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 - 图1

午 - 图2

“午”是象形字。是“杵”的本字。甲骨文像两头粗圆、中间有一细腰,用来舂米的杵。隶变后楷书写作“午”。

《说文·午部》:“午,啎也。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此予矢同意。凡午之属皆从午。”(午,逆反。(午)代表五月,这时阴气逆犯阳气,顶触地面而冒出。这个字与“矢”字的构字原则相同(都表示贯穿)。大凡午的部属都从午。)

“午”的本义是杵。以“杵”捣“臼”才能舂出白米,所以“午”有抵触或违反之义。

后来“午”被借用为地支的第七位,指中午。所谓“半夜子时,正晌午时”,后者即中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其本义则被形声字“杵”所代替,从此,“午”和“杵”有了明确的分工。

“午”是个部首字。凡由“午”组成的字,大都与违反或抵触义有关。如“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