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 - 图1

“刍”是会意字。甲骨文从艸,从手,会以手取草之意。金文大致相同。小篆的形体承接金文,但有所变化。隶变后楷书写作“芻”。汉字简化后写作“刍”。

刍 - 图2

《说文·艸部》:“芻,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芻,割下的草。像包着捆着草的样子。)

“刍”的本义为以手取草。引申指割草。如《左传·昭公六年》:“禁刍牧采樵。”

喂牲口的草也叫“刍”。如《庄子·列御寇》:“(牛)食以刍菽。”正因为喂牛的草叫“刍”,所以牛羊的回嚼就叫“反刍”。

“刍”又引申指浅陋、鄙俗。如“刍言”,指草野之人的言论,后用以比喻浅陋的言论。也用作谦词,指自己的言论。