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导航 - 图1

阅读导航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们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带给我们很高的艺术享受。

宋词是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其最早的称谓是“曲子词”。北周和隋代,士人娱乐和宴会时经常命人演奏一种音乐,即所谓的燕乐,又叫宴乐,这种音乐是由西域胡乐与民间乐曲融合而成的,而配合燕乐的曲子词也在此时逐渐流行起来,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旧唐书》亦载:“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大约在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其词风格朴素自然,洋溢着生活气息,是唐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后来,这些人逐渐把“词”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都为词体的成熟做出了重要贡献。不过,在唐朝时,词始终被视为“诗余”、“小道”,难登大雅之堂。

宋初,“曲子词”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极尽艳丽浮华,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后来,它的内涵不断得到充实,最终彻底地跳出了歌舞艳情的窠臼,升华为一种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学体裁,取得了与诗歌同等的地位。

宋时词的创作蔚为大观,名篇佳作不断涌现,词的起源虽早,但发展高峰是在宋代,所以后人认为词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也就有了“唐诗、宋词”的说法。

宋词的发展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由唐入宋的过渡,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等人承袭“花间”余绪,为这一过渡做出了很多努力;第二阶段,宋词发展到风格多样、争奇斗艳的繁盛期,其间,柳永、苏轼、秦观、贺铸等人领一代词风;第三阶段是宋词的成熟期,以周邦彦为代表的词人取得的重大成就,体现了宋词发展的深化与成熟。

明时,有学者将词区分为“婉约”和“豪放”两体,清代王士祯继承此说,认为“词派有二”,即婉约派和豪放派。从此,两派之说便盛行开来,流传至今。

婉约词情调柔美,意境优美,音律谐婉,语言圆润。其中柳永的词以民俗曲和俗语入词,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情感,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甚至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

豪放词则气魄雄浑,风格刚健。意境超脱,丰富了词的内容,提升了词的意境。甚至达到了“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的境界,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了更高的层次,这一派的词人以苏轼、辛弃疾、范仲淹等人为代表。在苏轼笔下,词开始从花前月下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北宋词坛风气始为之一变。“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的词句充满了豪情壮志,南宋辛弃疾则用“气吞万里如虎”的壮词,与他遥相呼应。

婉约、豪放两派的存在,使两宋词坛呈现出双峰竞秀的繁荣气象。而说到对词的贡献,不得不提及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她创作了大量风格清新的词,并著有词论专著——《词论》,书中总结词的创作规律,提出了新的词学观点,对南宋中后期乃至后世词坛的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年在词坛叱咤风云的文豪已经全部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他们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其惊艳绝伦,一如当年。宋词的唱法虽早已失传,但从其字里行间,读者仍能感受到音乐韵律之美,或缠绵婉转,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宋词当之无愧地成为古人流传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