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明珠祭夫

新帝登基后本拟去盛乐金(皇)陵祖茔祭祀列祖列宗。汉代以后“宗庙岁五祀,四孟及腊是也。”(《通鉴·齐纪三》胡注)即每季的第一个月和腊月祭祀。而鲜卑、匈奴等则是四仲即每季的第二月祭祀。金陵即魏朝历代皇帝的皇陵,过去以盛乐为京师时祭祀列祖列宗就是仲月四祀。迁都平城以后,四祀自然改在平城太庙举行,金陵则由常驻旧宫的盛乐尚书代祭。每年仲夏五月和仲冬十一月祭祀两次,由皇帝特派皇叔或皇子代祭,有时皇帝也去亲祭。去年皇帝新薨,仲冬之祭本应由太后、新帝亲赴金陵,由于太后凤体违和,又值乙浑新诛,朝廷初稳,生怕乙浑余党未尽,所以只派了皇叔京兆王拓跋子推和比新帝小一岁的皇弟拓跋长乐带领一批宗室与大臣代祭。拓跋弘与太后商定,第二年即天安元年(466)五月去金陵祭祖,并去牛川祭祀当年为救自己而浴血奋战的阵亡将士。

冯雁是何等细心之人,她马上就察觉明珠最近似乎心事重重。她把明珠叫到身边说:“这次我与皇帝不但要去金陵祭拜先帝,还要去牛川祭扫阵亡将士陵园,我自然会带你同行。你去给伊驼烧支香吧。”

明珠一听感动万分,顿时热泪横流。明珠谢恩后冯雁见她仍流泪不止,想到她也许还有什么心事,就问道:

“明珠,你还有何事,尽管道来。”

明珠扑通一声跪下,磕头呜咽说:

“太后,小人想恳求太后恩准一事……”

“何事?”

“请太后赐我与伊驼将军成婚!”

“啊!”冯雁没有想到竟然会是此求,吃惊得不禁愣了一会儿,眼睛也湿润起来,十分感动地说:

“赐婚何难?只是,明珠,你要想好,寡妇改嫁在我朝虽然并不少见,毕竟与女子初婚有别。如今你已年近三十,将及半老。此去归来,前缘就此了结,我帮你挑一个你自己中意的,嫁了吧。如果有此一段阴婚,岂不又要耽搁几年?何苦来?”

明珠强忍悲伤,依旧低着头说道:“小人此举太后切莫见笑。明珠与伊驼非但未做过一日夫妻,连一句情话也未曾说过,但我知他爱我爱得执着。人生得一爱者足矣,更复何求!”说罢哭泣磕头不起。

冯雁满含热泪叹气道:

“起来吧,我准了。明日正式降旨,赐你与伊驼成婚!”

皇帝拓跋弘知道此事后也深为明珠的痴情重义所感动,决定在太后降懿旨赐婚外,再降皇帝诏,升明珠为视三品的女尚书。

盛乐在平城西方偏北处,相距约有七八百里。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前后是各五百禁军骑兵开路与殿后。数十名仪仗之后是各以十二头牛拉的太后的大楼辇和皇帝与栗贵人的小楼辇。这种车子下层如屋,可坐可卧;上层敞开有栏,可以坐着边走边观赏景色。紧跟着的是坐着九珠和望云等一些宫女的几辆牛车,九珠每人身边一把刀剑。再后是一些随行宗室与官员的马车或牛车。不过许多人宁肯骑马,觉得痛快、自由,御医李弈就是其中之一。更多的人,包括绝大多数太监和警卫两侧的士卒则步行,整个队伍迤逦二里多地,这还不算周边担任警戒的数千兵马。足足行了十几日才到盛乐。

由于是先帝新薨,新帝登基,祭祀自然格外隆重,不在话下。

歇了一日,大队人马又折向东边四百里外的牛川。

前年战事刚刚结束时文成帝拓跋濬就立即下诏:就地打造棺木,殡殓阵亡将士遗体,暂厝于附近一所寺庙。日后再在近处挑选一块风水宝地,作为亡灵的坟茔。大军回到平城后冯皇后得知详情,又请求皇帝恩准,按追谥、追赏之别,将其敕建为大魏御林军将士陵。宫廷大风水师玄清道长奉旨亲赴牛川踏勘后说,当时太子殿下避难的那座小山就风水绝佳。小山不高,寓太子年幼但已能统御四方;平原开阔,则寓太子前程远大,四海宾服。此地神明常在,灵气氤氳,故太子方能躲过此劫。在此修建陵园,可以聚集英魂,屏障京师。皇帝与皇后一听大喜,立即照准。拓跋弘继位后又降旨追加财力人力,克期建成。

牛川城市极小,只有一纵一横两条小街,两个馍尚未吃完就能走遍全城。但牛川在魏朝君臣中地位之崇不在一般州治之下:盖因太祖道武帝拓跋珪登国元年(386)正月,就是在牛川恢复被苻秦灭了已五十一年的代国,登基为代王。虽然当年七月就迁都盛乐,但牛川因此在魏朝皇室中被认为是大魏发祥地之一。文成帝拓跋濬和冯皇后均深信不疑,那次恶战太子之所以能够脱险,除神灵保佑、将士效命之外,冥冥之中还有太祖爷在天之灵的庇佑。拓跋弘说,当时蠕蠕仗着人多,点着无数火把,高喊着“活捉魏太子”,结果突然起了一阵大风,火把吹灭大半。民间也有传说:人数多好几倍的蠕蠕围攻伊驼将军亲率的御林军多时,怎么就是没有发现他身后的太子和未来的太子妃呢?那是因为太祖爷在天之灵眼看太子有难,立即甩过来一块大黑毡,把那块巨石盖上了,那阵大风就是黑毡飞来时带来的呀。因此太后和皇帝的车驾到了牛川,首先到当年拓跋珪登基代王的旧址设案,隆重西向祭拜。然后才来到一里外的陵园。

牛川一带多敕勒人,均视伊驼为民族英雄。伊驼为敕勒族乙旃部。该部敕勒人有些仍以“乙旃”为姓,有不少则改姓为“乙”、“伊”或“易”,还有一些改为“裔”、“旖”者。敕勒人听说皇上和太后亲自率领大队人马不远千里从京师来祭奠伊驼,无不感到荣幸万分,纷纷举家、举部涌向牛川,甚至百里外的一些部落都拔寨前来,皆欲一睹二圣圣容。皇帝、贵人和太后分乘的御辇经过时,数以千计的敕勒老幼跪在道路两旁不断高呼:

“皇上、皇太后万岁、万岁、万万岁!贵人千岁、千岁、千千岁!”

冯雁在车中看得一清二楚。敕勒人如此热情,令她大出意外,内心感动不已,立即下令:

“卷帘!慢行!”

抱嶷一听急忙谏道:“太后,人多杂乱,极易出事。为安全计,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呀!”

冯雁斩钉截铁地说:

“无妨。民心重于一切!百姓拥戴,最为安全!”

好在冯熙早已作了安排,沿途两侧,密布全副武装的御林军,还有便服细作混于百姓之中,以防万一。听了抱嶷所宣太后口谕,他立即命令官兵让两边百姓各后退三步。百姓不但人人看见了皇帝、贵人和太后圣容,而且太后、皇上、贵人还向御辇两侧百姓亲切招手。沿途百姓高呼“万岁”声不绝,许多人激动得哭了起来。

冯雁心潮澎湃。她忽然道:“张佑!”

骑着马缓缓跟着的张佑立即来到太后凤辇旁。“伊驼为敕勒人。敕勒丧葬时男女无大小皆集会,平吉之人,歌舞相送。少时祭奠,能否按其俗歌舞?”

张佑想了想,道:“臣遵旨,这就去办。”

由于太后与皇帝要来祭扫,将作大匠王遇调集军民数千人,只用三个多月就在陵园附近的河边修筑了一所能住帝后与随行人员千人的临时行宫。其中太后与皇帝住的两个小院之精致,几乎不下于平城的后宫。冯雁到了一看,一方面心里为王遇和他的手下之能干而赞叹不已,另一方面也深感奢靡太过。心想,金陵乃皇室祖茔所在,每年都有祭祀大典,自然要有些行宫居住。此地却不知何年何月再来,造了这许多房屋,要白白耗费多少公帑。自己事先要是关照一声,少带一半人马,军士全住帐篷就好了。

陵园就建立在当初血战的那座高百余尺的小山阳面。山上树木葱茏。小山之南平地上原来的大寨早已拆除,去年开春就已全种上小树。陵园四面已经以砖墙围上,高高的大石牌坊上镌着“敕建御林军牛川阵亡将士陵”等字样,乃当代硕儒中书监高允手书。中间一条宽约六尺石板砌成的甬道通向山顶,甬道两边是一排排按品级高低、大小不等但每排形制一样的阵亡将士陵墓。在甬道上山处西侧有一块巨石,高约一丈五尺,宽约八尺,下部有一块高五尺宽四尺深三尺的凹陷。拓跋弘登基后封它为“神佑护驾将军”,放大了的这六个红色御书大字如今已分两行镌于石上。伊驼墓位于陵园最高处,墓高一丈,周围五丈,下部用二尺高的石板砌护,三面植有几十株松树。墓碑高八尺,上书“忠勇统万侯散骑常侍平北将军伊驼之墓”,为拓跋濬御笔。墓前有长一丈宽三尺的石板平台,两边各有石马两匹和石塑武士两人站立拱卫。

在太监、宫女的簇拥下,太后和皇帝以及站在皇帝身后的栗贵人首先在原先的大寨处西向设案焚香祝祷,烧纸钱无数。身穿重孝的明珠以遗孀身份行跪拜大礼祭奠。进入陵园大门不远,距巨石数步处,皇帝对太后说:

“这里就是伊驼将军殉难处。”

明珠当即跪下;低声哭泣,哀痛万分。帝、后、贵人以下无不动容。冯雁知道,因为自己与皇帝在场,明珠不敢放声大哭,就说:

“明珠啊,你想大哭就使劲哭出来吧,千万不要憋在心里坏了身子。”明珠这才“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晕倒在地。一直紧跟着她的金珠和爱珠连忙将她搀起。太监宫女随即安排香烛,太后、皇帝与栗贵人站着拜了一拜。所有随行人员统统跪下叩拜。

冯雁下令:“在此立碑,上书‘伊驼将军护驾殉难处’。”

在“神佑护驾将军”石旁,拓跋弘对太后说:“儿臣当时就躲在此中,栗氏就在我的身后。”冯雁点头。那次回来后她就听儿子说过,当时栗箐身怀短刃,准备一旦被俘就自刎以免受辱。这里早就安排了香烛,太后举香站着拜了一拜。皇帝与栗氏恭恭敬敬地奉香三拜,以谢神石救命之恩。随行人员则跪了一地。

到了伊驼墓前,香烛早已点燃,石案上供品——全羊、白馍、水果、打开了坛盖喷着酒香的黍酒,以及碗、箸等齐齐摆满。文武臣僚分左右站立,低级官员与其他人员站满了石阶。站定以后,张佑高喊:

“祭祀护驾御林军阵亡将士大典开始!”

站在陵墓两侧的四个号手举起长嘴喇叭“呜呜”地吹起平调。吹了一会儿后张佑竭尽全力地慢慢喊道:

“护驾御林军阵亡将士亡灵们都听着:太后陛下、皇帝陛下、栗贵人专门从京师看望你们来了!你们全都过来吧——”

从太后、皇帝、贵人开始,所有的人一听全都哭泣起来。

张佑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说也怪,这时起了一阵大风,刮得满山树枝树叶沙沙作响,由远而近,经久不息。后来人们都说,这是阵亡将士的亡灵忠义呀,都来拜见太后、皇上、贵人来了!咱们的太后、皇上、贵人也仁义呀,知恩不忘呀,这么老远,亲自从京师赶来祭奠。这才叫做人有良心哪!这也是大魏列祖列宗积德之故,所以神明庇佑太子,将士奋勇杀敌,好人有好报呀!

先是明珠以遗孀身份行大礼叩拜,自然不免又悲痛万分,哭泣不止。被义妹身份的金珠、爱珠扶起后,走到坟墓左侧,面南跪下。金珠、爱珠跪在她两侧稍后处。于是太后、皇帝和栗贵人亲自上香祝祷,站着一拜,明珠等则向太后、皇帝与栗贵人磕头谢恩。然后太后、皇帝、栗贵人就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接着是群臣分批按品级祭拜,低于四品者跪拜,三品以上者站拜。明珠等一律磕头致谢。

接着是张佑与冯熙从御林军中临时集合起来的五十名敕勒族官兵,他们都会唱《归天歌》。当长嘴喇叭“呜呜”声一停,一个年轻军官高唱起来:

蓝天雄鹰!

原来他这是起调。等他声音一停,五十名官兵同声齐唱:

蓝——天——雄——鹰,草——原——骏——马——

英——雄——还——家,英雄还家!

敕勒川,阴山下,英雄——还——家!

他们边唱边两脚分别踏步和移动,踏出整齐、有力的节奏。当唱第二遍时除明珠、金珠、爱珠为丧家依然跪地悲泣外,从太后、皇帝开始,全场所有的人都跟着和声与踏步:

……英雄还家!

敕勒川,阴山下,英雄——还——家!

当唱到第三遍时,只听陵园四周已是歌声震天,原来数千敕勒都随着一起和声踏步:

……英雄还家!

敕勒川,阴山下,英雄——还——家!

后来人们都说,皇上果然就是“天子”哪,太子有老天爷护着呢,太子是老天爷的孙子呀。这不,老天爷让“神佑护驾将军石”护驾来了,这是神石!老天爷让它护的不只是一位太子,还有一位太子妃呢。那栗贵人后来成太子妃了,生的皇子又成了太子,又继了位。所以护的是两位皇上!这可是亘古未有的奇事,是咱大魏国运兴旺哪!有的老人还说,那天晚上大寨和神石上面罩着一片红光,可是上千蠕蠕就是看不见伊驼将军身后的太子,有神佛护着呢。伊驼将军准是佛祖身边金身罗汉投胎的,要不怎么能一人杀掉那么多蠕蠕,护着两位皇上呢?也有人说,伊驼将军是佛祖跟前的神驼下凡。他根本就没死,是护驾成功后佛祖将他召回灵山去了。于是远远近近的人们都来石前烧香、磕头,求子息的尤多,还真有不少回去后就得了儿子的呢。这个陵园渐渐成为牛川一带方圆百里内香火最盛之处,后来连云中、平城、晋阳甚至密云都有人来求福求子呢。尤其是春夏秋季,伊驼墓和神佑护驾将军石前更是拜者如蚁。不仅墓前、石前点满香烛,那凹处也香烛缭绕,熏得石壁皆黑。人们还都要反复摸摸墓碑和巨石,带些灵气回去。

从牛川回到平城以后,有一日冯雁对明珠说:

“明珠,嫁了吧。你有何想法,尽可道来。我一定帮你挑一个不下于伊驼之出色男子,我与皇帝亲自为你主婚。”

明珠感动得跪下道:

“多谢太后恩典。明珠此生再不嫁人,就守于太后身边。”

“起来,起来,别说傻话了。明珠呀,你看这‘嫁’字,‘女’字旁边一个‘家’。女人哪,总要嫁了人,才真正有自己的家呀。方能与丈夫、子女为伴,否则总是女人一生最大之憾事啊。”

谁知明珠十分平静地说:

“明珠已经爱过了,心中再也容不下别的男人了!”

明珠果然终身不嫁。那倒不是为了“守节”,北魏尚不讲究,鲜卑更无此俗,直至唐代夫死再嫁仍系寻常之事,连皇家也不例外。只是明珠心中已被伊驼填满,日夜回忆当初两人接触的每个细节已给她带来无数甜蜜,而她再也没有机会遇见伊驼这样令她心动的男子,重新点燃深埋于心底之余烬。几年后,太后命她为牛川行宫总管,以便终生与伊驼英灵厮守,有权节制方圆百里军民一切事务。这年统万大旱,颗粒无收。明珠听说此事,立即奏请允许衣食无着的统万敕勒来牛川垦荒,其中一些在陵园作役丁,太后都一一恩准。结果有数千敕勒长途跋涉八百里来投奔明珠。而太后、皇帝当年亲临牛川祭奠伊驼与阵亡将士,体恤百姓,尊重敕勒风俗,大得人心,传为佳话。几年后统万敕勒数万人在柔然策动下反叛,大军东指,结果在牛川为明珠率领的军民所阻。此乃后话,按下不表。

明珠离宫时金珠要求太后让她随明珠同行,以免她一人过于孤单,并求太后批准自己死后埋葬在明珠身边。太后深感金珠重情重义,当即恩准。她感慨万端:“天下怎么有这么多重情女子?又怎么都在我的身边?”金珠一直陪伴着明珠,直到明珠五十七岁逝世,两人始终亲如同胞姐妹。明珠一直不知道金珠陪伴她终生的真正原因。原来当初伊驼来教她们武艺时,平时根本没有机会接触真男人的金珠也立刻深深爱上了这个英俊武将。但她很快就发现自己最好的朋友明珠爱他爱得更深,而且似乎伊驼也爱她,她对这一点还挺有把握。经不住金珠的一再恳求,明珠终于说出了压手心的秘密。金珠这才明白自己不会再有任何希望,当天在自己的屋里偷偷哭了一宿。她为自己所爱的男人能够得到明珠这样出色女子之爱,感到欣慰,也为自己最好的朋友能够得到伊驼这样杰出男子之爱而高兴:只怨自己命苦。但后来她想通了,只要自己所爱者幸福,那就牺牲自己之爱去成全他。她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和心爱的男人靠得更近些,哪怕靠近他的坟墓。她甚至想过,也许到了阴间,伊驼在深爱明珠的同时,会因她金珠这么多年照顾明珠而分给她一点爱,只要一点就够了,明珠也会谅解她的痴情。阳间不是有妾吗,她愿在阴间为妾!即使连这也不能够,她能于死后埋在心上人的身边,也就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