又约中山助伐。

时值孟冬,燕国上下离心,士卒不战,城门不闭。

匡章率领五都之兵,长驱直入燕境。

庄子五十五岁,秦、魏伐韩,楚、赵救韩,齐伐燕,七雄混战。

蔺且问:“燕王哙仿效尧、舜、禹禅让,禅位子之。孟轲言必称尧舜,为何支持齐宣王伐燕?”

庄子说:“儒墨虽都称颂尧舜,但是主张截然相反。儒家支持君位世袭,反对君位禅圣,游说诸侯仿效家天下的圣君尧舜。墨家反对君位世袭,主张君位禅圣,游说诸侯仿效公天下的圣君尧舜。孟轲认为,墨家反对君位世袭,主张君位禅圣,乃是目无君父的禽兽,所以反对燕王哙禅位子之,支持齐宣王伐燕。”

蔺且问:“尧、舜、禹禅让君位,实为公天下的圣君。儒家为何把尧、舜、禹视为家天下的圣君?”

庄子说:“儒家屈从现实,不敢抨击三代以降家天下的罪恶,仅仅寄望家天下的世袭君主能够仁爱臣民,所以强调尧舜的仁爱。墨家富于理想,认为家天下的世袭君主不可能仁爱臣民,只有废除三代以降君位世袭的家天下,恢复五帝时代君位禅让的公天下,君主才会兼爱臣民,所以强调尧舜的禅让。”

蔺且问:“儒墨针锋相对,谁将获胜?”

庄子说:“当今天下诸侯,都是世袭君主,不可能支持墨家,必然支持儒家。墨家巨子唐姑果审时度势之后,于是放弃墨家理想,像儒家一样屈从现实。如今墨家分裂为三,儒家已经胜出。”

蔺且问:“那么燕王哙践行墨子之道,是否必将失败?”

庄子说:“是的。燕王哙禅让君位,危及君位世袭,已被天下诸侯视为公敌。齐宣王伐燕,诸侯必不救燕。齐强燕弱,燕有亡国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