蔫 - 图1

“蔫”是形声字。小篆从艸(艹),焉声。隶变后楷书写作“蔫”。

《说文》无。

“蔫”的本义是植物因失去水分而枯萎。如杜牧《春晚题韦家亭子》:“蔫红半落平池晚,曲渚飘成锦一张。”诗中的“蔫红”,即指萎缩将谢的花。人打不起精神的样子与草木枯萎相似,故可形容人精神不振。如“她今天蔫蔫的”。又引申为不声不响的。如“别看他平时蔫不啦唧儿,打起仗来可像个小老虎”。

在某些方言里,“蔫”又指性子慢、不爽快。如“蔫性子”、“蔫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